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玉平

作品数:86 被引量:24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天文地球
  • 3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63篇油气
  • 41篇化探
  • 32篇油气化探
  • 28篇勘探
  • 25篇地球化
  • 25篇地球化学
  • 20篇盆地
  • 18篇油气勘探
  • 14篇气藏
  • 13篇油气藏
  • 11篇微生物
  • 8篇地表
  • 8篇烃类
  • 8篇微渗漏
  • 7篇甲烷氧化
  • 6篇氧化菌
  • 6篇塔里木盆地
  • 6篇化探异常
  • 6篇甲烷氧化菌
  • 6篇分子

机构

  • 7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2篇成都理工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杭州电子科技...
  • 5篇浙江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4篇江南大学
  • 4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安徽省地质矿...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郑州经济管理...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股份...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86篇汤玉平
  • 29篇王国建
  • 26篇许科伟
  • 25篇程同锦
  • 17篇蒋涛
  • 15篇任春
  • 15篇赵克斌
  • 13篇杨帆
  • 12篇陈浙春
  • 12篇顾磊
  • 10篇黄欣
  • 9篇李吉鹏
  • 7篇刘运黎
  • 7篇陈银节
  • 5篇高俊阳
  • 5篇吴传芝
  • 5篇朱怀平
  • 5篇唐俊红
  • 4篇宁丽荣
  • 3篇孙永革

传媒

  • 18篇物探与化探
  • 13篇石油实验地质
  • 10篇第六届全国油...
  • 8篇天然气地球科...
  • 5篇地质通报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第八届全国勘...
  • 2篇第八届全国勘...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安徽地质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0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1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量元素在油气化探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8年
无机组分虽然不是油气的基本组分,但它们种类繁多,与油气烃类的生成运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针对与油气田伴生的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寻找油气是一种有效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通过研究发现:油气评价的有效微量元素指标主要为Hg和w(V)/w(Ni)、w(V)/w(Fe),其次为w(N)/w(Org.C)、Pb、U;微量元素油气化探异常模式为环状,即油气藏上方为低值区,油气藏边缘为高值异常区。
汤玉平李鼎民陈银节王国建程同锦
关键词:地球化学勘查微量元素油气藏
一种痕量氦氖氢的检测方法及其化探效果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反吹原理,在保护分子筛色谱柱的前提下,利用气相色谱法设计了一套可以检测痕量氦、氖、氢的技术方法。该方法具有测量范围宽,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使用寿命长,操作简单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利用该方法检测出黄桥氦气田上方土壤中的非烃气异常,取得了较好的验证效果。
李吉鹏王国建汤玉平
关键词:气相色谱分子筛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页岩气区上方微生物多样性被引量:6
2020年
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近年来已成为油气地表勘探技术中新兴的勘探检测技术。为进一步了解油气田上方的微生物信息,对页岩气区上方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川东南丁山地区油气微生物物种丰度、群落多样性等特征。鉴定出了3种主要油气微生物:甲基嗜氧反硝化菌(Methylophilales)、甲基孢囊菌(Methylocystis)、甲基球菌(Methylococcus),值得进一步做生化研究,可以作为潜在油气微生物指示菌。3种微生物发育丰度与丁山地区逸散区域分布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高通量解析技术能够在丁山地区油气微生物研究中有很好的应用,得出了基岩样品中微生物分布的特征,并与焦石坝地区油气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差异性分析,鉴定出的潜在油气指示菌值得进一步研究。
顾磊许科伟汤玉平杨帆王国建杜伟高波腾格尔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群落结构微生物多样性
荧光光谱在烃类垂向微运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0年
油气井中荧光光谱强度及其比值的正向变化梯度和向上趋轻反映了烃类垂向微运移的客观存在。荧光光谱三元图和同步荧光图谱能较好地指示微运移的方向 :自深层到地表 ,λ32 0nm增加 ,λ36 0nm减小 ;除λ430nm外 。
汤玉平唐艳玲胡斌魏巍王国建岳向阳
关键词:油气聚集油气化探荧光光谱烃类
水热型地热资源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水热型地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研究具有较长的历史,迄今已形成了一套基于气体与元素指标的勘探技术体系,涵盖了众多技术指标,且已在世界各地诸多地热田勘探研究中获得了广泛应用。结果揭示,在预测地热田发育有利部位、估算深部热储温度以及推断地热水来源等方面,地球化学勘探技术都可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地热勘探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地热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也面临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应用研究不仅受地热田类型的限制,而且目前主要集中于已知地热田上方的验证性研究,技术本身的多解性也较强。因此,在地热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完善与应用研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吴传芝汤玉平王国建黄欣朱怀平
关键词:地热资源地热田地球化学勘探地热勘探
六盘山盆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化探技术被引量:3
2005年
六盘山盆地在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中属高丰度、均匀 均匀地球化学场。背景场具有自东南(固原凹陷)向西北(海原凹陷)由高变低的趋势。依托盆地背景场的变化性,确定了数据处理、异常评价的技术方法。在指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有效化探指标组合,采用了新的异常提取技术,进行了结构异常和组合异常研究,发现了六盘山盆地化探异常具有区带性和明显的油显示异常特征。
汤玉平赵跃伟程同锦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六盘山盆地
四川盆地烃类垂向微运移及其地球化学效应被引量:15
2005年
根据钻井垂向剖面中烃类的变化特征,研究其烃类垂向微运移迹象,用以追溯地表异常来源,进而研究近地表异常模式及成因机理。四川盆地油气井中自深至浅,环烷烃百分组成逐渐降低,正构和异构烷烃不断增加;280 nm和210 nm紫外导数值逐渐降低;运移指向明显,表征了烃类垂向微运移客观存在的事实。川西地区近地表样品与下伏储层C1—C5色谱图及三维荧光图谱基本相似,说明二者同源,揭示了近地表化探异常为“有源之水”,近地表化探异常及其靶区预测是可靠的。
汤玉平刘运黎赵跃伟陈银节
关键词:烃类地球化学效应油气化探四川盆地
基因定量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特定功能基因发展起来的油气微生物免培养检测技术,与传统培养法相比具有快速、稳定、特异性高的特点,非常适合工业化测试。在沾化凹陷邵家洼陷陈22井区,对钻孔、剖面以及区域所采集的微生物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基因定量技术检测到的油气微生物异常与油气田有极好的对应关系,证明发展油气微生物分子勘探技术技术具有广阔的远景。
任春汤玉平何晋发高俊阳许科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油气勘探
典型油气藏上方甲烷氧化菌群的分子生物学解析被引量:7
2014年
以胜利油田典型油气藏为研究对象,原位提取土壤中的甲烷氧化微生物群落组成信息,明确了油气指示微生物类群。通过对油田、气田和背景区土壤的pmo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发现,来自油气藏上方土壤与背景区土壤的甲烷氧化菌群结构的差异较大。背景区土壤的甲烷氧化Ⅱ型菌——甲基孢囊菌和甲基弯曲菌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油气藏上方土壤,而甲烷氧化Ⅰ型菌——甲基球菌和甲基暖菌则显著减少,表明长期的油气微渗漏能使甲烷氧化微生物群落向Ⅰ型菌演替。T-RFLP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经过地质历史时期的微量轻烃连续驯化,油气藏上方的甲烷氧化微生物群落发生了演替,甲基球菌和甲基杆菌可能是推动这种演替变化的关键种群。甲烷氧化pmoA基因的丰度在油气藏上方的异常可以用于预测下伏油气藏的存在。
汤玉平高俊阳赵克斌任春许科伟
关键词:克隆文库甲烷氧化菌油气藏
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中轻烯烃形成机理探讨
2017年
油气藏烃类能够垂向微渗漏到地表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理论基础。在油气田地表轻烃检测中,高浓度C_1—C_5烷烃常常伴有烯烃(C_2H_4,C_3H_6),众所周知,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中是不存在轻烯烃的。目前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中,土壤中的烯烃普遍被认为是地表原位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由微生物生成。油气藏地表烯烃异常的客观存在,如不给出合理的解释,将导致地质界对油气藏地表轻烷烃异常的质疑,影响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应用。通过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南坡临南油田、美国怀俄明州Teapot Dome油田地表地球化学勘探实例发现,油田区地表土壤轻烃异常中含有烯烃,且烯烃与烷烃相关性较好,并与油气区吻合度较高,说明这些烯烃并非来自地表原位有机质的生物作用。为了进一步说明油气藏地表烯烃的来源,对油气藏烷烃类垂向微渗漏到地表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实验模拟,实验结果发现,模拟的地表土壤轻烃异常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烯烃,且烯烃与烷烃相关性较高,说明烯烃是在地表环境中由微渗漏的烷烃演化而来,具有油气指示意义。上述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油气田地表轻烯烃异常形成机理,证实了地球化学勘探中轻烃异常对油气藏指示的可信性,同时为轻烯烃作为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新指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王国建唐俊红汤玉平李吉鹏杨俊卢丽
关键词:烯烃油田区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