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滕秀兰

作品数:12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荧光
  • 5篇光谱
  • 4篇荧光光谱
  • 3篇配合物
  • 2篇荧光猝灭
  • 2篇荧光猝灭法
  • 2篇增敏
  • 2篇土壤
  • 2篇猝灭
  • 2篇离子
  • 2篇光度
  • 2篇光度法
  • 2篇光谱研究
  • 2篇痕量
  • 2篇分光光度法
  • 2篇腐殖质
  • 2篇白杨素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敦煌壁画

机构

  • 12篇西北师范大学
  • 5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敦煌研究院

作者

  • 12篇滕秀兰
  • 5篇王兴民
  • 4篇马永钧
  • 3篇周敏
  • 3篇俞天智
  • 2篇蒲陆梅
  • 2篇潘玉莹
  • 2篇姚俊丽
  • 1篇毛学峰
  • 1篇薛林科
  • 1篇陈广德
  • 1篇侯经国
  • 1篇李最雄
  • 1篇杜金州
  • 1篇王亚荣
  • 1篇王喜存
  • 1篇宋玉民
  • 1篇付周周
  • 1篇孙延春
  • 1篇杜新贞

传媒

  • 2篇理化检验(化...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化学试剂
  • 1篇发光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4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色氨酸荧光猝灭法测定食品中的苏丹红Ⅰ
2012年
在含有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苏丹红Ⅰ的存在对色氨酸的荧光强度有强猝灭作用.实验表明,激发波长为290nm时,色氨酸在360nm处有荧光产生,而苏丹红Ⅰ的存在量与其荧光猝灭程度之间有定量关系.色氨酸的荧光猝灭程度(ΔF)与苏丹红Ⅰ物质的量浓度在1.4×10-6~1.7×10-5 mol.L-1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ΔF=4.196 5 C+0.519 1(R2=0.998 9),检出限为2.8×10-7 mol.L-1,加标回收率为92%~98%.
滕秀兰马永钧薛林科王兴民蒲陆梅
关键词:荧光猝灭色氨酸
大亚湾土壤胡敏酸的荧光光谱特征被引量:8
1998年
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大亚湾土壤胡敏酸(HumicAcid,HA)的荧光光谱特征,对常规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进行了比较分析。
俞天智滕秀兰杜金州杜金州
关键词:胡敏酸荧光光谱土壤腐殖质
两种腐殖质的荧光光谱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对两种来源不同的腐殖质的荧光光谱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浓度。
俞天智滕秀兰
关键词:腐殖质腐植酸荧光光谱土壤
聚氧乙烯辛基酚醚与β-环糊精的缔合作用被引量:5
2004年
用聚氧乙烯辛基酚醚(OP)作荧光探针研究了OP和β-环糊精(β-CD)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OP分子的正辛基基团和苯基基团被包络在β-CD空腔内;用1-溴代萘(BN)分子作磷光探针进一步考察了OP与β-CD分子的缔合方式及对BN分子所产生的空间效应,OP分子的正辛基以绕曲的方式位于β-CD空腔中,因空间效应使β-CD空腔进一步包络BN的能力下降.
杜新贞王亚荣吕卫华孙延春滕秀兰侯经国
关键词:Β-环糊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荧光磷光
用荧光光谱研究腐殖酸与金属离子Al^(3+)的配合作用被引量:5
1999年
用同步荧光法对两种来源不同的腐殖酸与金属离子Al^(3+)的配合作用进行了研究,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用荧光强度变化数据,拟合出金属配合物(1:1)的条件稳定常数K,在配合滴定进行的同时,探讨了溶液在500nm处的瑞利散射现象。
俞天智滕秀兰张子瑜王喜存
关键词:腐殖酸金属配合物荧光光谱瑞利散射
铬黑T共振光散射探针测定敦煌壁画胶结材料中蛋白质被引量:7
2004年
用金属指示剂铬黑 T(EBT)为共振光散射探针 ,对敦煌壁画含不同颜料的胶结材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定量测定。在 p H=4 .10的 Britton- Robinson缓冲溶液条件下 ,在波长 λ=375 nm处 ,以牛血清白蛋白 (BSA)为标准样品绘制校准曲线 ,测定含不同颜料的胶结材料中蛋白质结果分别为 :黄色颜料8.715 1μg/ mg;红色颜料 6 .30 71μg/ mg;黑色颜料 6 .16 5 5 μg/ mg;绿色颜料 2 .2 2 6 5 μg/ mg和白色颜料1.10 6 6 μg/ mg。对 BSA的检出限为 5 5 μg/ L,线性范围 0— 13mg/ L。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 ,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 2 .7% ,蛋白质的加标回收率为 96 .7%— 10 6 .6 %。
陈广德李最雄毛学峰滕秀兰苏伯民赵林毅
关键词:共振光散射蛋白质铬黑T
白杨素增敏荧光法测定粮食样品中的痕量锰被引量:1
2009年
提出了一种用新型多核三元配合物荧光增敏技术测定粮食样品中痕量锰(Ⅱ)的新方法。在含一定量甲醇和表面活性剂Tween-80,pH4.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中,白杨素、铬(Ⅲ)和锰(Ⅱ)之间能形成物质的量比为4∶1∶2且具有强荧光发射特性的新型多核三元混配配合物,其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25和342nm。在优化的测定条件下,锰(Ⅱ)含量在0.396~16.2μg/L范围内与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F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298+40.4c(μg/L),相关系数r=0.9990,方法的检出限为0.352μg/L(3σ)。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快速的优点,可用于粮食中痕量锰(Ⅱ)的测定,实样回收率为100%~104%。
姚俊丽滕秀兰马永钧周敏潘玉莹杨海青
关键词:白杨素荧光分析法三元配合物
酸性高锰酸钾-高良姜素化学发光体系的发光光谱被引量:7
2008年
在多聚磷酸介质条件下,对酸性高锰酸钾和高良姜素化学发光新体系的发光现象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测定反应的化学发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微量电位滴定曲线对其发光体的确定提供了实验依据。实验数据表明,在0.1mol·L-1多聚磷酸溶液中,当高锰酸钾和高良姜素的量比为6∶5时,体系有最强的化学发光,在氧化剂过量的条件下,化学发光强度与高良姜素浓度在一定范围成正比关系。此外,由体系的化学发光光谱与高锰酸根离子的电子吸收光谱之间有镜像对称性关系的现象,证明了主发光体应来源于高锰酸钾;发光动力学实验还证明该发光体不是单一型体,伴随发光过程发光体有歧化反应现象。根据实验结果,对该体系可能的发光机理进行了讨论,提出高锰酸钾和高良姜素化学发光的主要发光体来源于高锰酸根离子的还原产物且为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激发态Mn(Ⅱ)和Mn(Ⅲ)型体,通过高良姜素氧化生成的活性游离基产物而产生激发态的Mn(Ⅱ)型体是生成发光体的主要途径。该化学发光强度与高良姜素含量成线性关系,以此可以进行定量分析;而由歧化过程形成的激发态Mn(Ⅲ)的发光行为却会干扰高良姜素含量与总发光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不利于定量分析。
王兴民滕秀兰马永钧周敏李莉陈慧
关键词:化学发光高良姜素高锰酸钾
桑色素合镧(Ⅲ)与核酸作用的荧光光谱及其分析应用被引量:16
2004年
采用荧光法研究了桑色素合镧 (Ⅲ )配合物与核酸的作用。研究了溶液的pH值、缓冲溶液含量、有机试剂、外加干扰离子对桑色素合镧 (Ⅲ )配合物与核酸体系荧光光谱的影响 ,同时还研究了变性DNA与桑色素合镧 (Ⅲ )配合物之间的作用。在溶液 pH =8 0~ 9 0的条件下 ,体系的荧光强度最大 ,最大激发波长为387nm ,最大发射波长为 5 35nm。缓冲溶液的用量控制在 10 % (体积 ) ,乙醇用量也控制在 10 % (体积 )。配合物荧光强度在核酸存在时有所增加 ,据此确定了测定核酸的一种方法 ,简便、快速 ,线性范围宽 ,灵敏度较高 ,结果准确。并对可能的增色效应和酸度对荧光光谱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王兴民宋玉民滕秀兰耿志远杨培菊杨美玲
关键词:核酸荧光光谱DNA抗肿瘤活性
分光光度法测定番茄红素被引量:8
2013年
番茄红素是一种脂溶性天然色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广泛存在于番茄、胡萝卜、西瓜、南瓜和木瓜等植物中,纯品为深红色针状结晶,略带金属光泽,由于最早从番茄中分离得到故称番茄红素。
滕秀兰蒲陆梅王兴民
关键词:番茄红素分光光度法测定类胡萝卜素天然色素金属光泽脂溶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