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源

作品数:12 被引量:31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沙地
  • 7篇科尔沁沙地
  • 4篇土壤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玉米
  • 2篇生物量
  • 2篇土壤呼吸
  • 2篇环境因素
  • 2篇荒漠化
  • 2篇非生物
  • 2篇干旱
  • 2篇干旱半干旱
  • 2篇干旱半干旱区
  • 2篇干旱区
  • 2篇半干旱
  • 2篇半干旱区
  • 1篇氮分布
  • 1篇氮含量
  • 1篇氮矿化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2篇王新源
  • 9篇赵学勇
  • 7篇李玉霖
  • 6篇连杰
  • 4篇张铜会
  • 4篇云建英
  • 4篇岳祥飞
  • 3篇崔夺
  • 3篇曲浩
  • 3篇王少昆
  • 2篇崔建垣
  • 2篇毛伟
  • 2篇唐霞
  • 2篇韩娟娟
  • 1篇罗永清
  • 1篇黄文达
  • 1篇陈静
  • 1篇李玉强
  • 1篇陈银萍
  • 1篇李衍青

传媒

  • 5篇中国沙漠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生态经济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科尔沁沙地沙丘生境单元凋落物运移特征被引量:8
2016年
通过测定科尔沁沙地沙丘生境单元凋落物的运移量,分析了沙丘类型和生境变化对凋落物运移的影响,并探讨了是否可以通过凋落物运移量的变化来判断营养物质的迁移。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沙丘凋落物的运移过程主要发生在非生长季,呈明显的单峰型季节波动。凋落物运移量在不同沙丘的丘间地、迎风坡、丘顶和背风坡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丘顶的凋落物运移量最大,迎风坡次之,丘间地和背风坡相对较小。凋落物运移量有随距地表高度增加而下降的趋势,距地表高度为0~25cm时,凋落物运移量最大,显著高于25~50、50~75、75~100cm3个高度区间。凋落物运移量与风速在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正相关,显示风速是影响凋落物运移量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王新源赵学勇李玉霖陈翔舜王小军云建英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风速
北方荒漠及荒漠化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21
2011年
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揭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了解区域尺度上畜牧业发展潜力、生物多样性现状、以及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作用。利用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144个草地样点的植被地上生物量数据,分析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温度、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草地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高度异质,在5.5~371.2g.m-2之间波动,平均地上生物量为83.3g.m-2。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在经向和纬向上的分布均有明显的规律性。相关分析显示,植被地上生物量与纬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经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年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但和海拔高度、年平均温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这意味着水分条件是导致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
崔夺李玉霖王新源赵学勇张铜会
关键词:荒漠荒漠化地上生物量地理因素
科尔沁沙地52种植物叶片性状变异特征研究被引量:58
2010年
研究严重沙化生境中植物叶片性状的变异特征,不仅有助于了解植物对区域环境变化的适应特征,而且还可以为群落分类、群落结构特征的揭示等提供重要的依据。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52种植物为对象,比较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性状的变异特征,分析植物各叶片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52种植物比叶面积在6.9~34.4m2·kg-1之间变动,与其他区域的研究结果相比,该区域植物比叶面积偏小,说明该区域植物能较好地适应贫瘠环境。52种植物中,大多数植物的氮磷比小于14,说明科尔沁沙地植物主要受氮制约。研究结果还表明,不同功能群植物的叶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固氮植物叶片氮含量最高,杂类草的叶干物质含量(平均值为0.22±0.06g·g-1)显著小于其他功能群植物,但是植物叶片磷含量和比叶面积在不同功能群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对于多年生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比叶面积显著偏大,但是叶干物质含量显著偏小。科尔沁沙地52种植物叶干物质含量分别与比叶面积和叶片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叶片磷含量和氮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赵红洋李玉霖王新源毛伟赵学勇张铜会
关键词: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功能群
科尔沁沙地风蚀作用对土壤碳、氮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对位于科尔沁沙地奈曼旗中部的沙漠化区域(S区)和舍力虎湖盆(潜在沙漠化区域,P区)表层土壤理化性质、0~100cm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土壤各级颗粒密度进行了对比分析;S区内设对照点MS、风蚀发生地TS和颗粒沉降地LS,P区内相应位置设为MC、NC和SC。结果表明:自西北向东南由以中粗沙组分为主的土壤向以粘粉粒和极细沙组分为主的土壤过渡;粘粉粒密度每减少1kg·m-2,SOC和TN密度分别下降10和1.1g·m-2;0~20cm土壤容重平均值在1.322~1.651g·cm-3变化,表现为TS>MS>LS>NC>SC>MC,粘粉粒含量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pH表现为NC>SC>MC>S区;相对各区域的对照点,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的TS和SC处SOC和TN含量及密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样以土壤可蚀性颗粒的沉降堆积作用为主,LS的SOC和TN含量及密度较TS和MS有明显的增加,而NC较SC和MC均大幅减少。S区土壤粘粉粒中的SOC和TN含量远高于P区,但风蚀引起的粘粉粒吹蚀和沙沉积对P区土壤质量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S区。区域自然条件下,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增大了潜在沙漠化土壤的风蚀风险,风蚀作用的持续效应导致了不同的土壤碳、氮储量变化。
连杰赵学勇王少昆王新源岳祥飞韩娟娟云建英黄文达
关键词:风蚀碳密度科尔沁沙地
不同湿度条件下模拟增温对科尔沁沙质草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氮矿化作用是影响沙质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初级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和水分被认为是影响土壤氮矿化/硝化作用的两个关键环境因子,认识沙质草地土壤氮矿化作用对温度和水分的响应,对于预测全球变化对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测定开顶式生长室(OTC)内不同湿度条件下增温时沙质草地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矿化速率的变化,分析增温和湿度变化对土壤氮矿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论增温与否,沙质草地土壤净氨化速率、净硝化速率和净矿化速率随着土壤湿度增加而明显提高。土壤净氨化速率在土壤湿度为15.2%时最大,但是净硝化速率和净矿化速率在土壤湿度为11.8%时最大,土壤湿度达到时15.2%表现下降趋势。增温使沙质草地土壤氮矿化作用发生显著变化,但增温的效应与土壤湿度存在一定的关联。土壤湿度为3.4%、5.1%、8.5%时,增温处理使土壤净氨化速率较对照明显提高;但是土壤湿度为11.8%、15.2%时,增温处理时土壤净氨化速率较对照显著降低;土壤湿度为8.5%和11.8%时,增温使土壤净硝化速率和净矿化速率显著升高(p<0.05),在湿度为1.7%、3.4%、5.1%以及15.2%时,增温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净硝化速率、净矿化速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只有在适宜的土壤湿度条件下,增温才显著影响沙质草地土壤矿化作用,当土壤湿度处于相对干旱或过度湿润的状态下,增温对沙质草地土壤矿化作用没有显著影响。
李玉霖陈静崔夺王新源赵学勇
关键词:沙质草地土壤湿度
科尔沁沙地玉米(Zea mays)田垄上和垄间土壤呼吸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测定分析了科尔沁沙地典型玉米(Zea mays)农田垄上和垄间土壤呼吸速率的差异及自养和异养呼吸特征,并估算了生态系统碳平衡。结果表明:(1) 垄上和垄间土壤呼吸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且存在线性关系(p〈0.05);季节水平上垄上土壤呼吸可解释垄间土壤呼吸98.4%的变异。(2) 季节水平上土壤总呼吸(RS)、异养呼吸(RH)和自养呼吸(RA)的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大小顺序为:RA(4.35)〉RS(3.10)〉RH(2.08)。(3) RS和RH之间存在显著差异,RA与RS和RH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RA占RS比例的季节变化范围为28.1%~71.1%,生长季RH和RA占RS的比例均值分别为44.4%和55.6%。(4) 科尔沁沙地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在生长季为碳汇,可净固存大气CO2-C的量为659.1 g·m-2。
张风霞韩娟娟陈银萍李玉强连杰岳祥飞王新源
关键词:生物量碳平衡
科尔沁沙地玉米叶面蒸腾与棵间蒸发特性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Dynamax包裹式茎流测量系统、小型蒸渗仪和LI-6400光合作用系统分别测定了科尔沁沙地玉米(Zeamays)的茎秆液流、棵间土面蒸发和叶面蒸腾速率。结果表明,拔节至成熟期间,科尔沁沙地玉米的逐日平均茎秆液流量为7.3~29.8 g/h,叶面蒸腾量为0.9~3.6 mm,棵间蒸发量约占同期总蒸散量的20%,但灌溉后的蒸发比例在30%以上。上、中、下三层叶片的蒸腾速率均与茎秆液流的日变化趋势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叶片的瞬时蒸腾速率测定可以代表玉米茎秆液流的动态变化特征。同时与水量平衡法对比验证了茎流计间接法可以较好地测定作物蒸散量。
唐霞崔建垣赵学勇云建英连杰王新源李衍青
关键词:茎流速率叶面蒸腾土面蒸发玉米科尔沁沙地
荒漠化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以甘肃省为例被引量:6
2016年
荒漠化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土壤退化过程,严重威胁区域内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因此,针对甘肃省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现状,结合现有的监测手段和技术条件,提出了荒漠化监测的重要前提,并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入手,设计了科学有效的监测指标体系,其中科学技术体系描述了荒漠化监测所需的信息要素和生态地理指标;社会经济体系主要评价了影响荒漠化过程的人为因素。
王新源杨小鹏陈翔舜李玉霖曲浩彭雯
关键词:荒漠化
环境因素对干旱半干旱区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75
2013年
凋落物分解是干旱半干旱区重要的生化过程,也是区域内物质周转与能量流动的关键生态环节,主要受气候、凋落物基质质量(简称凋落物质量)和土壤生物群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综合评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降水、光辐射、土壤有机质等)和生物因素(凋落物质量、土壤微生物、种群组成和群落结构等)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在诸多影响因素中,降水与光辐射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降水能够在短期内使凋落物分解速率迅速增加,而干旱半干旱区光照强度大、时间长,UV-B引起的光矿化效应能较好地解释区域内凋落物分解规律.凋落物质量和群落结构主要受生态系统类型的影响,属于长期效应.今后凋落物生态研究的重点主要为全球气候变化下各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不同尺度下凋落物分解过程与格局的变化,以及多因素交互作用凋落物分解模型的构建等方面.
王新源赵学勇李玉霖连杰曲浩岳祥飞
关键词:凋落物分解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干旱半干旱区
科尔沁沙地黄柳灌丛降雨截留与再分配特征被引量:16
2013年
2012年5-9月,通过对科尔沁沙地典型沙生灌木——黄柳灌丛对降雨再分配过程的野外观测,确定了穿透雨量(TF)、树干茎流量(SF)和冠层截留量(I)在降雨过程中的分配比例,并分析了降雨量(P)和降雨强度(RI)对冠层截留过程和降雨再分配的影响。试验期间,完整观测到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降雨共20次,降雨量共为135.32mm,其中TF、SF和I分别为(112.01±5.77)mm,(2.96±0.03)mm和(20.35±5.74)mm,占总降雨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2.78%,2.19%和15.03%。回归分析表明,分别用二次函数、幂函数和"S"型曲线拟合TF、SF和I与P的关系较好(P<0.001),TF、SF和I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I存在1个上限(1.40mm),I随降雨量的增加无限趋近于1.40mm;TF%、SF%和I%与P的关系分别可以用对数函数、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拟合(P<0.001),TF%和SF%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I%反之;I%随RI的增大呈逐渐减小的趋势,SF%随RI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5-9月灌丛截留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连续性降雨减小冠层的截留率,更利于树干茎流的形成。
岳祥飞崔建垣张铜会王少昆连杰王新源云建英
关键词:黄柳穿透雨树干茎流冠层截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