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刚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改革条件论:中国劳动监察解决纠纷职能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对于中国劳动监察机构解决纠纷职能的改革,学界长期存在"保存论"和"废除论"两种政策建议,但既有研究多规范分析而缺乏实证研究。四川省P、S两县劳动局2012-2015年数据显示,劳动监察多年来集中于解决农民工工资纠纷。这保护了农民工利益和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却牵制了其主动监察职能的履行。这种现状是农民工工资纠纷六大特点与劳动监察执法权灵活运用相互契合的结果。因此,无论是保存还是废除劳动监察机构解决纠纷的职能,都须以解决"谁来处理农民工工资纠纷"的问题作为前提条件。这可谓"改革条件论"。
- 王伦刚唐丽娟
- 关键词:劳动监察存废
- 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压力案件决策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8
- 2017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对审判委员会的性质和功能一直存在争议,但对其在外部政治、社会压力的约束下如何进行司法决策,却缺乏实证研究。基于某县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2003—2012年间的近600份会议记录和对法官的访谈,本文详细描述了审判委员会处理政治、社会压力案件的决策过程,揭示了其行为逻辑,即将压力化解或转化为各方均可接受的判决内容,尽力实现案件合法性与合法律性的统一。审判委员会的司法决策既不关注学界热议的审判独立问题,也并非逃避司法责任的"黑洞",而是一个在政治、社会、法律因素之间"三向考量,协调平衡"的合法化过程。
- 王伦刚刘思达
- 关键词:司法决策合法性
- 农民工的非正式利益抗争及其运行机制——基于“太太讨薪队的故事”的分析被引量:11
- 2009年
- 在农民工维权研究方面,无论是"对策法学模式"还是"民工维权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主要是在正式的既定法律框架下来研究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这就造成现有研究成果无法解释为何中国农民工非正式维权行为的长期普遍存在。通过对"太太讨薪队的故事"的法律分析可见,农民工的利益抗争运行于非法律的社会机制之中,正式法律的作用极其有限。而这种非正式利益抗争成功与否,取决于利益的政治化博弈。
- 王伦刚
- 关键词:农民工权益保护维权模式法社会学
- 劳动监察权运行的法社会学分析——从政府帮助农民工讨薪的现象切入被引量:4
- 2011年
- 劳动监察权在处理民工讨薪中已经从监察违法异化为协调纠纷,其原因在于,只有这样,才能在现有约束条件下较好地完成政府为民工讨薪的任务。劳动监察权的异化虽然能为民工讨薪,但也存在种种负面社会效果。
- 王伦刚
- 关键词:监察社会效果法社会学
- 论中国民法典的社会主义特色被引量:5
- 2017年
- 中国民法典如何体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这是民法典编纂的重大理论问题,然而学界尚无系统的学理回应。中国民法典应以社会主义限定市场经济的对抗性,以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为伦理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终极价值,以人法为中心且人格权法独立成编型构编纂体例,同时要将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在以《民法总则》为先导的各项民事制度中。这种自成体系的独特内在逻辑使中国民法典呈现出独特的社会主义政治风貌。
- 王伦刚冯永泰
- 关键词:社会基础伦理基础价值体系编纂体例
- 经济法理论假设:市场失灵的片面性及其导致的理论局限被引量:6
- 2003年
- 假设演绎法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根据这种方法产生的理论的生命力取决于假设的有效性。通过对中国市场发展历史和现实的简要分析 ,本文指出市场失灵假设不符合中国市场不成熟的现实 ,从而存在片面性 ,在此基础上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由其演绎的理论观点的局限性。最后 ,本文认为经济法理论假设应是市场不成熟 ,但市场失灵假设却不应被抛弃。
- 王伦刚吴爱辉
- 关键词:经济法学片面性
- 准司法和泛行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性质实证考察被引量:6
- 2019年
-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是准司法机构还是行政机构?学界对此还缺乏关注,但三十多年对劳动仲裁机构/委员会性质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全国50家省、市、县级人社局的调研结果表明,各地大多设有三个劳动人事仲裁机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和调解仲裁管理处/科/股;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具有准司法性和泛行政性,它强制仲裁案件酷似法院,却又承担了调解仲裁管理、劳动保障监察、工伤认定等广泛的行政职能,这是它只有模糊的法定职能又设在人社部门受管理的结果。建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职能法治化,修订《调解仲裁法》,更其名,明其职,合两署,升其位。
- 王伦刚纪麟芮
- 关键词:准司法性
- 法律诊所教育与经济法教学的融会--来自西南财经大学实践性教学的汇报
- 针对法律诊所教育与经济法教学分离而且板块化的现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法律诊所教育和我国法科教育的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成为笔者几年来一直思考和身体力行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相信,中国教师应该将法律诊所教育的理念和做法融...
- 王伦刚
- 关键词:法律课程经济法教学法律思维
- 文献传递
- 论中国式经济法体系——基于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引证数据的实证分析
- 2023年
- 确定中国式经济法体系既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也能为构建中国特色经济法学三大体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收集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1993-2022的引证数据,析出有影响力的经济法著作、萃取有影响力的经济法学说以及比较各种经济法体系观,发现当代中国学者对经济法体系实质上形成如下共识:由子部门法、亚部门法、亚子部门法、具体法律、具体制度五层次内容构成;具有历史短暂性、享有独立地位、具有部门法对应、含有整个宏观调控法、具有很多中国特色的制度五大特征。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孕育出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制度规范,也是对世界经济法体系发展作出的中国贡献。通过研究,不仅找到了中国式经济法体系共识的经验材料基础并清晰阐述其具体内容构成,而且首次揭示其中国特色和中国贡献。
- 王伦刚董巍
- 对“双重缺陷及其弥补的理论框架”适用的再思考被引量:3
- 2004年
- “双重缺陷”不是中国现阶段主要的经济问题 ,是否是未来的经济问题还不能定论 ,所以适用“双重缺陷及其弥补的理论框架”的两个前提均不成立。也正因为如此 ,其适用导致了现有经济法理论的局限。该理论框架的长期适用 ,是适用者受着普遍历史观和对市场经济“千禧年的追求”支配的结果。因此 ,应该摈弃上述观念 ,借鉴“双重缺陷及其弥补的理论框架”的合理内核 ,重构适合中国现实的理论框架。
- 王伦刚龚小平
-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法学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