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维军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头坏死
  • 5篇坏死
  • 5篇骨头
  • 5篇骨头坏死
  • 5篇股骨
  • 5篇股骨头
  • 5篇股骨头坏死
  • 4篇BMP-2
  • 3篇形态发生蛋白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生长
  • 3篇细胞生长因子
  • 3篇纤维细胞
  • 3篇纤维细胞生长...
  • 3篇碱性成纤维
  • 3篇碱性成纤维细...
  • 3篇碱性成纤维细...
  • 3篇骨形态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 3篇骨形态发生蛋...

机构

  • 4篇宁夏自治区人...
  • 4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宁夏医学院
  • 2篇宁夏回族自治...

作者

  • 7篇王维军
  • 6篇牛东生
  • 3篇白志刚
  • 1篇郭崇军
  • 1篇郭舟桐
  • 1篇孙玺淳
  • 1篇李立新
  • 1篇马军

传媒

  • 3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5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PSKA治疗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后方稳定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posterior stabilized knee arthroplasty,PSKA)治疗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6年收治的31例(62膝)重症RA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PSKA手术的疗效。结果31例均得到术后随访,术后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4.3分增加至平均84.4分,其中优:19例(61.3%,85-92分);良:8例(25.8%,71-83分);可:4例(12.9%,61-68分);差:0例;术后优良率达87.1%。且术后在疼痛、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PSKA是治疗重症RA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有效方法,可使病人术后获得膝关节屈曲畸形的矫正、活动度增加和良好的稳定性。
王维军牛东生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畸形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局部bFGF与BMP-2 mRNA表达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NONFH)股骨头局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ic proteins,BMP-2)表达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收集经全髋关节置换术取下的NONFH的股骨头标本30例作为实验组,新鲜股骨颈骨折标本10例作为对照组。于坏死区、健存区取材,经固定、脱钙后,制成切片,光镜观察其病理变化,并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分别对其bFGF与BMP-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组织结构紊乱,破碎,骨小梁稀疏、不完整,有大量的空骨陷窝,而对照组骨小梁相对较完整、排列整齐,骨小梁中的骨细胞清晰可见,偶见空骨陷窝。实验组中bFGF与BMP-2的阳性表达强度及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N-FH股骨头局部bFGF与BMP-2表达的降低,极有可能是导致其自身修复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增加股骨头局部bF-GF与BMP-2的表达可能有助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修复。
牛东生白志刚王维军
关键词: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局部bFGF现BMP-2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马军孙玺淳郭舟桐王维军郭崇军李立新牛东生白志刚
该项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人体股骨头标本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探讨影响股骨头局部骨形成、骨...
关键词:
关键词:股骨头股骨头坏死BFGFBMP-2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VEGF与BMP-2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NFH)中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BMP-2(骨形态发生蛋白-2)mRNA表达的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经全髋置换术取下的激素性ONFH股骨头标本23例作为实验组,新鲜股骨颈骨折标本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标本取材后经固定、脱钙后,制成切片,光镜及电镜观察其病理变化及骨修复情况,并以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对其VEGF蛋白、bFGF与BMP-2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组织结构紊乱、破碎,骨小梁稀疏,髓腔内脂肪细胞增生、肥大;对照组骨小梁相对较完整、排列整齐,骨细胞清晰可见。实验组VEGF蛋白、bFGF与BMP-2mRNA阳性表达的强度及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素性ONFH的发生与脂肪代谢紊乱关系密切;股骨头局部VEGF蛋白、bFGF与BMP-2mRNA的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其自身修复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牛东生白志刚王维军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
外源性激素致股骨头坏死VEGF与BMP-2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激素致股骨头坏死(ONFH)股骨头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收集经全髋置换术取下的激素性ONFH股骨头标本35例作为实验组,新鲜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标本3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标本经固定、脱钙后,制成切片,光镜观察其病理变化,并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对其VEGF和BMP-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组织结构紊乱,破碎,骨小梁稀疏、不完整,有大量的空骨陷窝,而对照组骨小梁相对较完整、排列整齐,骨细胞清晰可见,偶见空骨陷窝。实验组VEGF和BMP-2阳性表达的强度及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性ONFH股骨头局部VEGF和BMP-2的表达降低,极有可能是导致其自身修复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增加股骨头局部VEGF与BMP-2的表达可能有助于ONFH的修复。
王维军牛东生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局部VEGF与bFGF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股骨头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ic growth ...
王维军
关键词: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人体标本
文献传递
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软组织平衡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探讨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软组织平衡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97年11月-2006年5月,收治38例重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男8例,女30例;年龄48~71岁,平均58.2岁。病程2年4个月~16年,平均7.6年。术前膝关节屈曲挛缩(38.2±11.3)°,关节活动度为(49.1±17.8)°;HSS评分为(23.9±16.9)分。患者均初次行双侧TKA。术前根据屈曲挛缩畸形程度分为轻度(≤20°)5例,中度(20~60°)26例,重度(≥60°)7例。术中在准确截骨的基础上,对于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屈曲畸形采取不同的软组织平衡方法,将软组织松解与平衡归结为后房室结构的松解、内外侧副韧带的平衡等。结果术中除5例膝关节残留5~10°屈曲挛缩畸形外,33例患者膝关节均能完全伸直。术后3~6d5膝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术后1周3膝出现皮下浅部感染,经对症处理后愈合。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8年,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患者膝关节屈曲挛缩度为(2.4±5.7)°,关节活动度为(96.3±14.6)°,膝关节HSS评分为(81.7±10.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获优27例(71.05%),良6例(15.79%),可5例(13.16%),优良率达86.84%。结论软组织平衡是矫正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主要手段,合理的软组织平衡可避免过量截骨,使屈曲挛缩的膝关节在TKA术后获得明显的畸形矫正、活动度增加和功能恢复。
王维军牛东生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全膝关节置换软组织平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