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嘉健

作品数:25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登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青光
  • 11篇青光眼
  • 9篇超声
  • 7篇显微镜
  • 5篇原发性
  • 5篇超声生物
  • 4篇生物显微镜
  • 4篇手术
  • 4篇内障
  • 4篇细胞
  • 4篇显微镜检
  • 4篇显微镜检查
  • 4篇小梁
  • 4篇镜检
  • 4篇白内障
  • 4篇超声生物显微...
  • 3篇植入
  • 3篇切开
  • 3篇纤维细胞
  • 3篇疗效

机构

  • 22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24篇王嘉健
  • 9篇孙兴怀
  • 6篇宋月莲
  • 5篇陈倩
  • 4篇孟樊荣
  • 4篇钱韶红
  • 3篇郭文毅
  • 2篇金晓红
  • 2篇陈宇虹
  • 2篇孔祥梅
  • 2篇邵婷婷
  • 2篇杨晋
  • 2篇卢奕
  • 2篇王艳
  • 2篇罗怡
  • 2篇陈雪莉
  • 1篇戴毅
  • 1篇戴毅
  • 1篇费萍
  • 1篇唐雅婷

传媒

  • 6篇中国眼耳鼻喉...
  • 4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家庭用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分析
陈雪莉陈宇虹金晓红孙兴怀孟樊荣郭文毅钱韶红宋月莲王嘉健
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效果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远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首次小梁切开术治疗的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164例(257只眼)的术前基本情况,包括发病年龄、发病-手术时间、术前平均眼压、角膜透明度和角膜横径,并随访患儿的术后眼压;以术后眼压升高且使用1~2种局部降压药无效作为手术失败的标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Stepwise逐步回归法)分析筛选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Stepwise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手术成功时间的相关因素及各时点手术成功率曲线的描记。结果中位数随访时间30.9(8.6~58.3)个月,随访率89.0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术前眼压(P=0.047)和角膜透明度(P=0.019)为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其比值比分别为OR10P=1.408,ORCLA=1.691。Cox回归生存分析提示角膜透明度为与手术成功时间相关的因素(P=0.008),其比值比为ORCLA=1.632。结论角膜透明度较眼压值更稳定的反映了病情的轻重,术前角膜透明度评分联合眼压值可预测术后眼压控制效果。
陈雪莉陈宇虹金晓红孙兴怀孟樊荣郭文毅钱韶红宋月莲王嘉健
关键词:婴幼儿型青光眼小梁切开术影响因素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4.0mm巩膜隧道自闭切口的临床观察
王嘉健
关键词:巩膜隧道角膜散光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当心青光眼“悄然逼近”
2012年
三十多岁的小李是公司骨干,平时虽然工作压力大但健康状况还不错,戴镜视力一直很好,眼睛也没有胀痛不适,然而在公司今年的体检中,医生却怀疑他有青光眼.后经一系列检查,小李被确诊为双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期,已经有较明显的视野缺损,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
王嘉健
关键词: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工作压力视野缺损药物治疗降眼压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前段异物检查中的应用
2004年
目的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眼前段异物的诊断价值,分析其声像图的特点。方法因临床诊断或怀疑眼前段异物而进行UBM检查共17例17眼,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的探测和定位能力,分析10例异物UBM声像图的特征。结果 UBM诊断异物阳性9例,阴性7例,与最后诊断相符;另1例异物可疑,手术取出异物。诊断符合率为16/17(94.11%)。手术取出异物的8例,UBM异物定位解剖层次正确,方位相同或相近。结论 UBM对眼前段异物检出率高、定位能力强,诊断异物的依据是:较高的回声强度、异物特有的硬直边缘和明显的声影。
王嘉健宋月莲孙兴怀陈倩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声像图特点
右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被引量:4
2013年
患者因右眼外伤后8年,视力下降5年,胀痛20d入院。体格检查发现右眼晶状体完全白色混浊,前囊膜下可见结晶样反光物质。眼部B超和眼眶CT发现右眼球壁异物。初步诊断为右眼继发性青光眼、右眼外伤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的病因鉴别主要包括眼内铁锈沉着症和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患者入院后行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后随访,眼压控制良好。讨论体会: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需分析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庄宏戴毅王嘉健
关键词: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三维超声在眼部疾病中的初步应用
2001年
目的:了解三维超声成像在眼部常见疾病中的图像特点以及新的诊断方法的优越性.方法:应用OTI 3D i-Scan眼科专用超声仪先作二维B超检查,然后探头沿垂直轴旋转180度,获取连续二维扫描图像,经计算机处理重建成三维图像.结果:视网膜脱离的三维立体图像表现为半球形、喇叭形等;玻璃体后脱离呈片状、漏斗形膜,玻璃体混浊呈雪花形;脉络膜黑色素瘤显示扁圆球形或圆形实质性团块,球内异物呈现三角形强回声团块,近球壁出现球后组织声影等.结论:应用三维超声成像可以显示眼部病变的立体形状、内部任何断面结构、表面特征、不同结构的空间关系,扩展了对图像的观察范围,精确计算病变的体积,监视病变的变化及治疗效果.
蒯慧玉王嘉健朱玮蕾
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虹膜缺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评价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虹膜缺损的疗效 ,探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制。方法 收集 2 5例 (2 7只眼 )行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 ,分析手术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同时应用房角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观察术后发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房角结构和人工晶状体襻位置。术后随访时间 3~ 18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畏光症状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 ;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 2行 2 0只眼 (74 1% ) ,变化 <1行 5只眼 (18 5 % ) ,下降 >2行 2只眼(7 4 % )。术后并发症包括继发性青光眼 10只眼 (37 0 % )、散光度数≥ 2 0 0D 17只眼 (6 3 0 % )、角膜失代偿 2只眼 (7 4 % )、前房出血 2只眼 (7 4 % )、玻璃体出血 3只眼 (11 1% )、视网膜脱离 1只眼(3 7% )。在继发性青光眼 10只眼 2 0只人工晶状体襻中 ,9只襻准确固定在睫状沟内 ,其他位置包括前房角、睫状突及睫状突后。房角改变包括房角后退、残留虹膜根部前粘连、房角关闭。结论 带虹膜隔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白内障合并虹膜缺损 ;术后继发性青光眼主要与房角损伤有关 ,人工晶状体襻位置异常、眼内出血、持续性炎性反应也参与其发生。
杨晋卢奕罗怡王嘉健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虹膜缺损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术后
易与青光眼混淆的疾病
2009年
由于青光眼的视神经萎缩是不可逆的,故青光眼应尽早治疗。许多疾病易与青光眼相混淆,耽误青光眼的早期发现和治疗,现将它们一一列出,希望能引起重视。
王嘉健戴毅
关键词:青光眼疾病视神经萎缩
睫状体肿瘤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影像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睫状体肿瘤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影像学改变,为此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02年7月~2005年7月经病理证实的睫状体肿瘤患者9例9眼,其中恶性黑色素瘤5例,黑包素细胞瘤2例,髓上皮瘤1例,转移癌1例所有病例术前行超声生物显微镜影像(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检查,对肿瘤采集射状切面和横断面图像结果睫状体恶性黑色素瘤的 UBM 影像均呈近似或典型"蕈佯"外观伴声衰减,基底部存在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黑色素细胞瘤1例与黑色素瘤表现类似,另1例为圆顶状中高回声肿块伴轻度声衰减,1例转移癌呈类圆形低到中等回声肿块伴有卫星灶。1例髓上皮瘤呈睫状冠部中高回声连续性肿块,伴多发性囊样无回声区结论睫状体肿瘤的 UBM 影像特征依肿瘤性质不同而各具特征,UBM 能够对睫状体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依据。
陈倩孙兴怀王嘉健宋月莲陈荣家
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睫状体肿瘤黑色素细胞瘤转移癌髓上皮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