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云峰

作品数:10 被引量:99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城市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地幔
  • 4篇地幔柱
  • 4篇火成岩
  • 4篇峨眉山大火成...
  • 4篇大火成岩省
  • 3篇玄武岩
  • 3篇苦橄岩
  • 2篇断裂带
  • 2篇岩浆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学
  • 2篇裂带
  • 2篇硫化物
  • 2篇峨眉山地幔柱
  • 2篇二叠纪
  • 2篇二叠纪玄武岩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研究
  • 1篇地球演化

机构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中国地质博物...
  • 5篇北京城市学院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0篇汪云峰
  • 6篇吕林素
  • 6篇李宏博
  • 4篇张招崇
  • 3篇李永生
  • 2篇张作衡
  • 2篇寇彩化
  • 2篇周振华
  • 2篇廖宝丽
  • 1篇黄静宁
  • 1篇余晓艳
  • 1篇毛景文
  • 1篇王丽娟
  • 1篇谢桂青
  • 1篇姚晓梅

传媒

  • 3篇岩石学报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地球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北京高教学会...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突破 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珠宝鉴定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看得清、认得准,做到这一点,实践是关键。本文从建立专业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寻求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方法、建立"小核心、大外围"实验基地的经验和注重个性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了探讨。
汪云峰
关键词:实践教学珠宝专业应用型人才
文献传递
郯庐断裂带中段第三纪玄武岩特征及与刚玉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5
2000年
对郯庐断裂带中段第三纪玄武岩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对火山岩系列及其类型进行了划分 ,并作了分类命名。
余晓艳姚晓梅汪云峰韩萍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第三纪玄武岩
峨眉山地幔柱轴部位置的讨论被引量:10
2013年
本文对峨眉山地幔柱的轴部位置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应在米易—永仁一带。利用经典地幔柱模型,估算出峨眉山地幔柱到达上地幔时轴部直径大约为65~105km,高温苦橄岩的分布和差异剥蚀程度显示中心区的范围约为260~300km。深大断裂带、古地貌等因素控制了溢流玄武岩的喷发和展布,使得轴部岩浆的喷发偏于西部,形成了大理-丽江一带的苦橄岩分布较多的现象。
李宏博张招崇李永生汪云峰
关键词: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苦橄岩深大断裂带古地貌
岩墙群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几何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0
2012年
对近几十年来岩墙群在构造环境、侵位模式、形成机制、岩相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几何学和比较行星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为岩墙群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岩墙群主要与伸展构造环境有关,是岩浆侵位事件(如地幔柱)造成上覆地壳形成裂隙系统,岩浆随后灌入而形成的。岩墙群的侵位模式主要有垂向和侧向两种,也可能是两种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岩墙群的岩性多样,但主要是超基性-基性岩,说明其与深部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对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研究可揭示岩浆事件的构造环境、岩浆演化过程以及源区特征。放射性岩墙群的几何学特征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其收敛中心被认为是地幔柱的中心位置。岩墙群是古陆重建十分重要的"契合点",对古陆重建研究十分有帮助。类地行星(金星)巨型放射状系统很可能是岩墙群系统,暗示了地球上也存在过这种完整的巨型放射状岩墙群系统。岩墙群对于古陆重建、地幔柱中心的指示、地幔源区示踪、火山机构以及区域岩浆演化的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对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李宏博张招崇吕林素汪云峰寇彩化廖宝丽李永生
关键词:岩墙群几何学类地行星
玛瑙--一部精彩绝伦的“史书”
2022年
玛瑙色泽艳丽,纹饰美观,质地坚韧,温润细腻,千姿百态。作为地质作用的产物和已经流传了成千上万年的玉石,玛瑙可谓是一部记载着地球演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精彩绝伦的“史书”。玛瑙是什么玛瑙通常被认为是具有同心层状、环带或条带状构造的玉髓。所谓玉髓,简单来说,就是纤维状隐晶质石英集合体。
吕林素黄静宁汪云峰
关键词:地球演化玉髓隐晶质纤维状史书
吉林红旗岭1号和7号岩体中含矿超镁铁质岩的矿物化学特征:对岩浆演化过程以及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机制的约束被引量:19
2012年
本文对吉林红旗岭1号和7号岩体中含矿超镁铁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进行了详细研究。两岩体的主要造岩矿物为贵橄榄石、古铜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和金云母。岩浆的暗色矿物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与镜下实际观察一致,是岩浆在不同深度结晶的产物。原始岩浆来自上地幔,两岩体进入高位岩浆房中的熔体的MgO含量分别13.98%和14.22%、Mg#值分别为72.22和71.05,为含水的高镁的苦橄质玄武岩浆。深部岩浆房深度距地表约26~27km,岩浆房内的结晶温度介于1280~1379℃之间,即结晶于下地壳中。岩浆由深部上升到高位(浅部)岩浆房中的过程是近绝热的,也是快速完成的。岩浆可能经历了两次岩浆房的演化过程,岩浆在上升到高位岩浆房之前,在深部曾经历了较短时间的橄榄石和少量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但在高位岩浆房中混染了地壳物质,与此同时,还经历了同源岩浆混合作用以及岩浆过冷却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岩浆体系中成矿元素含量增高以及硫达到饱和状态,使金属硫化物熔离并晶出,从而使岩体发生铜镍矿化作用。
吕林素毛景文周振华李宏博张作衡汪云峰
关键词:矿物化学岩浆过程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虎跳峡和金安二叠纪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源区的约束被引量:12
2013年
本文对虎跳峡苦橄岩和玄武岩及金安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Sr-Nd-Pb同位素比值与OIB、丽江苦橄岩相似,表现为其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高场强元素富集,并且不存在Nb、Ta和Ti的负异常,表明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很少受到岩石圈地幔或地壳物质的混染。利用Klein and Langmuir(1987)的方法得出虎跳峡熔岩和金安玄武岩原始岩浆MgO含量分别为15.81%~20.89%和8.06%~13.84%,其相应的地幔温度分别为1493~1611℃和1055~1474℃。所得温度略高于正常软流圈地幔温度,低于丽江仕满苦橄岩的熔融温度(1630~1680℃),推测丽江地区可能是峨眉山地幔柱的中心部位。
汪云峰张招崇王丽娟吕林素李宏博
关键词: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二叠纪玄武岩苦橄岩
云南丽江地区二叠纪玄武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是我国目前唯一被国际地学界承认的大火成岩省,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ELIP与地幔柱的关系以及地幔柱轴部位置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的认识。本文研究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丽江县城西北的虎跳峡和丽江县城东南的...
汪云峰
关键词: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二叠纪玄武岩苦橄岩
文献传递
栖霞组和茅口组等厚图:对峨眉山地幔柱成因模式的指示意义被引量:20
2011年
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及周边地区的栖霞组和茅口组地层进行厚度统计,并利用Surfer软件分别绘制等厚图。栖霞组和茅口组等厚图表明,峨眉山地幔柱导致的隆升可能在栖霞期已开始。茅口组顶部普遍存在平行不整合界面,说明广大区域内的茅口组地层均曾抬升为陆并遭受剥蚀,与Campbell和Griffiths提出的经典地幔柱模型相吻合。永仁-大姚-楚雄-石屏以及宜良-曲靖一带存在二叠系地层缺失区域,可能是地壳隆升幅度最大地区。利用实验模型推导出ELIP的最大隆升幅度为1500m,与前人利用沉积学推算的结果基本一致。茅口组差异剥蚀指示的地幔柱中心地区与放射状基性岩墙群收敛中心吻合。隆起幅度最大的中心区域存在海相玄武岩喷发现象则可能是隆升之后快速沉降造成的,并不能作为否定曾经发生隆起的证据。
李宏博张招崇吕林素汪云峰寇彩化李永生廖宝丽
关键词:栖霞组茅口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
南非布什维尔德岩浆型Cu-Ni-PGE硫化物矿床成因探讨被引量:12
2011年
南非布什维尔德杂岩体(BIC)是世界上最大的镁铁质层状侵入体(东西长450km,南北宽250km),也是世界上单个蕴藏铂族金属(PGE)、铬铁矿和钒钛磁铁矿的最重要矿床,其中PGE储量为65473t,含有全球75%的PGE,是全球最大的PGE矿床。沿着Rustenburg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层状岩套(RLS,厚度7~9km)断续分布着30多个PGE矿床,以UG2铬铁岩矿层(占58%)、梅林斯基矿层(MR,占32%)和普拉特接触带(PR,占9%)3个Cu—Ni—PGE层位最为著名。RLS自下而上可分为5个带,即边缘带(mgZ)、下部带(LZ)、关键带(CZ)、主带(MZ)和上部带(uz),其中关键带为主要含矿带。RLS具有两大成矿特征:一是巨量的PGE都与低品位[叫(Ni)0.15%~O.36%、叫(cu)0.03%~0.18%]和低密度的硫化物层共生;二是具有完整的层序和矿化部位,Lz和cz产出多层铬铁矿,其中CZ顶部的UG2和MR矿层为主要含铂层,主带中还有多层铂矿化,而UZ只产磁铁矿。布什维尔德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介于2050-2060Ma之间,为古元古代的产物。该矿床的成矿构造背景为大陆边缘裂谷环境,其主要成矿机制是地壳含水硅酸盐质成分的同化混染,导致硫化物熔离,形成贱金属硫化物(BMS),而PGE的富集主要是硫化物熔离作用或吸附作用的结果。RLS的母岩浆来自较深部的岩浆房,之后,关键带母岩浆进入布什维尔德主岩浆房,同化其围岩作用日益增强,熔离出硫化物或富PGE相,从而形成了UG2、MR和PR矿层。布什维尔德岩浆房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布什维尔德杂岩体至少是3种或更多母岩浆周期性充填的结果。当来自上地幔的岩浆上升之后,又有新的岩浆进入岩浆房;新的岩浆扩散开来,覆盖在来自先前岩浆房中岩浆结晶的矿物晶体上,最后填充在地壳中的岩浆房中。
吕林素汪云峰李宏博周振华张作衡谢桂青
关键词:岩体特征成矿作用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