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益萍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行星
  • 2篇偏振
  • 2篇偏振器
  • 2篇坐标系
  • 1篇行星轨道
  • 1篇英文
  • 1篇早型星
  • 1篇湍流模型
  • 1篇彗星
  • 1篇相机
  • 1篇小行星
  • 1篇木星
  • 1篇计算方法
  • 1篇核球
  • 1篇黑洞
  • 1篇恒星
  • 1篇红外相机
  • 1篇分光
  • 1篇分光光度仪
  • 1篇分光仪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国...
  • 2篇名古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7篇王益萍
  • 3篇姚永强
  • 2篇佐藤修二
  • 1篇王红帅
  • 1篇王思潮
  • 1篇钱璇
  • 1篇马月华
  • 1篇徐品新
  • 1篇刘立勇
  • 1篇李俊荣

传媒

  • 5篇天文学报
  • 1篇紫金山天文台...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2
  • 1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大气光学湍流模型计算方法被引量:7
2012年
光学湍流的强弱和分布是描述天文台址优劣的重要参数.介绍了利用大气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计算高美古站周围大气光学湍流参数的方法,这些参数包括C_n^2(大气光学湍流强度)廓线、大气相干长度、大气相干时间、视宁度、等晕角和闪烁率等.包括模型计算方法的实现过程、模型的设置和模拟结果的验证.计算结果与云南高美古观测站DIMM(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的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
王红帅姚永强钱璇刘立勇王益萍李俊荣
关键词:大气效应
分光仪PSP0的偏振器设计与实验
1999年
本文介绍人光仪PSP0 的偏振器设计和实验结果。偏振器设计为旋转半滤片加固定偏振片的系统,但在选用偏振器件方面提出了两种方案。对于低价设计的实验结果表明,偏振器可在430780nm 波长范围内工作,能够实现PSP0 在其最佳工作波长的偏振测量。
姚永强王益萍佐藤修二
关键词:分光光度仪偏振器
SL9彗星碎块穿入木星大气的深度
1996年
SL9慧星撞击木星类似于大气中陨落的流星现象,是替星与木星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慧星碎块的质量取为10(12)、10(13)和10(14)kg,其密度分别为3.0、1.0、0.8、0.5和0.2g/cm3.结果表明:这些慧星碎块能穿透木星大气的氨云层,在接近1bar的地方爆炸,这与文[1]的模拟结果一致.
马月华王益萍徐品新王思潮
关键词:木星彗星
红外相机OASIS的偏振器设计被引量:6
1999年
介绍为日本冈山天文台1.88m镜红外相机(OASIS)研制的红外偏振器.该偏振器与OASIS配备可实现~4.1′视场的近红外成像偏振观测.偏振器包括可旋转的消色差半波片和固定的致冷偏振片,通过旋转半波片对入射光的调制取得线偏振测量.实际观测给出JHK波段的偏振效率分别为86.3%、97.0%和97.5%.
姚永强王益萍王益萍长田哲也佐藤修二
关键词:偏振器红外相机恒星
早型星系中“黑洞 /核球”质量线性关系的解析估计(英文)
2000年
在“等级式成团”(hierarchicalclustering)宇宙学演化框架下 ,早型星系 (E/SO)的形成和演化不是如经典的“整体塌缩”(monolithiccollapse)演化模式所描述的是由高红移处的短时间剧烈恒星形成过程一次性完成的 ;相反 ,它们可能是在大尺度结构形成过程中由盘星系间的相互合并演化而来 ,特别是对于质量相当的盘星系间的剧烈合并过程 .目前的数值模拟和高分辨成像观测都已证实了这种可能性 ,而且红移巡天的结果也更多地支持这种演化模式 .在此提出一个星系合并过程中核区星暴和中心黑洞共生演化的模型 ,来解释由空间望远镜 (HST)和地面CCD高分辨测光所得的早型星系“黑洞 /核球”统计线性相关 ,也即中心黑洞质量约为其核球体质量的 0 .6% ;同时 ,该演化模型还可以进一步合理地解释在类星体的近红外成像观测中统计得出的相似的线性相关性 ,即类星体中心亮度与其母星系质量成正比 .并给出此模型计算的极限情况和模型的解析估计 .
王益萍P.L.Biermann
关键词:黑洞核球
小行星轨道“交叉点”处的相对测量方法用于坐标系零点改正的初探
1992年
本文讨论了小行星视轨迹"交叉点"处相对位置测量的方法、原理,以及它在基本坐标系零点改正工作中的优点及意义.简述了它在空间时代的地位.为了比较说明,本文选取了24颗小行星,通过两组模拟计算:(1)利用小行星视轨迹"交叉点"处的相对位置测量综合求解零点改正;(2)经典单颗小行星观测独立求解零点改正.对两组结果进行了比较,给出了一个量级上的概念.
王益萍
关键词:小行星坐标系
小行星轨道"交叉点"处的相对测量方法用于基本坐标系零点改正工作的探讨
王益萍
关键词:行星轨道测量方法坐标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