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容
-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分子束——表面散射装置被引量:2
- 1992年
- 分子束—表面散射技术是研究气体—表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的有力工具.它的主要突破在于从分子(原子)量度来揭示诸如催化、腐蚀、吸附,脱附和能量适应等宏观的气体—表面作用过程.它同时也是一种表面分析的工具. 本文概述了本实验室研制的一台分子束—表面散射装置的总体设计(包括分子束源、调制室、分析室、真空系统及测试系统等的设计),接着评述已建成的该装置的性能及实验技术(包括束强度、束速度及束截面的测量,分子束张弛谱、束平动能的改变、沾着几率的测量及表面吸附物的化学态分析等),最后举例说明本装置的应用.
- 席光康邵淑敏贺添喜李胜林王君容王敬武周志强
- 关键词:分子束表面散射
- 稀土金属钆Gd(0001)与氧、水作用的紫外光电子谱研究
- 1992年
- 用UPS并辅以AES和TDS研究稀土金属钆单晶Gd(0001)与氧、水的作用。氧化过程中Gd(0001)经过一中间产物Gd^(+2)达到稳定的Gd_2O_3。最后得到Gd(0001)氧化面的UPS实际上是Gd_2O_3和OH的总和结果。
- 王君容R.T.Simonson
- 关键词:稀土金属钆电子谱氧
- 甲烷在Ni表面及La薄膜上激活解离化学吸附
- 1992年
- 利用分子束技术改变甲烷的平动能E_k来研究E_k及其法向分量E_n对甲烷在Ni表面及La薄膜上激活解离吸附的影响。对CH_4/Ni及CH_4/La系统,当甲烷的平动能E_k分别低于58.5kJ·mol^(-1)及52.3kJ·mol^(-1)时,没观察到甲烷的解离吸附。当甲烷的平动能超过此阈值时,即对CH_4/Ni系统,当Ek=58.5增至63.8kJ·mol^(-1)时,初始沾着几率s_0由0至0.54线性增加;对CH_4/La系统,当E_k=52.3增至63.8kJ·mol^(-1)时,S_0由0至0.49线性增加。这些结果表明,两个系统的化学吸附是不经过前趋态的直接化学吸附。最后求出CH_4/Ni,CH_4/La系统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6.8kJ·mol^(-1)和38.1kJ·mol^(-1)。
- 邵淑敏席光康王君容李胜林杨学柱王金合周志强贺添喜于宝霞
- 关键词:甲烷镍镧化学吸附
- 在Cu_2O涂层上CH_4氧化反应的分子束研究
- 1993年
- 用分子束技术和电子能谱研究了在Cu_2O涂层上CH_4的氧化反应。实验得到,这个反应的发生需要具备下述条件:(1)Cu_2O表面对氧呈解离吸附,并提供出活性氧原子;(2)CH_4分子束的平动能必须超过59kJ/mol;(3)样品温度不能超过750K。
- 王君容杨学柱李胜林席光康文世骐
- 关键词:分子束甲烷涂层
- 稀土氧化物对甲烷催化氧化的分子束研究
- 1995年
- 通过分子束与表面散射实验确定甲烷在La2O3清洁表面是平动能激活吸附,阈值平动能53.48kJ/mol.氧在La2O3清洁表面的吸附服从Arrhenius方程关系,其脱附峰在960K。甲烷只在吸咐氧的La2O3表面发生催化氧化反应,催化剂样品温度在800K以后反应产物CO2出现,但其关键因素还是CH4分子的平动能。在阈值平动能以下,样品温度超过850K也无反应产物出现。
- 王君容何裕华李胜林邵淑敏周志强席光康
- 关键词:分子束甲烷催化氧化反应稀土氧化物催化剂
- La_2O_3对CH_4氧化的催化机制被引量:4
- 1997年
- 本文研究了La2O3对CH4氧化燃烧和氧化偶联的催化机制。实验采用的是分子束技术,以及俄歇电子能谱(AES),四极柱质谱(QM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面分析技术。实验结果表明CH4分子的平动能和La2O3表面的晶格氧(O2-)是催化氧化CH4的两个关键因素。燃烧室内壁涂以稀土氧化物催化层将会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废气污染。
- 王君容徐宏伟邸曼丽
- 关键词:甲烷氧化偶联稀土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