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刘剑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尿道
  • 3篇尿道重建
  • 3篇结石
  • 2篇症状
  • 2篇尿道狭窄
  • 2篇尿路症状
  • 2篇下尿路
  • 2篇下尿路症状
  • 2篇免疫
  • 2篇筋膜
  • 2篇筋膜炎
  • 2篇坏死
  • 2篇坏死性
  • 2篇坏死性筋膜炎
  • 2篇毁损
  • 2篇梗阻
  • 1篇带蒂
  • 1篇带蒂皮瓣
  • 1篇蒂皮瓣
  • 1篇动物模型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段刘剑
  • 7篇张林
  • 4篇黄云腾
  • 3篇齐隽
  • 3篇徐丁
  • 3篇李超
  • 2篇丁杰
  • 2篇徐艳
  • 1篇康健
  • 1篇李晓明
  • 1篇曹奇峰
  • 1篇管雯斌
  • 1篇黄涛
  • 1篇邬喻

传媒

  • 3篇国际泌尿系统...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泌尿外科杂志...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包皮环形带蒂皮瓣在复杂性长段尿道狭窄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包皮环形带蒂皮瓣治疗复杂性长段前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采用包皮环形带蒂皮瓣治疗11例复杂性长段前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0~66岁,平均46岁;尿道狭窄长度6~13 cm,平均7cm;术前最大尿流率3~7ml/s,平均5ml/s。11例既往有反复尿路感染病史及尿路结石腔内治疗手术史。11例均行包皮环形带蒂皮瓣重建尿道,其中1例患者为阴囊坏死性筋膜炎,阴囊段尿道完全毁损缺失,急性期给予膀胱造瘘,手术清创及创面负压封闭引流,6个月后行包皮环形带蒂皮瓣卷管尿道重建;余10例行包皮环形带蒂皮瓣Onlay尿道重建。分析患者最大尿流率变化,是否出现再狭窄、尿瘘、尿道憩室。结果1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6~246min,平均121min;术中出血量10~200ml,平均46ml;住院时间6~13d,平均9d;留置导尿时间18~28d,平均20d。术后随访9~32个月,平均24个月。11例拔除导尿管后均排尿通畅,拔除导尿管后3个月最大尿流率16.1~24.2ml/s,平均17.6ml/s,较术前明显增加。2例术后4周排尿后出现尿道口滴尿,尿道造影检查显示重建段尿道憩室形成。结论包皮环形带蒂皮瓣尿道重建术是复杂性长段尿道狭窄可选择的治疗方式,手术效果确切,可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及术者技术水平,进行合理选择。
段刘剑徐艳曹建伟张林崔心刚李超
关键词:尿道狭窄坏死性筋膜炎尿道重建
CRRT对输尿管结石梗阻并发尿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免疫状态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输尿管结石梗阻并发尿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外周血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24例输尿管结石梗阻并发尿脓毒症且治疗痊愈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接受CRRT治疗(CRRT组),18例仅接受标准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外周血炎症指标等的变化差异。结果尿脓毒症患者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治疗效果显著。CRRT组中的患者表现出较短的体温恢复时间[(4.5±1.8)d vs.(5.4±1.8)d],感染控制时间[(6.0±1.3)d vs.(7.3±2.2)d]以及肌酐恢复时间[(4.6±3.6)d vs.(5.7±2.4)d]。CRRT组患者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炎症因子(IL-10、IL-6、IL-、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结论CRRT能快速、有效地清除输尿管结石梗阻并发尿脓毒症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调节外周血免疫状态,从而缩短患者病程,改善患者预后。
张立颖段刘剑张林曹建伟钱苏波黄云腾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控制良好的糖尿病仍是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的危险因素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是否仍然是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危险因素之一。方法收集172例年龄≥60岁参与我院体检的老年男性的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潴尿期(storage)评分,排尿期(voiding)评分,急迫性尿失禁病史,经直肠前列腺超声(TRUS)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控制稳定组52例,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7%,非糖尿病组120例。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是否有差异,并计算糖尿病与LUTS的相关性,并做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控制稳定组患者的IPSS评分,storage评分,voiding评分及急迫性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P均<0.05)。糖尿病患者患病病程与IPSS评分,storage评分及voiding评分均呈显著相关性(P均<0.05)。糖尿病本身及糖尿病患病病程均为LUTS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72及1.098,P均<0.05)。结论糖尿病即使血糖控制良好,仍是老年男性LUTS的危险因素,并随着患病病程的增加,症状的严重程度逐渐升高。
徐丁曹奇峰邬喻丁杰段刘剑齐隽
关键词:糖尿病下尿路症状
分期手术在复杂性长段尿道狭窄中的应用:单中心经验
2024年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在治疗复杂性长段前尿道狭窄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2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6例行分期手术尿道重建的复杂性长段尿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例患者年龄51(43~71)岁;尿道狭窄长度7.5(7~15)cm,均行分期手术重建尿道。一期手术劈开狭窄段尿道,切除僵硬瘢痕,手术时间76(63~92)min,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5(7~10)d;半年后尿道劈开处上皮化完成,二期行原位卷管重建尿道,二期手术时间81(72~119)min,术中出血量31(5~90)ml,住院时间7(6~10)d,术后留置导尿管16(12~21)d。术后随访22(6~34)个月。1例患者术后发生再狭窄,定期扩张后,仍排尿不畅,重新行膀胱造瘘,其余5例患者皆排尿通畅,术后最大尿流率18.7(16.9~26.4)ml/s,较术前最大尿流率5(0~7)ml/s明显增加,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分期手术是复杂性长段尿道狭窄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效果确切,可根据患者自身条件及术者的自身技术掌握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应用。
徐艳段刘剑曹建伟张林崔心刚李超
关键词:尿道狭窄尿道重建术尿道板分期手术
外周血免疫指标对肾癌术前诊断与分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免疫指标对肾脏占位良恶性及肾癌术前临床分期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肾脏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患者术后病理或活检病理诊断为肾癌(RCC组),33例诊断为肾脏良性占位(对照组)。肾癌患者根据AJCC肾癌分期分为2亚组:局限性肾癌组(Ⅰ期)34例,进展性或转移性肾癌组10例(Ⅲ期5例,Ⅳ期5例)。研究外周血常见免疫指标,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炎性因子等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血常规白细胞计数、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在肾癌组及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他炎性因子[IL-8、IL-1B、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与局限性肾癌或对照组患者相比,进展性肾癌或转移性肾癌组患者外周血IL-8、IL-6、IL-10、IL-2R明显升高,表明机体免疫反应为以辅助型T细胞2(Th2)状态为主,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结论: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与肾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然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对肾占位良恶性及肾癌术前临床分期判断的意义仍需进一步研究。
段刘剑章顺张林黄云腾钱苏波
关键词:肾癌T淋巴细胞亚群外周血肿瘤分期
阴囊坏死性筋膜炎合并阴囊部尿道毁损后尿道重建1例报告
2024年
阴囊坏死性筋膜炎合并阴囊部尿道毁损的病例少见,诊治棘手,本文报道1例。该患者因排尿不畅1周、阴囊肿胀2d人院,行膀胱造瘘、手术清创、创面VSD包扎及负压吸引,术后4周创面愈合后出院。患者清创术后6个月行环形包皮带蒂皮瓣卷管重建阴囊部12cm尿道缺损,尿道重建术后3周拔除导尿管,术后5周拔除膀胱造瘘管,恢复自主排尿。尿道重建后随访近1年,排尿通畅,无尿瘘发生。
段刘剑曹建伟张林崔心刚李超
关键词:坏死性筋膜炎尿道重建
上尿路结石成分与循环维生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患者的血浆维生素水平与结石成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组,320例)和同期非尿路结石患者(对照组,90例)的临床资料,再将结石组分为感染性结石组(80例)和非感染性结石组(240例),并将结石组患者按结石成分分为磷酸盐结石组(162例)、草酸盐结石组(106例)、尿酸盐结石(29例)和碳酸钙结石组(20例)、磷酸镁铵(2例)和胱氨酸结石(1例)。记录所有患者的血浆维生素水平,同时收集并分析患者术后的结石成分,分析两组的维生素水平差异和引起上尿路结石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结石组中占比最大的是磷酸钙结石,其次是草酸钙结石,占比最小的是胱氨酸结石。结石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浆维生素A、维生素B1(2、6、9、12)、维生素C、维生素D及维生素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性结石组和非感染性结石组的上述血浆维生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磷酸盐、草酸盐、尿酸盐和碳酸钙结石组患者中的血浆维生素B2(6、12)、维生素C、维生素D及维生素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维生素B1、维生素B9、维生素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碳酸钙结石组患者的血浆维生素A较其他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尿酸结石组中的维生素B1、维生素B9水平低于草酸钙结石组、磷酸钙结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石组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尿酸结石组的血尿酸升高最明显。维生素B1与血尿酸水平存在相关性(r=-0.878,P<0.05)。结论碳酸钙结石患者的血浆维生素A升高,尿酸结石患者的血浆维生素B1、维生素B9降低,调整患者维生素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特定结石的形成风险。
段刘剑钱苏波张林曹建伟黄云腾
关键词:尿路结石维生素类尿酸草酸钙
膀胱出口梗阻动物模型制作方法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膀胱出口梗阻(BOO)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可由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膀胱颈挛缩、尿道狭窄及先天性尿道畸形引起,其中BPH是导致BOO最常见病因。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BOO患者伴随的下尿路症状(LUTS)与尿路梗阻后导致的膀胱组织结构及功能改变密切相关。目前部分患者药物治疗或手术解除尿路梗阻后依然未能很好的缓解LUTS,甚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表明尿路梗阻并非完全是治病原因。
段刘剑齐隽黄涛徐丁顾欣丁杰
关键词:膀胱出口梗阻动物模型制作尿路梗阻膀胱颈挛缩下尿路症状尿道畸形
核磁共振成像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成分的预测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学成分的关系。方法:选取43例前列腺穿刺患者(均确认为BPH),穿刺前行核磁共振检查。穿刺标本进行腺体百分比测算,并记录各穿刺点的影像学信号强度,进行差异性分析。利用IMAGE J软件对MRI图像进行分析,判断腺体成分比,并与前列腺体积(T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余尿量(RUV)等临床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腺瘤组、混合组、间质组在穿刺点/外周带信号比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腺体成分表现出较高的信号比而间质成分信号比较低。影像学图片中腺体成分比与PSA、TPV存在正相关性,与IPSS评分和RUV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通过MRI检查,可以在临床上通过无创的方法,来判断增生部分的腺体比例,为治疗用药和决策提供帮助。
康健管雯斌朱自强李晓明周硕明徐丁段刘剑齐隽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穿刺活检
泌尿系二氧化硅结石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4年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结石成分分析是泌尿系结石治疗及预防策略制定的重要依据,与疗效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报道了本院近年来发现的4例临床罕见泌尿系结石(二氧化硅结石)病例,详细回顾并描述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结石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经验借鉴。
潘永东段刘剑张林曹建伟钱苏波黄云腾
关键词:二氧化硅泌尿系结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