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 作品数:54 被引量:35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副溶血性孤菌O3:K6大流行克隆群抗生素敏感性及种群遗传研究
- 黄彦孙贵娟王红吕素玲黄立嵘诸葛石养
-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副溶血性弧菌大流行克隆群抗生素敏感性及种群遗传研究”是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立项编号为:2012GXNSFBA053125。该课题由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课题负责人:黄彦副...
- 关键词: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我国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流行株血清型及分子分型现况被引量:21
- 2013年
-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严重影响着公众健康,该菌包含多种血清型和不同的分子型别,不同的型别其引起食物中毒的概率和流行的频率有很大的差异。在我国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有许多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检测报道和研究,但对于其血清型和毒力基因的研究局限于某个省份或地区,缺乏全国性的总结。本文将全面检索国内的文献数据库,从我国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地区分布、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子型别、毒力基因及大流行菌群方面对我国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黄彦唐振柱李秀桂孙贵娟王红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流行株血清型分子分型
- 应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确诊一起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对一起疑似食物中毒的样本进行快速检测,结合病原学的结果,确定病原体。方法2015年5月广西东兰县发生了一起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应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对留存食品和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同时对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共检测15份食品样本和12份肛拭子标本,除了从1份肛拭子标本中分离培养出O3∶K6副溶血性弧菌外,其余标本均未分离出食源性致病菌。从8份肛拭子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其中所有菌株均携带tdh、tlh和orf8基因,3株携带trh基因。结论这是广西首次利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确诊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可以同时鉴定和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毒力基因,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优点,可为食源性暴发事件提供快速、可靠的检测结果。
- 谭冬梅王红吕素玲李秀桂曾献莹苏爱荣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毒力基因
- 南宁市零售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中微生物污染调查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为有效评估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微生物污染及其危险性,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验方法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结果检测58份熟肉制品,合格5份,合格率为8.62%,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大肠菌群污染,平均菌浓度为185850MPN/g,其中烧烤类高于卤制类5.6倍,超出国家卫生标准3693倍和396倍,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O15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论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中大肠菌群污染严重,是主要的微生物污染源,对消费者食用存在极高的危险性。
- 李秀桂蒋震羚唐振柱黄兆勇黄彦王红车光吕素玲方志峰黄立嵘
- 关键词:微生物污染
- 即食凉拌食品中微生物污染调查分析及大肠菌群限量探讨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了解即食凉拌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为制定即食凉拌食品微生物限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GB/T4789-2003)检测凉拌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O157∶H7/NM、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大肠菌群。结果29家零售加工单位即食凉拌食品受大肠菌群污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0,P>0.05),其零售的76份即食凉拌食品样品中均未检出目的致病菌。大肠菌群是主要污染菌,阳性率为71.05%,其中中式凉拌菜阳性率为70.23%,高于西式沙拉的68.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P>0.05),菌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P>0.05)。超市零售加工的中式凉拌菜大肠菌群阳性率高于普通饭店和中高级饭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0,P<0.05),平均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6,P<0.01)。结论大肠菌群是凉拌食品主要的污染菌,应尽快出台即食凉拌食品卫生标准,建议即食凉拌食品大肠菌群限量≤100MPN/g。
- 李秀桂唐振柱黄彦黄兆勇王红吕素玲黄立嵘诸葛石养车光
- 关键词:微生物污染
- 荧光PCR检测蜡样芽孢杆菌及溶血素基因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PCR检测蜡样芽孢杆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为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调查及食物中毒的快速准确定量检测提供手段。同时检测34株蜡样芽孢杆菌溶血素基因,了解各种食品中蜡样芽孢杆菌溶血素基因分布情况。方法将广西各地食品样品蜡样芽孢杆菌分离株经纯化培养,提取DNA,应用荧光PCR进行确认检测,并检测34株疑似蜡样芽孢杆菌溶血素基因及非溶血素基因。结果除1株荧光PCR检测为阴性外,其余33株均为阳性,符合率为97.1%;11株溶血素基因阳性,检出率为32.4%;非溶血素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特异性高,检测时间短,可应用于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快速准确定量诊断。
- 王红唐振柱黄彦孙贵娟李秀桂
- 关键词:蜡样芽孢杆菌实时荧光PCR溶血素基因
- 2002-2005年广西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5
- 2006年
- 目的 了解广西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易受污染的食品,为防范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广西南宁等6个城市建立食品污染物监测点,定期随机采集6类农贸市场的食品,检验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统一的沙门氏菌检验方法进行。结果2002~2005年共监测6类食品1872份,检出沙门氏菌128株,检出率为6.84%,分属6个群、19个血清型。结论 在广西食品中不同程度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以生畜禽肉污染严重。应加强畜、禽类屠宰、运输、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和监测,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蒋震羚吕素玲唐振柱李秀桂王红车光
- 关键词:食品沙门氏菌食品污染
- 广西北部湾海域产牡蛎中创伤弧菌污染监测调查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了解广西北部湾海域产牡蛎中创伤弧菌污染状况。方法:采用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增菌,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CC)琼脂分离牡蛎中的创伤弧菌,可疑菌落的鉴定采用生化试验或PCR法。采用最可能数(MPN)法检测牡蛎中创伤弧菌污染水平。结果:广西北部湾海域产牡蛎中创伤弧菌的检出率为32.50%(13/40),平均菌浓度为75.06 MPN/g,低于最低检出限3 MPN/g的牡蛎样品占67.50%(27/40)。牡蛎中创伤弧菌的污染水平存在季节性差异。结论:应加强对广西北部湾海域产牡蛎中创伤弧菌污染状况的监测,尤其是夏秋季节。
- 李秀桂蒋震羚黄彦王红吕素玲程国强
- 关键词:创伤弧菌牡蛎污染监测
- 实时荧光PCR在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建立沙门菌、志贺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埃希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5种致病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在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中推广应用。方法将菌株及样品经培养基增菌后,用热裂解法提取DNA,使用荧光定量PCR反应试剂盒,对该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验证,并在2006-2007年间,同时应用实时荧光PCR和传统方法对890份各类实际工作监测标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时荧光PCR方法对19株不同种类标准菌株符合率为100%;对用传统方法检测分离到的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符合率分别为:沙门菌96.61%,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2.30%,大肠埃希菌O157:H7、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100%;对890份监测标本检测结果表明,实时荧光PCR法对食品及临床标本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略高于传统培养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实时荧光PCR法可在3~36h内对目标样品作出结果判断。结论实时荧光PCR方法成功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具有快速、特异和灵敏的特点,可作为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有效技术支撑。
- 唐振柱孙贵娟黄彦李秀桂王红吕素玲黄兆勇
- 关键词:实时荧光PCR食源性致病菌食品安全
- 连续传代对副溶血性弧菌分子分型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评价副溶血性弧菌经多次传代培养后,对脉冲场凝胶电泳所获得的指纹图谱存在的影响。方法:将从腹泻患者粪便分离到的两株副溶血性弧菌复苏,进行生化鉴定,血清诊断等表型分析;用3%NaCl碱性蛋白胨水进行连续传代35代,每代次菌株用含3%NaCl TSA划线培养,收集3%NaCl TSA过夜培养物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用NotI限制性内酶切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模拟PFGE分析标准株Not I酶切片段大小。结果:复苏的菌株确定为副溶血性弧菌,经连续传35代后,各代次的基因指纹图谱总体上呈现较稳定的型别,但在个别代次中会出现细微差异而后会恢复;传代对多位点序列分析没有影响。结论:传代对某些菌型的副溶血性弧菌的多位点序列分析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基因指纹图谱影响不大;脉冲场凝胶电泳可以对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进行溯源。
- 庞毅恒杜悦王红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脉冲场凝胶电泳传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