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志平

作品数:31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艺术
  • 4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6篇戏曲
  • 6篇京剧
  • 5篇审美
  • 4篇演出
  • 4篇戏剧
  • 4篇梅派
  • 4篇梅派艺术
  • 4篇表演
  • 3篇演艺
  • 3篇舞台
  • 3篇交融
  • 2篇演员
  • 2篇艺术
  • 2篇中和之美
  • 2篇审美追求
  • 2篇统摄
  • 2篇曲艺
  • 2篇文学
  • 2篇舞台演出
  • 2篇戏剧创作

机构

  • 31篇中国戏曲学院

作者

  • 31篇田志平

传媒

  • 13篇戏曲艺术
  • 4篇中国戏剧
  • 2篇戏剧文学
  • 2篇戏友
  • 2篇艺海
  • 1篇文艺研究
  • 1篇中华戏曲
  • 1篇中国文艺评论
  • 1篇戏曲研究
  • 1篇艺术评论

年份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张火丁的艺术态度与境界
2016年
目前,中国戏曲艺术正面临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调整期,尤其曾作为中国戏曲艺术标志的京剧,正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的环境中奋力前行。恰在此时,张火丁的个人演出却引人注目,票房火爆,一时间各方都投来特别关注的目光,社会舆论高度关注。这种情况确实让人深思。思考张火丁个人演出成功的原因,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角度。研究她的舞台艺术成就,寻访她对待艺术人生的态度,可以获得许多相关的认识,也可以发现她独具一格的个人品质。
田志平
关键词:张火丁中国戏曲艺术艺术态度艺术人生舞台艺术
霜叶红于二月花——沈达人先生的戏曲研究征程
2015年
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沈达人先生相继参加了《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与《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京剧百科全书》的集体编写,因此个人的戏曲研究都是伴随集体编写相机进行的。纵观先生的戏曲研究征程,大体经历了从戏曲文学到戏曲美学,再到戏曲史论批评三个阶段。一1948年,沈达人先生考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理论编剧系,受教于陈瘦竹、孙家琇、陶雄。
田志平
关键词:戏曲研究戏曲美学戏曲文学戏曲史二月花
京剧文学的一项审美特色——剧本中悲喜交错的情感结构
2010年
京剧剧作大多含有亦悲亦喜、悲喜交错的情感结构。《红鬃烈马》系列故事剧目中,头本《彩楼配》是一个短暂欢喜的开局,又是一个长期悲情故事的铺垫;从二本《三击掌》起到四本《母女会》,把王宝钏为守情守志所付出的痛苦代价一步步放大,制造出悲情的格局;从五本《赶三关》起,
田志平
关键词:情感结构审美特色系列故事戏曲形成戏曲创作《窦娥冤》
简析“梅派”艺术中的昆曲韵律
2017年
在昆曲演出中,"韵律"是由昆曲艺术最醒目的主体——曲牌所引领、统摄的文学的字词,还有表演的歌唱、舞蹈等等多重艺术所共同融合形成的一个感染观众的节奏共同体。通过不断地体验昆曲在演艺技术上的严格与规范,梅先生对昆曲艺术韵律有了一种清晰的感受。"唱的那句词儿"的意思,与表演"动作"形成"歌舞合一、唱做并重",正是对昆曲韵律——节奏共同体的辨认。梅先生显然已经把它作为自己舞台艺术创作必须把握的内容了。如果没有一批昆曲剧目加入京剧,如果没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一大批高水平京剧剧目的创作上演并形成巨大的艺术影响力,京剧要获得"国剧"之称,恐怕在高端作品方面是很难完全站住脚的。
田志平
关键词:昆曲韵律
简析“梅派”艺术中的昆曲韵律
<正>在京剧艺术辉煌而巨大的人文殿堂之中,"梅派"艺术无疑是构成巍峨穹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初期开始成长、成熟之后,"梅派"艺术迅速形成对京剧艺术整体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一个影响力极大的表演流派;历经近百年的历史...
田志平
追寻戏剧本源(下) 王晓鹰戏剧创作、戏剧思维探析
2018年
三、对“中国意象现代表达”的不懈追求1996年,王晓鹰以“呼唤‘诗意’”为题,发表了排演《爱情泡泡》的“导演断想”。他谈道:“《爱情泡泡》是一首写在舞台上的诗,它不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不能回答生活中的问题,它只想呼唤‘激情’、呼唤‘浪漫’、呼唤‘清新’、呼唤‘纯朴’,一句话,它呼唤人的生命中不可一时或缺的‘诗意’。”
田志平
关键词:戏剧创作本源中国意象诗意
“梅派”艺术与“中和”之美
<正>100年前,年方20岁的梅兰芳于1913年底首次赴沪演出,一炮而红,成为上海观众心目中抢眼的新秀。正是此次演出的格外成功,他在舞台演出中以新秀身份列入了京剧表演者最重要的"压轴"位置,确立了独当一面的艺术格局。在上...
田志平
文献传递
谈压错了位置的“压轴”被引量:1
2019年
岁末年关已过,在各类报刊、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体的相关报道和文案中,以"压轴"词语来代指年终最后一个、最后一次的有关文稿,又形成了一个词义错用的小高潮。"压轴"这个词语来源于戏曲,原指舞台演出次序中倒数第二的排列位置。这个位置,在京剧戏班的演出中往往安排最核心演员上演重要剧目,是整个演出中最高水准作品的呈现位置。
田志平韩成才
关键词:舞台演出剧目演员京剧
沿“移步不换形”,寻“戏曲之形”——探究梅兰芳戏曲创新核心观念的基本内涵被引量:1
2015年
"移步不换形"的观点,蕴涵着梅兰芳先生历经30多年戏曲改革探索之后所获得的宝贵经验。这个观点的核心就是"形"字的内容蕴涵;这个"形",无疑是指"戏曲之形"。"戏曲之形"的构成基础,是精彩的歌舞演故事;"戏曲之形"的观赏焦点,是演员的能力与魅力;"戏曲之形"的美学底蕴,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本文认为梅先生"移步不换形"的观点,应该是立足于上述"戏曲之形"基础之上。在这个"戏曲之形"的基础之上,创作中的"移步"就比较容易成功,反之,创作中的"移步"就很难成功。
田志平
再谈戏曲特征
2018年
7月28日,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著名戏曲评论家田志平教授为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西部地方戏曲评论人才培养”培训班授课。田志平教授以“再谈戏曲特征”为题,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张庚先生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把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总结为: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田志平教授在授课中通过对这三种特征的进一步梳理和阐述.
田志平
关键词:戏曲艺术培训班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