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宏年

作品数:31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临床医学应用技术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内镜
  • 4篇胆管
  • 4篇胆总管
  • 4篇胆总管结石
  • 4篇息肉
  • 4篇结石
  • 4篇大肠
  • 3篇胆管造影
  • 3篇胰胆管
  • 3篇胰胆管造影
  • 3篇胰腺
  • 3篇造影
  • 3篇十二指肠
  • 3篇食管
  • 3篇逆行
  • 3篇逆行胰胆管
  • 3篇逆行胰胆管造...
  • 3篇肿瘤
  • 3篇腺瘤
  • 3篇小肠

机构

  • 16篇安徽省六安市...
  • 9篇六安市人民医...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0篇潘宏年
  • 11篇汪发勇
  • 11篇王修中
  • 11篇汤海涛
  • 7篇魏文俊
  • 6篇蒋宇敏
  • 5篇王宝友
  • 4篇丁晓春
  • 4篇汤海涛
  • 2篇王宝友
  • 2篇李婷
  • 2篇刘传勇
  • 2篇郑传敏
  • 2篇汪家胜
  • 2篇周勤
  • 2篇杜军
  • 1篇李小琼
  • 1篇刘晓燕
  • 1篇李明忠
  • 1篇许建明

传媒

  • 10篇安徽医药
  • 3篇安徽医学
  • 3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3
  • 2篇2001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肠高危性腺瘤50例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结肠高危性腺瘤患者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根据息肉数量、病理检验结果将152例结肠息肉患者分成高危性组腺瘤、低危性腺瘤组及非腺瘤性息肉组,并对相关临床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高危性组与其他两组之间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3),在年龄方面高危腺瘤组与低危性腺瘤组有年龄上差异(P=0.04),而与非腺瘤性息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3)。另外在出现血便的症状方面以高危性组较多,而发生在直肠部位的息肉推测以高危性腺瘤组居多,而发生在横结肠部位的息肉则可能以低危性腺瘤组相对较多。结论发生在直肠部位的腺瘤以及出现血便推测以高危性组居多,而发生在横结肠部位的息肉则可能以低危性腺瘤组相对较多,高危性息肉可出现结肠任何部位,有条件尽量做全结肠镜检查。
汪发勇许建明汤海涛潘宏年
关键词:结肠腺瘤高危性
原发性小肠肿瘤35例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小肠肿瘤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3月到2006年10月间本院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诊断的35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肿瘤8(8/17)例,病理证实6例;梗阻性黄疸9例均B超提示总胆管梗阻,6例行MRCP检查,5例提示总胆管下段梗阻及占位可能和1例结石,但十二指肠镜检查为乳头部腺癌;8例经B超或CT检查发现腹部包块;11例小肠造影发现有异常者7(7/11)例;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及怀疑3(3/4)例,外院双气囊小肠镜检查1例,未发现异常。本组病例中位于十二指肠20例、位于空肠9例,空回肠交界处2例,小肠系膜根部1例。结论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合理地选择小肠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胃或十二指肠镜、双气囊小肠镜或胶囊内镜、腹部B超或CT检查以及MRCP检查等方法,能提高诊断率。
王修中汤海涛潘宏年
关键词:原发性小肠肿瘤
54例早期食管癌的内镜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的内镜与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证实的早期食管癌54例的临床资料、内镜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男性39例,女性15例;发病高峰年龄为51~70岁46例(占85.2%);食管上段3例(5.6%),食管中段35例(64.8%),食管下段16例(29.6%)。内镜分型:隐伏型、斑块型、糜烂型、乳头型分别为13.0%、53.7%、22.2%和11.1%;病理分型:鳞癌、腺癌分别为83.3%和16.7%,其中黏膜内癌15例(27.8%),黏膜下层癌39例(72.2%)。结论早期食管癌好发于51~70岁男性,食管中段系好发部位,内镜下表现以斑块型多见,鳞癌为主,内镜检查结合活检是发现早期食管癌的重要手段。
魏文俊潘宏年汤海涛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内窥镜检查临床病理
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46例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通过对46例胆总管结石内镜下治疗的分析,评价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本组46例胆总管结石病人,男15例,女31例,既往有胆囊切除术者43例,原发3例。全组病人术前经B超或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等检查提示有胆总管结石。结果本组46例中2例未取出结石,余43例病人40例成功取出结石。3例取石失败,成功率9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但对其并发症的有效预防也不容忽视。
王修中潘宏年蒋宇敏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探条扩张治疗食管贲门良恶性狭窄25例
2003年
潘宏年李明忠
关键词:食管贲门部狭窄探条扩张食管支架
老年人大肠腺瘤危险性分层及其与TGF-β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老年人结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探讨高危型腺瘤与TGF-β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近几年经结肠镜检出的82例老年患者(≥60岁)结肠息肉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类型,并与96例中青年组(20~59岁)患者结肠息肉相比较。选取其中结直肠息肉标本110例,结直肠癌10例,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TGF-β1、Smad3、Smad4在各组中的表达,并分析高危型腺瘤中TGF-β1、Smad3、Smad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老年人结肠息肉的检出率高于中青年组,随年龄增加有升高趋势,病理类型以腺瘤为主。TGF-β1、Smad3、Smad4,在息肉组、结直肠癌组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其表达与高危型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均不相关。高危型腺瘤和DukesA期结直肠癌中TGF-β1、Smad3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而Smad4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大肠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的大小、形态、数量及病理类型是其癌变的主要危险因素。TGF-β1通路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过程,TGF-β1、Smad3可能在结直肠腺瘤的癌变早期起作用。
潘宏年汪发勇王修中魏文俊
关键词:SMAD蛋白质类老年人大肠腺瘤
鼻空肠营养管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早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近6年来收治的59例SAP患者,25例经综合治疗加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监测其相关并发症及临床生化指标变化,判断临床效果。结果置管组在感染、多脏器功能等低于对照组,同时在缩短病程、降低费用、改善机体营养方面有较好临床效果,SAP患者对早期经鼻空肠营养耐受良好。结论早期经鼻空肠营养对SAP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提倡。
潘宏年汤海涛丁晓春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鼻空肠管
45例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5月45例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临床资料。对44例老年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或)气囊扩张术,并行网篮取石或机械碎石后网篮取石。结果所有病例插管造影成功均显示胆总管结石,结石直径在0.6~3.0 cm。其中单发结石27例,2枚结石12例,三枚以上6例。网篮直接取石34例,碎石后取石7例,3例胆总管放置塑料支架,1例因乳头太小无法行切开同时结石较大转手术治疗。一次取尽结石35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二次取石6例。3例术中乳头肌切开渗血,给予电凝、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或气囊压迫出血停止,1例24 h后乳头切口涌血,给予钛铗止血。2例出现术后轻症胰腺炎,5例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给予相应处理痊愈。对其中36例随访6~12个月未见结石复发,3例放置塑料支架患者半年后结石明显变小,再次内镜治疗。结论老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是相对安全有效,内镜治疗应根据憩室位置和结石大小选择合适的乳头切开长度,结合气囊扩张、碎石等方法,可避免并发症发生。
汪发勇潘宏年蒋宇敏李婷
关键词: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结石内镜治疗
胃镜下取上消化道异物67例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对67例上消化道异物经胃镜治疗的分析,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67例患者中食管异物52例(77.6%),胃异物14例(20.9%),十二指肠异物1例(1.5%)。全部病例采用日本Fujinon EG-99WR及Olympus GIF-260型电子胃镜及配件取出各种异物。结果本组病例67例患者中,有66例成功取出,占98.5%,其中7例儿童均成功取出。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经内镜取异物是治疗上消化道异物首选方法,且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疗效好,费用低,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王修中汤海涛潘宏年蒋宇敏
关键词:胃镜上消化道
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并发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及风险模型预测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后并发肺炎的相关因素及风险模型预测。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171例接受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ESD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并发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度及预测性进行验证。结果高血脂(OR=0.216,95%CI:0.052~1.274)、抗菌药物使用情况(OR=12.591,95%CI:3.242~48.899)、是否入住ICU(OR=12.591,95%CI:0.015~0.281)、是否吞咽障碍(OR=0.217,95%CI:0.048~0.972)、浸润深度(OR=0.12,95%CI:0.025~0.572)、口腔护理(OR=8.976,95%CI:2.291~35.16)及留置胃管(OR=3.906,95%CI:1.097~13.907)为ESD术后并发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筛选出的7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ESD术后并发肺炎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通过对该模型进行验证表明:预测值和观察值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使用Bootstrap部验证法对ESD术后并发肺炎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C-index指数高达0.937(95%CI:0.929~0.945),说明列线图模型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对行ESD术后的早期胃癌患者及时考虑高血脂、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是否入住ICU、是否吞咽障碍、浸润深度、口腔护理及留置胃管等因素综合评估ESD术后肺炎的发生率,能提高对早期胃癌患者ESD术后并发肺炎的诊断效能。
刘晓燕汤海涛王修中潘宏年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肺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