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青光
  • 4篇青光眼
  • 3篇眼底
  • 2篇断层扫描
  • 2篇眼底照相
  • 2篇双眼
  • 2篇随诊
  • 2篇频域
  • 2篇网膜
  • 2篇小柳
  • 2篇黄斑
  • 2篇急性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性
  • 1篇新生血管性青...
  • 1篇血管
  • 1篇血栓
  • 1篇血栓通
  • 1篇血栓通胶囊
  • 1篇眼底照相机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北京市眼科研...

作者

  • 12篇王鑫
  • 4篇马英楠
  • 4篇李毅斌
  • 4篇杨桦
  • 4篇张莉
  • 3篇徐亮
  • 3篇郝琳娜
  • 2篇陈长喜
  • 2篇肖媛媛
  • 2篇顼晓琳
  • 2篇高飞
  • 2篇吴西施
  • 1篇安莹
  • 1篇王赟
  • 1篇李辽青
  • 1篇王鑫
  • 1篇朱晓青
  • 1篇张新媛
  • 1篇朱思泉
  • 1篇王爽

传媒

  • 8篇眼科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4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眼先天性白内障
2014年
患者女性,25岁,裸眼视力:右眼0.09,左眼0.2,不可矫正。双眼自幼视物不清。检查见双眼晶状体混浊,呈钻石样颗粒状。诊断:双眼先天性白内障。
朱思泉王鑫
关键词:双眼先天性白内障眼晶状体混浊裸眼视力视物不清颗粒状
成人废用性外斜视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质量的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成人废用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质量,分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设计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2023年1-9月北京同仁医院成人废用性外斜视患者27例作为病例组,54例其他类型的斜视患者作为斜视对照组,54例眼位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方法分析废用性外斜视患者废用眼致病原因,18~40岁患者做复方托吡卡胺散瞳验光,40岁以上患者做显然验光检查屈光度,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颜式立体视图谱检查近立体视,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三棱镜+交替遮盖或三棱镜角膜映光法(Krimsky法,视力低下、不能注视者)测量水平和垂直斜视度。采用中文版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量表(CAS-20)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分析三组之间的一般特征、视功能情况以及生存质量的差异;分析个体因素及视功能情况对废用性外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主要指标矫正视力、屈光度、斜视度、远近立体视、病程;社会心理和视觉功能两个维度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27例废用性外斜视患者废用眼BCVA均<0.1。平均斜视度(84.60±12.73)^,明显高于其他斜视组患者的斜视度(57.45±17.65)^(Z=5.063,P=0.014)。致病原因以后天为主(眼外伤最常见);有家族史的患者比例(0%)低于其他类型斜视组(16.67%)(P=0.024)。所有废用性外斜视患者均无远近立体视,显著低于正常组及其他斜视组(P<0.001)。废用性外斜视患者的病程长于其他斜视组(Z=9.556,P=0.002);三组患者的社会心理得分和视觉功能得分整体有统计学差异,废用性外斜视组的社会心理总分显著低于正常组(Z=-7.368,P<0.001),也显著低于其他斜视组(Z=-3.139,P=0.020);废用性外斜视组视觉功能总分显著低于正常组(Z=-7.286,P<0.001),但与其他斜视组无统计学差异(Z=-1.540,P=0.124)。废用性外斜视患者废用眼届光度与社会心理得分呈现负向关系(r=-0.
高飞付晶马英楠李然安莹王鑫赵博文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207例患者的随诊观察结果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病情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POAG患者中,随诊达3年以上,有5次以上眼压记录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7例(338眼)患者的基线立体眼底照片与随诊眼底照片,在计算机图像配准软件处理下进行闪烁对比,以发现盘沿及神经纤维层缺损进展情况.青光眼视神经进展的标准为视盘盘沿变窄进展和(或)神经纤维层缺损进展.应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峰值眼压、基线时青光眼分期与青光眼进展的关系.结果 338眼(207例)中,发生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进展者为190眼,占56.2%,而未发生视神经进展者为148眼,占43.8%.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随诊中的峰值眼压是青光眼进展的危险因素,OR=1.07(95% CI为1.01~1.14),P=0.04.年龄是青光眼进展的危险因素,OR=1.31(95% CI为1.01~1.68),P=0.04,年轻患者较年长患者更易发生进展.年龄与眼压的相关性分析,年龄与眼压呈负相关,随年龄增加,眼压呈下降趋势(r=-0.24,P<0.01).男性与女性患者在青光眼进展方面无明显差异.基线为早期青光眼者,随年龄增加,易发生青光眼进展(OR=3.34,P<0.01).结论 随诊中的峰值眼压是青光眼进展的危险因素.年轻的青光眼患者较年长者更易发生进展,与患者随年龄增加眼压有下降趋势有关.
张莉张亚琴张景尚徐亮杨桦吴西施王鑫
关键词:眼压
如何用非散瞳眼底照相机照好眼底像被引量:3
2009年
用非散瞳眼底照相机眼底照相检查是眼科临床及跟病筛查时最常用的眼底客观检查方法之一。我们在长期使用CANONCR—DGI非散瞳眼底照相机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简介如下。其他类似型号的眼底照相机使用技巧与之相似。
马英楠闫玮玉王鑫杨桦
关键词:眼底照相机散瞳眼科临床
黄斑囊样水肿患者自发荧光与黄斑色素密度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黄斑囊样水肿(CME)眼底自发荧光与黄斑色素密度的相关性,以提供对其预后有临床价值的技术参数。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确诊CME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18例(24眼)。24只正常眼选自年龄及性别相匹配者。方法对所有患眼及正常对照眼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确诊CME。采用海德堡公司HRA-2共焦激光扫描系统的IR(infrared)及FA(不注入荧光素钠)模式进行眼底自发荧光及黄斑色素密度的检测。黄斑色素密度按Zhang等分期法分为完整的黄斑色素、部分黄斑色素及黄斑色素缺失三级。采用Monte Carlo精确检验说明不同分级的黄斑色素密度与自发荧光的相关性,线性相关卡方检验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主要指标眼底自发荧光的分布及形态、黄斑色素的分布及密度。结果 24只CME眼自发荧光均为阳性(100%),并在黄斑区呈花瓣样表现,而正常对照眼的黄斑自发荧光均为阴性。CME眼中黄斑色素缺失22眼(91.7%),部分黄斑色素2眼(8.3%);正常对照眼黄斑色素密度均为完整的黄斑色素(100%)。黄斑色素密度与自发荧光的出现在本次研究中呈现负相关(χ2=45.123,P=0.0001)。结论 CME患者中黄斑色素密度大小与黄斑区自发荧光呈负相关,黄斑区自发荧光可做为其随诊的临床评价指标。
张新媛Mark Gillies朱晓青王鑫肖媛媛顼晓琳申令高飞
关键词:黄斑囊样水肿眼底自发荧光黄斑色素
影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综合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综合治疗结果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救治成功率的途径。资料和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同一医师诊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58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0例,年龄6—
李毅斌王鑫李辽青
文献传递
三维前房分析仪对40岁以上人群前房形态测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 分析三维前房分析仪测量的4 0岁以上社区人群的前房形态参数。设计 横断面调查研究。研究对象 对10例受试者作三维前房分析仪重复性检验。连续选取社区4 0岁以上受试者共92例,分为4 0~4 9岁、5 0~5 9岁、6 0~6 9岁、70岁以上四个年龄组,每组男、女至少10例。方法 对10例受试者进行3次重复性前房形态检查,评价前房测量的可重复性。社区受检人群检查包括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数码眼底照像及前房分析仪检查。凡前房轴深小于2mm者到北京同仁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主要指标 前房轴深、前房夹角、前房容积。结果 前房轴深、前房夹角、前房容积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 4 %、3 9%、2 6 %。前房轴深、前房容积与性别、年龄因素有显著相关性,女性前房轴深较男性浅(P =0 0 4 4 )、前房容积小(P =0 0 0 2 )。随年龄增长前房轴深变浅、容积变小。前房夹角与性别、年龄因素无显著相关性。筛查中前房轴深小于2mm者共8例,4例确诊为青光眼。结论 前房轴深与前房容积测量的可重复性好,前房夹角检测的可重复性略差。前房轴深、前房容积与性别、年龄因素相关。
徐亮张莉马英楠王鑫王赟王云松王爽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灶微循环影响的前瞻性临床对照观察
李毅斌王鑫郝琳娜肖媛媛李辽清
随诊16年确定青光眼
2023年
男性,69岁。2007年(53岁)体检时眼压21mmHg,眼底照相示双眼视杯较大但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LF)正常(左上图为右眼,左下图为左眼)而可疑青光眼。随后多次随诊,结论仍为可疑青光眼。2023年1月再次随诊,视力右眼0.8,左眼1.0,眼压右眼18mmHg,左眼19mmHg。
李建军王鑫马英楠徐捷杨桦
关键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可疑青光眼眼底照相双眼视随诊MMHG
早期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进展的随诊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早期青光眼视神经损害随诊进展的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初诊为早期青光眼视神经改变、随诊3年以上发生了视神经进展者164例197眼。方法早期青光眼视神经损害者的初诊眼底照片与末次随诊照片在计算机图像配准软件处理下进行闪烁对比,发现有盘沿及神经纤维层缺损进展者,记录视神经进展的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盘沿进展程度与神经纤维层进展程度的相关性,盘沿进展部位与神经纤维层进展部位的相关性。主要指标视盘盘沿丢失进展程度、盘沿丢失进展部位、神经纤维层缺损进展的程度和部位。结果随诊时间3~19年,平均随诊时间7年。早期青光眼盘沿丢失进展多数从下方开始,进而发展到上方盘沿、上下方盘沿均受损,晚期累及视盘颞侧、鼻侧,直至视杯呈同心状扩大盘沿弥漫性丢失,神经纤维层受损顺序与盘沿进展相对应。盘沿进展程度与神经纤维层缺损进展程度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 0.44,P<0.001,盘沿进展程度与神经纤维层进展程度有显著相关性,r=0.93,P<0.001。结论青光眼视神经进展多从下方或上方盘沿进展开始,晚期波及视盘鼻颞侧,盘沿进展多与相应神经纤维层缺损进展一致。跟底立体照相联合图像闪烁对比方法对于监测青光眼视神经进展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段。
张莉徐亮杨桦王鑫吴西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