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德
- 作品数:17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ICSA高粱雄性不育系的主要农艺性状鉴定及配合力分析
- 1989年
- 优异的高粱雄性不育系是提高高粱籽粒单位面积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春播晚熟高粱栽培区先后应用的主栽不育系——TX3197A(3A)和TX622A(6A),共同具备籽粒产量的配合力高、杂种优势强、适应性广的突出优点。随着它们在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其自身的弱点也日益突出。例如TX622A感染叶部病害及粒霉病日趋严重,其杂交种易倒伏等。
- 王富德杨立国张世苹石永顺
- 关键词:ICSA高粱雄性不育系农艺性状
- 同核异质高粱品系对高粱丝黑穗病的反应被引量:1
- 1989年
- 与玉米T型雄性不育细胞质连锁的玉米小斑病〔Helminthosporium maydis〕给美国玉米带造成的惨重损失,揭示出单一细胞质的遗传脆弱性,促使人们去寻找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并期望细胞质的遗传多样性能对作物的抗病性做出贡献.目前已发现高粱有一种正常细胞质,即B细胞质,和四种雄性不育细胞质.源于迈罗的雄性不育细胞质称为A1细胞质,源于IS12662C的称为A2细胞质,源于Nilwa(IS1112C)的称为A3细胞质,源于Kafir的称为A4细胞质.
- 王富德李淑芬
- 关键词:高粱丝黑穗病同核异质品系
- 高粱品种资源苗期和灌浆期的抗冷性研究——Ⅰ.抗冷性指标及鉴定结果被引量:2
- 1992年
- 零度以上的低温对高粱生长发育产生的冷害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我国北方冷害是导致高粱产量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科技工作者积极探索抗低温的各种措施,如:改进栽培、地膜覆盖、理化处理、改善营养条件等,并取得了重要成果。然而,具有潜势的高粱抗低温育种工作仅刚刚起步。Bacon 等(1986)用轮回选择法已选出幼苗期抗低温的高粱群体,该群体经过4轮的选择后,其籽粒产量比原来增加了60公斤/亩。以往的研究表明,高粱苗期(发芽、出土、幼苗期)和灌浆期对低温最为敏感(中国高粱栽培学,1988)。因此,鉴定高粱这两个生育时期的抗冷性,筛选抗源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采用准确的田间鉴定指标。
- 杨立国李淑芬王富德
- 关键词:高粱品种资源抗冻性
- 玉米无融合生殖系的农艺性状表现被引量:8
- 1997年
- 玉米无融合生殖系的农艺性状表现收稿日期:1997-02-03王富德张世苹赵姝华(辽宁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无融合生殖研究是近10年间作物育种研究的新热点。在植物胚珠中不经精卵融合形成胚并以种子进行繁殖的生殖方式称为无融合生殖,是与有性生殖、...
- 王富德张世苹赵姝华
- 关键词:玉米无融合生殖系农艺性状
- 高粱恢复系随机交配群体(LSRP)组成的理论与利用研究
- 卢庆善宋仁本王富德卢峰邹剑秋李志华张志学王宝君杨晓光贾海峰石永顺王艳秋王立新
- 该项目中组成群体的理论创新处是通过对我国主要高粱杂交种的系谱分析和主要高粱亲本的遗传距离和聚类研究,确定了我国高粱杂种优势利用的4个主要杂种优势群(中-卡、中-赫、中-外和中-中),即组成恢复系群体的亲本应在类群间进行选...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粱恢复系
- 国内外高粱种质抗高粱蚜鉴定与评价研究被引量:7
- 1996年
- 国内外高粱种质抗高粱蚜鉴定与评价研究何富刚颜范悦辛万民李晓平王艳琴王富德张士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蚜MelanaphisSachari(Zehntner)是高粱常发性害虫,对高粱生产威胁很大。在高粱栽培历史上,曾差不多每隔3~5年便大发生一次,如...
- 何富刚颜范悦辛万民李晓平王艳琴王富德张士萍
- 关键词:种质资源高梁蚜抗虫性
- 加强种质资源研究促进作物育种新进展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拟从研究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种质资源与作物育种的关系入手,说明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状况,提出发展种质资源研究的一些建议。一、粮食产量,作物育种及种质资源粮食产量的进一步增长,主要依靠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来实现。这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单位土地上作物产量的改良。
- 王富德
- 关键词:种质资源品种资源作物育种
- 辽宁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及性状改良被引量:33
- 1993年
- <正> 辽宁省的玉米生产和选育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1981~1989年间,辽宁省选育和推广的5个单交种,累积种植面积达24710.0万亩,占同期全国主要杂交种累积种植面积的20.84%.辽宁省选育的5个自交系,同期累积应用面积达到33424.7万亩。
- 王富德姜明月赵廷昌
- 关键词:玉米杂种育种
- 中国高粱种质资源抗病虫鉴定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高粱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K■hn)Clinton]、高粱蚜[Melanaphissacchari(Zehntner)]和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是中国高粱主产区经常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据调查,高粱丝黑穗病常年发病率为4~5%,严重时达50~60%。高粱蚜每隔3~5年便有一次大发生,
- 王富德何富刚
- 关键词:高粱种质资源抗病性抗虫性
- 柞蚕抗菌多肽对若干蔬菜细菌病原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 1995年
- 柞蚕抗菌多肽对若干蔬菜细菌病原的抑制作用王富德,赵姝华,张世苹(辽宁省农科院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经生物或理化因子诱导柞蚕蛹产生的抗菌多肽,具有较强的广谱杀细菌能力。已报道可被柞蚕抗菌多肽杀灭的植物病原细菌有:马铃薯、烟草、番茄、桑、桉树、木麻黄青枯病...
- 王富德赵姝华张世苹
- 关键词:蔬菜病原细菌性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