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晶
- 作品数:6 被引量:83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甘肃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 近30年来兰州市人口密度空间演变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38
- 2013年
- 以街区层面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ArcGIS和GS+Version7软件对近30 a来兰州市人口密度空间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2-2009年,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人口密度的正相关性逐渐削弱,负相关性逐渐增强。人口密度总体上呈不断增大的趋势,人口分布不均衡性和聚集性逐年增强,整体呈现出东高西低格局,以城关区和西固区为增长顶点形成"双核心"空间结构。高密度人口分布偏东,主要集中在城关区和七里河区。人口重心级别不同,所在街区面积不同,高人口密度街区面积小,低人口密度街区面积大。其形成机制主要缘于自然因素、历史因素、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等方面。
- 张志斌潘晶李小虎
- 关键词:人口密度
- 基于公交视角的兰州市城市交通发展策略被引量:12
- 2012年
- 从城市路网结构、机动车保有量、跨河交通以及市政工程等方面对交通发展的约束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线路长度、非直线系数、线网密度、首末站点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兰州市公交主要存在公交线路普遍偏长、线路非直线系数过大、线网密度差异大、首末站设置不均衡等问题.据此提出了优化路网结构、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合理规划站点、积极开发水上交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等措施,以期对兰州城市交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和国内其他带状河谷城市发展交通提供决策参考.
- 张志斌达福文潘晶汪晓霞
- 关键词:公交线路城市交通
- 近30年来兰州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演化研究
- 人口分布由于受到自然、历史、社会、经济和政策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历来就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兰州作为甘肃省省会,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兰州城市人口分布变化显著,以其为例进行研究,对认识我国西北河谷型...
- 潘晶
- 关键词:城市人口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特征
- 文献传递
- 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绿洲生态承载力研究——以民勤绿洲为例被引量:4
- 2011年
- 通过实地调研,以民勤县2004-2008年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和民勤县志等相关资料为依据,应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民勤绿洲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民勤绿洲2008年人均生态需求为2.6782232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5568037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1762765hm2。这反映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其当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该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是一种不可持续状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展虚拟水等相关战略,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
- 杨亮洁潘晶王录仓
-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民勤绿洲
- 兰州城市人口空间结构演变格局及调控路径被引量:31
- 2012年
- 以街道和乡镇层面的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ArcGIS和GS+Version7等软件对兰州市人口空间演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自1982年至2009年,兰州市人口呈逐年"向心聚集"态势,但不同阶段、不同街区人口空间增长存在显著差异;街道和乡镇人口密度差距逐年增大,高密度街区个数增多、范围扩大;距离人口高密度中心越远,人口密度的正相关性逐渐削弱,负相关性则逐渐增强,空间自相关范围不断增大;人口空间分布整体呈"东密西疏"格局,并呈现"双中心"空间结构。人口的极不均衡分布,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宅紧张、就业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构建多中心城市结构、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平衡配置基础设施和引导人口有序流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控,不断优化人口空间分布,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张志斌潘晶达福文
- 关键词:人口分布
- 西北地区中小城镇滨水空间生态治理与开发——以会宁县祖厉河城区段概念规划为例被引量:4
- 2012年
- 结合会宁县祖厉河城区段概念规划,从区域解读、现状评述、规划手法、规划定位、规划构想等方面,对西北地区中小城镇滨水空间生态治理与综合开发进行了系统分析,为西北地区中小城镇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功能结构、提升整体形象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 张志斌潘晶达福文
- 关键词:生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