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涛
- 作品数:15 被引量:81H指数:6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基因治疗家兔退变颈椎间盘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细胞因子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的影响。方法选用25只4月龄新西兰兔,建立家兔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7个月,将带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重组质粒DNA注入基因治疗组(浅层、全层)家兔C2~3、C3~4、C4~5椎间盘中(每个椎间盘用量为20μl)。1个月后用耳缘静脉气栓法处死动物,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颈椎间盘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体含量,并在形态学上评定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测定各组动物颈椎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结果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颈椎软骨终板钙化层也明显增厚(P<0.01),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IL-1β、TNF-α含量及颈椎软骨终板钙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退变颈椎间盘组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它们可加速颈椎间盘退变;而软骨终板钙化是颈椎间盘退变的始动因素,二者呈高度正相关。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IL-1β、TNF-α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王海涛孙喜龙刘福成苏江宁赵晓勇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软骨终板基因治疗动物实验研究
- 中西药与基因治疗家兔退变颈椎间盘对软骨终板钙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了解家兔颈椎软骨终板钙化与颈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探讨抗骨增生胶囊与葡立胶囊联合应用及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软骨终板钙化有无抑制作用。方法选用35只4月龄新西兰兔,建立家兔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7个月,药物治疗组(浅层、全层)给予抗骨增生胶囊和葡立胶囊(剂量按体重折算),灌胃2次/日,连用1个月,基因治疗组则将带有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重组质粒DNA注入C2-3、C3-4、C4-5椎间盘中(每个椎间盘用量为20μl)。1个月后用耳缘静脉气栓法处死各组动物,切取C4-5椎间盘(包括上、下部分椎体),在形态学上评定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测定各组动物颈椎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椎软骨终板钙化层明显增厚,有统计学差异,而抗骨增生胶囊与葡立胶囊联合应用、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软骨终板钙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软骨终板钙化是颈椎间盘退变的始动因素,二者呈高度正相关。抗骨增生胶囊与葡立胶囊联合应用及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软骨终板钙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刘福成赵晓勇王海涛苏江宁孙喜龙
- 关键词:软骨终板椎间盘退变抗骨增生胶囊葡立胶囊基因治疗退变颈椎间盘
- 中西药治疗退变颈椎间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了解家兔退变颈椎间盘内细胞因子、蛋白多糖及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的变化情况,观察中西药联合应用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切除家兔颈背部浅层、全层肌肉,造成颈动力失衡,诱导颈椎间盘退变,建立颈椎退变模型,给予中西药治疗一个月,测定退变颈椎间盘中细胞因子、蛋白多糖及血清SOD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蛋白多糖、血清SOD明显降低,中西药治疗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蛋白多糖、血清SOD明显升高,血清中SOD含量与椎间盘蛋白多糖含量呈正相关。结论:抗骨增生胶囊与葡立胶囊联合应用对退变颈椎间盘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明显恢复颈椎间盘蛋白多糖含量、血清SOD活力,抑制退变过程,修复退变椎间盘。
- 赵晓勇王海涛刘福成苏江宁孙喜龙刘越陈涛平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蛋白多糖抗骨增生胶囊葡立胶囊
- 环境线索暴漏治疗酒依赖的临床疗效研究
- 目的:探讨环境线索暴漏疗法对防止酒依赖者复饮的疗效.
方法:对70例酒依赖者分为患者试验组(35例)和患者对照组(35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试验组(暴露于酒环境后给予认知疗法和厌恶疗法)和患者对照组(常规住...
- 刘雷贺敬义王海涛孙晋柱
- 关键词:酒依赖者心理渴求临床疗效
- 不同微创矫正术治疗成人拇外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微创矫正术治疗成人拇外翻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成人外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13例行Mayo术,20例行McBride术,22例行Keller术,23例行改良McBride术,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后,改良McBride术的HVA、IMA评分均低于Mayo术、McBride术、Keller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cBride术优良率(91.30%)均高于Mayo术(46.15%)、McBride术(75.00%)、Keller术(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cBride术的HVA、IMA评分均低于Mayo术、McBride术、Keller术,且改良McBride术可纠正拇外翻,恢复拇指屈伸能力,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闫世杰付强侯熙智王江泳王海涛
- 关键词:拇外翻HVA步态
- 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比较采用T形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这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的7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41例患者进行T形钢板内固定,其余35例患者进行复位后石膏外固定。并借助X线对比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前后及临床愈合时桡骨腕关节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长度变化等数据,并根据改良的Shea评定法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针对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患者,T形钢板内固定组的优良率要优于石膏外固定组的疗效(P<0.05);而对于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两组之间的优良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患者,应优先选择T形钢板内固定手术方法,而对于稳定性骨折患者这两种治疗方法均可采用。
- 冯建书付强闫世杰张乐明王江泳周晓彬王海涛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T形钢板内固定石膏外固定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动力平衡失调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 刘福成赵晓勇王海涛刘越陈涛平王树茂
- 该项研究采用传统中药古方“益气化瘀方”内外兼治退变颈椎间盘,根据中医补肾治根,“肾主骨”,“肾虚则骨病”,活血治病,“筋骨靠精血濡养,精血不足则筋骨失养”,止痛治标,“气滞血淤,经络不通,不通则痛”等机理辨证施治。结合氨...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退变颈椎间盘辨证施治
- 退变颈椎间盘中的IL-1β、TNFα含量变化及软骨终板钙化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观察退变颈椎间盘内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情况和颈椎软骨终板钙化与颈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中西药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细胞因子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的影响。方法:选用25只4月龄新西兰兔,建立家兔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7个月,药物治疗组(浅层、全层)给予抗骨增生胶囊和葡立胶囊(剂量按体重折算),灌胃2次/d,连用1个月。1个月后用耳缘静脉气栓法处死各组动物,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抗体含量,并在形态学上评定颈椎间盘退变程度,测定各组动物颈椎软骨终板钙化层厚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颈椎软骨终板钙化层明显增厚(P<0.01)。而抗骨增生胶囊与葡立胶囊联合应用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IL-1β、TNFα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退变颈椎间盘组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它们可加速颈椎间盘退变;而软骨终板钙化是颈椎间盘退变的始动因素,二者呈高度正相关。抗骨增生胶囊与葡立胶囊联合作用治疗退变颈椎间盘对IL-1β、TNFα含量及软骨终板钙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王海涛孙喜龙刘福成苏江宁赵晓勇
-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细胞因子软骨终板动物实验研究
- 中西医结合在轻中度拇外翻合并第1跖骨内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轻中度拇外翻合并第1跖骨内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轻中度拇外翻合并第1跖骨内翻患者1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者的拇趾治疗情况、不良反应、X线相关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8.0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X线检查HVA值、IMA值、AOF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拇外翻合并第1跖骨内翻患者的治疗,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拇外翻,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有效的纠正患者的拇外翻角、跖骨间角等,所以中西医结合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闫世杰付强侯熙智王江泳王海涛冯建书
- 抗骨增生胶囊加葡立胶囊和基因治疗对家兔退变颈椎间盘IL-1β、TNF-α含量变化的影响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研究抗细胞因子的中西药联合应用、基因治疗对兔退变颈椎间盘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35只4个月龄新西兰兔,体质量2~3kg,雌雄不分,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浅层组、模型全层组、药物治疗浅层组、药物治疗全层组、基因治疗浅层组、基因治疗全层组。建立家兔颈椎动力平衡失调模型,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正常对照组不作处理)。术后7个月,药物治疗组(浅层、全层)给予抗骨增生胶囊和葡立胶囊(剂量按体质量折算)灌胃,2次/d,连用1个月;基因治疗组则将带有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基因的重组质粒DNA注入C2—C5椎间盘中(每个椎间盘用量为20μl)。8个月后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动物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抗体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颈椎间盘中IL-1β、TNF-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中西药治疗和基因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退变颈椎间盘组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它们可加速颈椎间盘退变。中西药联合应用及基因治疗能对其含量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 刘福成赵晓勇王海涛苏江宁孙喜龙
- 关键词:椎间盘抗骨增生胶囊转化生长因子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