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玉
- 作品数:39 被引量:150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典型Kaposi肉瘤1例被引量:2
- 2007年
- 王奕蔡大幸王克玉李春阳王玉坤
- 关键词:KAPOSI肉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双下肢肿胀红色丘疹医院诊断
- 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及外周血单胺类物质的改变被引量:37
- 2003年
- 目的研究心理因素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单胺类物质在银屑病心理因素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揭示心理因素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某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和A型性格问卷评估患者的心理因素;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基吲哚乙酸(5-HIAA)等单胺类物质的含量。结果银屑病组有各种生活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1)。银屑病患者总体倾向为弱A型性格,其A型性格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银屑病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IA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A型性格患者3种单胺类物质含量均高于B型性格者;不同皮损严重程度的患者单胺类物质含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PASI评分值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IAA含量之间均有相关性(P<0.001),患者血清单胺物质含量随PASI评分值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心理因素是银屑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单胺类物质是心理因素导致银屑病发病的中间机制之一。
- 李春阳王英杰王克玉郭淑兰范慧英
- 关键词:银屑病去甲肾上腺素心理因素单胺类物质发病学
- 强脉冲光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的比较被引量:3
- 2011年
- 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颊及鼻翼周围,发病原因不详,可能与颜面皮肤的光损伤、光老化、内分泌因素和局部或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因素有关。“。紧张、激动、饮酒等都会使病情加重,严重影响面部美观,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社交与工作,因此患者治疗愿望强烈。本研究分别应用强脉冲光与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共85例,观察并比较二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 钟华张宪军蔡大幸孙青王克玉焦健
- 关键词: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症激光治疗脉冲染料强脉冲光内分泌因素青年女性
- 伊曲康唑联合疗法治疗4例深部真菌病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联合疗法治疗4例深部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对3例孢子丝菌病、1例着色芽生菌病分别采用伊曲康唑口服加10%碘化钾口服,伊曲康唑口服加中药局部烫洗治疗。结果:4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伊曲康唑联合疗法治疗深部真菌病有效。
- 焦健李春阳徐永豪王克玉王玉坤
- 关键词:深部真菌病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伊曲康唑
- 他扎罗汀与曲安奈德尿素软膏联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被引量:3
- 2005年
- 2003年4月至2004年3月,我们对他扎罗汀与曲安奈德尿素软膏间断合用治疗寻常性银屑病进行了多中心、开放性临床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李春阳王克玉田洪青王传珍毕建平宋协德王波殷翠玲满孝勇王德旭
- 关键词:他扎罗汀寻常性银屑病红斑稳定期
- 308例药疹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03年
- 焦健王克玉张春民
- 关键词:药疹致敏药物药物不良反应抗组织胺药物药物治疗
- 少见型角化棘皮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 探讨少见型角化棘皮瘤 (KA)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 对 2例病人的临床和组织学表现进行分析 ,观察了阿维A的治疗效果 ,并对相关文献作了复习。结果 : 2例组织学改变均符合KA。根据它们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 ,分别诊断为边缘离心性KA和发疹性KA。口服阿维A 2 0~ 30mg d ,2个月 ,皮损全部消退。结论 : 少见型KA依据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可作出诊断。阿维A可作为治疗该型KA的首选药物。
- 王玉坤郭淑兰王克玉刘金耀
- 关键词:KA组织学皮肤肿瘤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二例被引量:1
- 2004年
- 高莹王克玉
- 关键词: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足背足趾斑疹先证者手背
- 尖锐湿疣患者HPV型与细胞免疫功能及复发关系的研究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 6 /11、16 /18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皮损中HPV6 /11、16 /18,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用液氮冷冻、皮下注射转移因子及皮损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 ,疗程结束后随访 3个月。结果 :HPV6 /11感染 2 7例和HPV6 /11合并HPV16 /18感染 19例 ,治疗前外周血CD3、CD4 、CD4 /CD8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CD8升高 (P <0 0 5) ,不同HPV型之间无差异。HPV6 /11感染组 8例复发 ,HPV6 /11合并HPV16 /18感染组 12例复发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5)。结论 :尖锐湿患者不同HPV型与复发有关。不同HPV型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无差异。
- 王玉坤张利宁王克玉梁临平
- 关键词:尖锐湿疣T细胞亚群乳头状瘤病毒
- 疣状瓶霉致暗色丝孢霉病一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患者男,16岁,右面颊红斑、结痂,渐扩展11年。体检:右面颊6cm×10cm形状不规则暗红斑和斑块,轻度疣状增生,皮疹边界清晰,边缘见条索状瘢痕,上部见多处约0.5~1cm大小的破溃、结痂,痂皮较硬,压片未见果酱色小结节。多处痂皮下刮片直接镜检,见淡棕色、粗细不等、分支分隔的菌丝。25℃和35℃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或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形成黑绿色绒毛状菌落,镜下见具领状结构的瓶形产孢细胞和花朵样排列的小分生孢子。组织病理学检查,PAS染色见大量分支分隔菌丝、假菌丝和酵母样细胞。rDNA种特异性序列与疣状瓶霉标准株CDC—B2152具有99.73%的相似度。诊断:疣状瓶霉引起的面部暗色丝孢霉病。治疗: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治疗有效,停药后复发,目前应用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继续治疗。
- 徐永豪李春阳赵杰王克玉郭淑兰苏英焦健胡勤峰
- 关键词:暗色丝孢霉病组织病理学检查伊曲康唑PAS染色两性霉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