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多 作品数:21 被引量:193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祁连山区黑河流域季节冻土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2013年 季节冻土的时空变化对地—气水热交换、地表能量平衡、地表水文过程、生态系统及碳循环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用黑河流域11个气象站40多年的气温数据和5 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数据,建立了月平均气温与土壤冻结天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应用月平均气温与冻结天数的相关关系和5 km网格化月平均气温及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编制了黑河流域逐月季节冻土分布图,并按其空间分布特征,将逐月地表冻融状态划分为:完全冻结、不完全冻结和不冻结3种。系统研究了黑河流域2000—2009年逐月季节冻土分布及冻结概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在季节分配上,黑河流域完全冻结面积最大值出现在1月;不完全冻结面积最大值在11月;而不冻结面积最大值在6月和7月。在年际变化上,完全冻结状态的离差值在冷季变化大,暖季变化小;不完全冻结状态在一年的回暖期和降温初期,年际变化较大;不冻结状态分别在4月和10月变化较大。冻结概率在1月达到最大值,6月和7月降低到最小值。在空间分布上,黑河流域季节冻土的逐月分布与变化和冻结概率主要受海拔高度控制,纬度的影响次之。 彭小清 张廷军 潘小多 王庆峰 钟歆钥 王康 牟翠翠关键词:黑河流域 季节冻土 WRF和GLDAS降水数据在黑河上游山区流域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4 2013年 参考黑河上游4站点的观测数据,用包含多统计指标的全面评价方法评价了2004-2009年WRF制备的5 km,1 h降水数据和空间插值后的5 km,3 h GLDAS降水数据。结果表明两者对降雨的时空分布表现均优。 WRF产生的〈1 mm和〉8 mm降水的总日数、总量更符合实际降水情况,但缺少1~8 mm的降水,春季降水峰值偏大,总降水日数偏少。 GLDAS降水和观测的相关系数更高,但年降水量偏少;〈1 mm降水日数、总量过多,〉2 mm降水日数偏少,春季降水峰值过大。由此两组数据驱动模型模拟时,需考虑数据本身的特点,同时黑河流域仍迫切需要更精确的降水数据。 侯玉婷 南卓铜 潘小多关键词:WRF 降水数据 基于DEM的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地貌形态分形度量研究 分形理论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 B.B.Mandelbrot 提出至今不过30多年的历史,但是却已经发展成为科学的方法论——分形理论,且被誉为开创了20世纪数学重要阶段,成为现今国际上许多学科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用... 潘小多 刘勇 南卓铜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DEM) 分形 文献传递 水平分辨率对WRF模式的影响研究——以黑河流域WRF模拟为例 被引量:3 2011年 水平空间分辨率对于模式模拟影响的验证一直是大气模型重要的研究内容,提高分辨率能够细致描述地形、下垫面状况等区域特征.准确的下垫面信息对于区域大气模拟的精度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对区域大气模型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在黑河流域进行5km和1km的对比试验,检验水平分辨率对WRF模拟精度的影响。通过与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中7个站点观测数据的比较,以平均误差、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为指标,分析了WRF模式下垫面替换前后近地表气象要素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水平分辨率为1km的WRF模式模拟的近地表气象要素刻画得比5km的WRF模式模拟更加精细,更加符合近地表下垫面的变化特征;2)采用1km水平分辨率,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以下简称:WATER)站点所在的格点的高程信息更加准确;3)采用1km水平分辨率,WRF模式模拟的近地表气压与观测值的误差比5km的WRF模拟值的误差减少很多,尤其是在黑河流域上游区域。 潘小多 李新关键词:WEATHER STING MODEL 水平分辨率 黑河流域 陆面过程模式SIB2与包气带入渗模型的耦合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2008年 土壤含水量对陆—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能—水平衡计算以及降雨、农业灌溉对地下水补给的研究起着关键的作用。但现阶段大多数陆面过程模式对土壤含水量的计算采用一维水桶模式,忽略了流域尺度上的侧向补给、地下水位的变化、包气带土壤的非线性渗透特性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在国内外研究较为成熟的饱和—非饱和理论的基础上,编程实现了包气带土壤水分传输方程的求解,并与陆面过程模式(SIB2)相耦合,建立起研究分层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非稳态的地下水位、和地表蒸散发之间定量关系的模型。最后,利用建立的耦合模型,以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临泽农业综合观测场的灌溉试验为例,模拟干旱内陆平原区小麦生长期间定额灌水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准确计算瞬时土壤含水量、非稳态的地下水位,并对小麦生长过程中的耗水量进行估算,进而为农业合理灌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周剑 李新 王根绪 潘小多关键词:陆面过程 蒸发蒸腾 基于DEM的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地貌形态分形度量研究 首先从数字高程模型出发,将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划分为以下4种地貌形态特征:河西走廊平原、山地、山前冲积洪积扇和山间盆地。然后借助Esri ArcGIS软件对这四种地貌形态特征的等高线进行点盒子数法计算曲线分维值。通过对不... 潘小多 刘勇 南卓铜关键词:数字高程 地貌形态 文献传递 高寒冻土地区草甸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水分平衡分析 被引量:29 2008年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土壤冻融过程对地表-植被-大气三者之间能量-水分循环的影响,在青藏高原风火山左冒孔流域(长江源)开展了不同植被盖度条件下冻土活动层水热状态的野外观测(在30%、60%、90%的草甸盖度下观测分层土壤水分及温度)和相关试验.选取考虑了积雪、植被覆盖及枯枝落叶层对土壤冻融影响的水-热-盐分耦合模型SHAW为动力学约束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及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气间的能量交换主要受冻土、植被生长和地表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并且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未退化高寒草甸草地对青藏高原冻土具有明显的隔热保温作用,可以降低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土壤活动层冻结过程期间,土壤水分具有向表层和深层两向分流汇聚的特征,植被覆盖变化对水分运移通量有明显影响. 周剑 王根绪 李新 杨永民 潘小多关键词:冻土 土壤水分 陆面过程 能量平衡 植被盖度 西部数据中心的数据服务实践 被引量:5 2010年 科学数据是人类科学活动成果的积累,对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科学数据共享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简称西部数据中心)面向"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计划"及广大科研工作者展开科学数据服务,并已取得显著的服务成效。数据中心采取的多层次的共享政策及主动、专业、专职的服务小组是数据共享服务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数据发布方、数据作者与用户三方交流机制的建立及面向科学研究的数据服务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同时,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国家层面的共享环境没有形成是目前阻碍数据共享服务发展的瓶颈。 李红星 王建 南卓铜 王亮绪 吴立宗 潘小多 李新关键词:数据服务 数据共享 科学数据 科学数据文档的研究 被引量:6 2010年 数据文档是科学数据的必要补充,完善的数据文档对于未知的数据用户是非常有价值的,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为方便广大数据用户使用数据,尽量详细介绍与数据相关的背景知识,数据属性、数据的使用方法和数据的应用状况,同时也为了尊重和保护数据生产者的知识产权,在文档里详细给出数据的引用方法,并提供与数据生产相关的文献信息,针对特色数据集和"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计划"汇交数据撰写文档,在网络上实现无限制浏览与下载,并实现wiki系统的协同写作。 潘小多 李新 南卓铜 吴立宗 王亮绪 李红星关键词:数据文档 数据共享 WIKI 科学数据 水平分辨率对WRF模式的影响研究--以黑河流域WRF模拟为例 水平空间分辨率对于模式模拟影响的验证一直是大气模型重要的研究内容,提高分辨率能够细致描述地形、下垫面状况等区域特征,准确的下垫面信息对于区域大气模拟的精度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对区域大气模型Weather Research... Pan Xiaoduo 潘小多 Li Xin 李新关键词:气象观测 水平分辨率 遥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