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宏 作品数:10 被引量:36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历史地理 农业科学 更多>>
南海西沙大砗磲高分辨率Sr/Ca温度计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对采自南海西沙的现代大砗磲(AD 1994—2005)进行高分辨率Sr/C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海洋双壳类Sr/Ca的不规律变化特征不同,南海砗磲Sr/Ca比值呈现出很好的年周期变化,且与实测SST形成很好的对应。通过全年对应和极端对应两种方法,建立了月分辨率砗磲Sr/Ca与SST的相关方程,分别为:Sr/Ca(mmol·mol^(-1))=3.595-0.0487×SST(℃)和Sr/Ca(mmol·mol^(-1))=3.842-0.0578×SST(℃)。后报结果对比分析显示两个方程在后报年平均温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都较为准确。但是在后报极端月份温度上,极端对应方法更为准确。本研究为应用大砗磲探讨全新世SST的变化提供了新的依据。 晏宏 邵达 王玉宏 孙立广关键词:砗磲 SST 古气候 南海西沙过去千年降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8 2012年 热带太平洋水循环对全球气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在年际尺度上,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与沃克环流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降雨具有显著的影响.但是在世纪尺度上,目前的古气候研究结果大多都认为赤道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ITCZ)的整体摆动才是热带太平洋过去千年降雨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些研究结果显示在小冰期期间(LIA,AD1400~1850)ITCZ出现了南移,这一南移使得现代ITCZ北界附近的区域在小冰期期间降雨减少,而在南界附近的降雨则出现增多.利用湖泊沉积物多个指标重建的中国南海西沙东岛近千年的降雨变化显示,东岛在中世纪暖期(MWP,AD1000~1400)和现代温暖期(AD1850~2000)降雨较少,而在小冰期期间则表现为湿润.考虑到东岛的地理位置,这样的降雨变化很难被ITCZ整体摆动理论所解释.结合现代器测资料的分析,东岛的降雨变化很有可能主要受到了太平洋沃克环流变化的影响.这一结果说明热带地区过去千年降雨变化不仅仅受到ITCZ的整体摆动控制,其他气候系统如ENSO/沃克环流的变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综合热带太平洋地区已有的古降雨记录对过去2000年南方涛动指数进行了定量重建,结果显示沃克环流变化与太阳活动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 孙立广 晏宏 王玉宏关键词:降雨 赤道辐合带 沃克环流 南方涛动 砗磲高分辨率Sr/Ca温度计:3种物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对采自南海西沙的3种不同种的现代砗磲(库氏砗磲、鳞砗磲、砗蚝)进行了高分辨率Sr/Ca比值分析.结果表明:库氏砗磲和鳞砗磲的Sr/Ca比值呈现出年周期变化并与实测的海表面温度(SST)形成较好的对应;而砗蚝的Sr/Ca比值年周期信号较弱且与温度的对应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通过全年逐月或逐周对应和极端对应,我们共获得了两种砗磲的4个有效的Sr/Ca-SST方程,并能较好地作为Sr/Ca温度计进行温度恢复.对比不同种类的砗磲,其Sr/Ca分布有所不同,相应的Sr/Ca-SST方程也有一定的区别.这项研究为选择性地应用砗磲研究全新世气候变化提供了依据. 邵达 晏宏 王玉宏 孙立广关键词:砗磲 尉迟寺遗址文化层铅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原始冶金文明矿料示踪 被引量:4 2010年 古遗址土壤形成物是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YC1剖面中Pb、Al等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了Pb在5050cal a BP~4000cal a BP间剖面中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尉迟寺遗址文化层剖面中的铅富集系数变化范围为1·0~1·8左右,富集程度不是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Pb的富集系数有明显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遗址剖面中的Pb很可能与原始社会中期发展起来的冶金活动有关。5050~4000cal a BP间,中国先后经历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到最后进入青铜时代,这个过程中铜资源利用越来越多导致产生的大气粉尘铅越来越多,很可能是YC1剖面中Pb富集系数逐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此外,铅同位素结果表明,土壤206Pb/204Pb比值分布在18·3~19·8之间,平均为18·82;207Pb/204Pb比值分布在15·3~16·5之间,平均为15·76;208Pb/204Pb比值分布在38·0~41·0之间,平均为39·04。铅同位素示踪表明,土壤中的铅的来源自5050calaBP至4000calaBP有越来越广的趋势,并且很可能与出自中国南方地区的矿料有关,包括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或广东地区的矿料。 徐利斌 孙立广 游科华 王吉怀 王玉宏关键词:铅污染 铅同位素 文化层 尉迟寺遗址 砗磲记录的南海西沙晚全新世温暖期的高海温特征 2014年 IPCC第四次报告中利用长尺度综合法获得的全球平均温度表明北半球20世纪后半叶的温度很可能是过去1300年来最高的50年,并且20世纪最后10年很可能是过去1300年中最温暖的10年.但是,此结论仍然存在争议,其中一个争论的焦点就是最近半个世纪的温度是否高于中世纪气候异常期(Medieval Climate Anomaly,MCA,AD800—1300)和罗马暖期(Roman Warm Period,RWP,BC200~AD400)这两个距今最近的晚全新世自然温暖期.本研究从南海北部西沙群岛采集了两个库式砗磲,定年结果显示这两个砗磲的存活时代分别位于MCA期间(AD990±40)和RWP期间(AD50±40).对这两个砗磲进行高分辨率δ^18O和Sr/Ca比值测试,结合前期现代砗磲的研究结果,定量重建了MCA期间(AD990±40)和RWP期间(AD50±40)两个时间段的高分辨率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STs).结果表明AD990±40和AD50±40附近的平均SST分别为28.1和28.7℃,比AD1994—2005的平均SST分别高出了0.8和1.4℃.根据本研究中砗磲的高分辨率高精度定量重建结果,结合中国东部和西北地区其他树轮、湖泊沉积物、文献记录等重建结果,认为在中国西北到南海北部的广大区域,最近几十年的温度很可能并没有超过MCA时期的自然变化范围. 晏宏 孙立广 邵达 王玉宏 韦刚健关键词:砗磲 晚全新世 海表面温度 20世纪南极法尔兹半岛海豹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对采自南极乔治王岛法尔兹半岛地区的一根长为35.5cm的海豹粪土沉积柱进行多方面的沉积学分析,包括沉积物的岩性特征,沉积物中Cu,Se,Zn等标型元素以及反映有机质含量的总有机碳(TOC)随深度的变化,该沉积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沉积单元,其中上部25.5cm的沉积层明显受到海豹排泄物混入的影响,底部10cm主要为未受海豹活动影响的海相沉积.同时恢复了该地区20世纪以来海豹数量的变化过程,该变化主要受控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该地区海豹数量持续低迷.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南极地区捕杀海豹活动的禁止以及人类对南极生态系统的保护,该地区海豹数量迅速恢复并在之后一直维持了较高的数量水平.该地区20世纪以来海豹数量的显著变化表明了人类活动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强烈影响,对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系统的保护有深刻的意义,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南极地区生态系统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高精度的信息载体. 杨奇超 孙立广 孔德明 黄涛 王玉宏关键词:海豹 晚全新世东南极企鹅生态记录与气候海冰变化的关联 阿德利企鹅喜浮冰环境,对南极气候特别是海冰变化具有明确的指示意义.西福尔丘陵是南极企鹅重要的聚居地,已有该地区全新世企鹅生态变化的相关研究报道,但由于研究载体及样品量的不足,目前还缺少晚全新世以来的高分辨记录,限制了与海... 黄涛 孙立广 王玉宏南海砗磲Sr/Ca比值测试:XRF和ICP-OES方法对比研究(英文) 被引量:1 2018年 对采自中国南海的5个砗磲(1个现代砗磲、4个化石砗磲)进行了两种高分辨率Sr/Ca比值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得到的Sr/Ca比值呈现出年周期变化,且与海表面温度呈现负相关关系,这表明Sr/Ca可作为良好的SST替代性指标。ICP-OES是测试砗磲壳体Sr/Ca常用的方法,但大量的样品需要钻样及预处理,相当耗时。而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分析(SR-XRF)可以克服这些缺点,它只需要前期的样品制备,并允许固态样品原位无损快速分析,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微米级)、高灵敏度和多元素分析的特点。在本研究中,我们用SR-XRF方法测试砗磲样品化学元素的可行性。据查阅,目前尚未有类似的相关研究文献。本文实验结果显示SR-XRF数据能够揭示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变化。且SR-XRF测得的砗磲Sr/Ca比值与ICP-OES分析方法测得的Sr/Ca通过相关统计分析发现其显著性水平p值(5个砗磲样品的p值均<0.05)非常显著,表明高分辨率SR-XRF测得的砗磲Sr/Ca比值在一定程度上代替ICP-OES分析方法的可能性非常大。SR-XRF方法在砗磲重建古气候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梅衍俊 邵达 王玉宏 杨仲康 杨文卿 高月嵩 何上明 郑怡 李爱国 孙立广关键词:SR-XRF ICP-OES 南澳宋城:被海啸毁灭的古文明遗址 被引量:12 2019年 一直以来,在中国大陆海岸线上未发现遭受海啸破坏的地质遗迹和可靠的历史文献记录.2013年,在西沙群岛的东岛发现了距今一千年前后南海古海啸存在的地质证据.模拟研究表明,海啸的地震震源位于马尼拉海沟,其影响的范围可能波及广东、海南和越南海岸带.本研究选择广东省南澳岛作为海啸波及区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南澳岛东南沿岸受到了海啸袭击,海啸沉积层内陆源动物骨骼样品的^(14)C校正年代范围是公元894~1011年;在海啸层中还保存有大量的宋代陶瓷器残片.这次海啸的破坏性是巨大的,以至于在海啸后的500年间,南澳岛的文化出现了衰退.位于不同地形的海啸剖面展示了海啸撞击海岸的结果,它们从地质学的角度证明了南海古海啸对南澳岛海岸的影响.本文表明要高度重视南海发生海啸的危险,这对于正确评估中国南海海啸风险、现代海上丝绸之路沿岸的海上交通以及沿海核电站等工程的安全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同时它将推动南澳宋城的考古发掘,从而为南海沿岸的古海啸及其影响的研究提供更多证据. 杨文卿 孙立广 杨仲康 高抒 高月嵩 邵达 梅衍俊 臧晶晶 王玉宏 谢周清关键词:文化遗址 宋瓷 戴维斯站区与长城站区企鹅粪土层生物标型元素的确定与比较 被引量:4 2007年 在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2005/2006)期间,采集了东南极戴维斯站区加德纳岛(GardnerIsland)上一根含企鹅粪的沉积泥芯。分析测试了该沉积物、新鲜企鹅粪和当地基岩中部分化学元素的含量。对元素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对比新鲜企鹅粪、基岩中的部分元素含量特征后得出,该粪土沉积的生物标型元素组合包括P、Se、F、S、As、Cu和Sr等7种元素。这与西南极阿德雷岛企鹅粪土层的生物标型元素组合是基本一致的。在此基础上,对东、西南极企鹅粪土层的生物标型元素进行了优选,得出东南极优选生物标型元素为P和Se,西南极则为F、P和S。这为探讨东南极企鹅数量变化及东、西南极企鹅数量变化的对比研究打下了基础。 黄涛 孙立广 吴自军 王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