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鸟松
- 作品数:40 被引量:210H指数:9
- 供职机构: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红蛋白水平联合血压变异性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中的评估作用研究
- 2022年
- 目的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探究血红蛋白水平结合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对评估TBI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接受系统治疗的186例TBI患者资料,按照其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成预后良好组(A组,GOS 4~5分,159例)和预后不良组(B组,GOS 1~3分,27例)。对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BPV各项指标及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评估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评估价值。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尿素氮、凝血酶原时间、空腹血糖水平、吸烟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首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B组(P<0.05),有高血压史的患者构成比低于B组(P<0.05)。两组入院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血红蛋白,以及治疗后72 h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72 h的收缩压标准差、舒张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均高于A组(P<0.05),血红蛋白水平低于A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比值比(odds ratio,OR)=0.78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33,0.978),P=0.031]、收缩压变异系数[OR=1.756,95%CI(1.073,2.880),P=0.023]、舒张压变异系数[OR=1.717,95%CI(1.107,2.665),P=0.016]均为TBI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BPV、血红蛋白联合指标较单独预测的价值更高,其曲线下面积为0.896[95%CI(0.825,0.935),P<0.05]。结论BPV、血红蛋白均为影响TBI患者预后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预后不良组BPV水平偏高,血红蛋白水平偏低,将其联合应用可更有效地评估TBI患者的预后。因此,对TBI患者进行�
- 叶经纬沈鸟松倪海波孙健张立
-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血红蛋白血压变异性
- 早期脑脊液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4年
-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的出血性疾病,是神经科的急症、重症,可导致患者死亡。颅内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早期通过手术夹闭破裂的动脉瘤、清除颅内血肿,是治疗的关键,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也至关重要。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夹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进而发生脑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旨在探讨早期脑脊液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夹闭术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手术策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 高嵘徐平赵旦沈鸟松蒋锋刘惠祥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动脉瘤夹闭术脑脊液引流预后颅内血管破裂术后并发症
- 经蝶骨入路垂体瘤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系统的价值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经蝶入路垂体瘤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30例垂体瘤手术患者入院前有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视力下降,头痛及内分泌功能障碍等,入院后行头颅CT平扫或MRI检查,明确占位病变位置和大小,同时无累及周围重要血管,所有病例均在神经导航系统的支持下行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神经导航系统下顺利找到肿瘤组织,并完成手术切除治疗。其中瘤体全切者21例,次全切除者9例,导航误差1.5~3.5mm。术后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于2周内顺利出院。结论神经导航系统能有效帮助术中准确定位,且不良反应少,是垂体瘤显微手术中重要辅助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 张立高嵘赵旦王中刘惠祥沈鸟松
- 关键词:垂体瘤显微手术神经导航系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136例分析
- 2006年
- 目的:探讨硬膜下积液的形成原因、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硬膜下积液形成原因、处理原则及预后等。结果:少量的硬膜下积液采取综合的保守治疗后大部分病例硬膜下积液稳定或减少、甚至消失108例(79.4%);较多量的积液伴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者,通过颅冲洗引流后积液明显减少或消失28例(20.6%)。有2例顽固性积液下作硬膜下-腹腔分流术后积液消失。结论:硬膜下积液诊断明确后,应针对不同类型选择合适处理方法;硬膜下积液的转归与头部外伤、处理方法的选择有关。
- 赵旦沈鸟松
- 关键词:硬膜下积液脑脊液血脑屏障
- 慢性硬膜下血肿137例治疗体会
- 2010年
-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3例治愈出院,4例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好转出院。结论单孔钻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H)的有效方法;对于血肿未完全液化者,宜采用骨瓣开颅手术治疗;CSH有自行吸收的可能性。
- 孙健王国卿沈鸟松肖柯
-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
- 骨瓣减压术后硬脑膜下积液演变及转归
- 2012年
- 硬脑膜下积液是骨瓣减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选取我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接受骨瓣减压术且有完整病历及随访经过的242例患者,对其中122例硬脑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处置经过、演变过程等进行分析讨论。
- 赵旦刘惠祥沈鸟松徐中徐平
- 关键词:硬脑膜下积液骨瓣减压术减压术后转归影像特征
- 以颅脑损伤就诊的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与误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以颅脑损伤就诊的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治与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以颅脑损伤就诊的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按照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8例,中残1例,重残3例,死亡4例。其中误诊4例,误诊率25%。结论对于以颅脑损伤就诊的出血性脑血管病,影像学特征无特异性和临床医师定势思维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尽早行CTA、DSA检查明确诊断,针对病因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徐中刘惠祥沈鸟松徐平钱晓波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血管病误诊
-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运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冲洗组,对照组患者常规翻身、拍背、吸痰,雾化吸入,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冲洗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基础上,经气管切开套管支气管镜肺泡冲洗,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周围血象、胸片、血气分析等。结果冲洗组有效12例,好转8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有效6例,好转9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62.50%。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缩短带管时间。
- 沈鸟松肖柯张立钱晓波
- 关键词:支气管肺泡灌洗颅脑损伤支气管镜检查
- 颅内动脉瘤影像学特征与动脉破裂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影像学特征与动脉破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科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动脉瘤患者206例,分别研究患者的年龄、性别,动脉瘤的大小及分布位置与动脉瘤破裂的关系。结果 206例患者共发生动脉瘤257个,其中破裂动脉瘤172个,未破裂动脉瘤85个;前循环217个,后循环40个。不同性别、年龄患者动脉瘤的破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动脉瘤位置的破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动脉瘤的长度、高度、AR及SR均显著高于未破裂动脉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瘤分布位置和动脉瘤大小与动脉瘤的破裂密切相关,前交通动脉瘤和后交通动脉瘤破裂率高,且大动脉瘤可能更容易破裂。
- 沈鸟松胡翼江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影像学
- 颅骨修补术后皮瓣坏死与钛网外露原因分析及防治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后皮瓣坏死与钛网外露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皮瓣坏死、钛网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保留钛网,分别采取换药、减张后直接缝合、咬除外露钛网后缝合及转移皮瓣等措施修复;4例取出钛网后坏死皮瓣清创缝合。结果 11例患者坏死处皮瓣均愈合。7例保留钛网修复皮瓣的病例随访2~24个月,未再发生皮瓣坏死、钛网外露。4例取出钛网病例中,2例1年后再行数字化成形钛网修补,2例放弃再修补手术。结论颅骨缺损修补术后皮瓣坏死、钛网外露通过合理治疗可以保留钛网修复皮瓣,但对排异引起或发生化脓性感染病例,应及时取出钛网。
- 徐中刘惠祥沈鸟松高嵘邱耀忠钱晓波李建
- 关键词:颅骨缺损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皮瓣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