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宜亮 作品数:8 被引量:17 H指数:3 供职机构: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不同分娩方式对足月新生儿脐血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及其与新生儿湿肺的关系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足月新生儿脐血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并发新生儿湿肺(tachypnea of newborn,TTN)的关系,进一步揭示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TTN的发病机理,为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TTN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120例新生儿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60例、非选择性剖宫产组30例、自然分娩组30例,其中选择性剖宫产组分为选择性剖宫产TTN组(并发TTN)30例及选择性剖宫产对照组(未并发TTN)30例。在足月新生儿娩出5 min内留取脐静脉血备检,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脐血皮质醇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1)选择性剖宫产组脐血皮质醇水平低于非选择性剖宫产组及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选择性剖宫产TTN组脐血皮质醇水平低于选择性剖宫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选择性剖宫产组及选择性剖宫产TTN组中男性与女性脐血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脐血皮质醇水平低于非选择性剖宫产儿及自然分娩儿,其机理可能与选择性剖宫产儿的应激状态不完善有关;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脐血皮质醇水平降低可能与TTN的发生密切相关。 武宜亮 董自江 朱礼刚 肖志辉关键词:新生儿 选择性剖宫产 新生儿湿肺 宫外生长迟缓早产儿出院后不同营养策略对体格发育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宫外生长迟缓早产儿出院后不同的强化营养强度及时间对其生后1~6月龄体质量、身长、头围等体格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宫外生长迟缓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住院好转出院的宫外生长迟缓早产儿共17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足量强化营养至校正胎龄40周后改半量强化营养至校正月龄6月龄,B组给予足量强化营养至体质量达同校正胎龄平均体质量的第10百分位(P10)后改半量强化营养至体质量达同校正胎龄平均体质量的第25百分位(P25)。分别在校正胎龄40周、校正月龄1~6月龄进行体格发育指标测定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A、B两组早产儿在校正月龄6月龄体质量[(7643±359)g、(7452±305)g]、身长[(66.1±1.3)cm、(65.7±1.0)cm]、头围[(42.2±0.7)cm、(42.0±0.6)cm]均达同校正月龄平均体质量、身长、头围的第10百分位(P10)以上;A、B两组早产儿在校正胎龄40周、校正月龄1月的体格发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产儿在校正月龄2~6月龄体质量、身长、头围均超过B组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严重宫外生长受限(出院时体质量小于同校正胎龄平均体质量的第3百分位)的早产儿,B组在校正胎龄40周、校正月龄1~6月龄体质量、身长、头围略大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量强化营养至校正胎龄40周后改半量强化营养至校正月龄6月龄及足量强化营养至体重达同校正胎龄体重的P10后改半量强化营养至体重达同校正胎龄体重的P25这两种营养策略均能帮助宫外生长迟缓早产儿实现追赶生长,前者较后者总体有优势,但对于严重宫外生长受限的早产儿采用后者效果可能更好。 武宜亮 殷其改 霍汝亚寒 崔新华 盛红 刘恒关键词:早产儿 宫外生长迟缓 强化营养 宫外生长迟缓早产儿出院后不同营养策略对体格及神经发育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对比分析宫外生长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早产儿出院后不同的强化营养策略对其生后1~6校正月龄体重、身长、头围等体格生长及神经发育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寻找优化EUGR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住院治愈出院的EUGR早产儿共17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足量强化营养至校正胎龄40周后改半量强化营养至校正月龄6月龄,B组给予足量强化营养至体重达同校正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后改半量强化营养至体重达同校正胎龄平均体重的第25百分位。分别在校正胎龄40周、校正月龄1~6月龄进行体格发育指标测定、校正月龄6月龄进行神经发育指标测定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两组早产儿校正胎龄40周、校正月龄1月的体格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月龄2月龄A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均超过B组早产儿[体重(4692±196)与(4630±211)g,身长(55.7±0.8)与(55.3±0.9)cm,头围(37.4±0.6)与(37.0±0.6)cm,P<0.05]。校正月龄3月龄A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均超过B组早产儿(P<0.05)。校正月龄4月龄A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均超过B组早产儿[体重(6480±305)与(6385±270)g,身长(63.1±1.2)与(62.0±1.1)cm,头围(40.4±0.7)与(40.1±0.6)cm,P<0.05]。校正月龄5月龄A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均超过B组早产儿(P<0.05)。校正月龄6月龄A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均超过B组早产儿[体重(7643±359)与(7452±305)g,身长(66.1±1.3)与(65.7±1.0)cm,头围(42.2±0.7)与(42.0±0.6)cm,P<0.05]。校正胎龄40周两组早产儿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以及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月龄6月龄两组早产儿Gesell评分异常率、应物能、语言能、应人能评分比较均无统计� 武宜亮 殷其改 霍汝亚寒 崔新华 盛红 刘恒关键词:早产儿 宫外生长迟缓 强化营养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MMP-9、MMP-2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质量浓度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和新生儿缺氧缺血后脑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82例HIE患儿发病后1、3、7d血清MMP-9、MMP-2质量浓度,并与17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HIE患儿发病后1、3、7d,血清MMP-9及MMP-2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于第3天均明显升高,MMP-9在第7天有下降趋势,而MMP-2在第7天无明显降低趋势。②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血清MMP-9及MMP-2质量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重度组表达最高。③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发病后第3天血清MMP-9及MMP-2质量浓度,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1);重度组表达显著高于轻、中度组。结论MMP-9、MMP-2在HIE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血清MMP-9、MMP-2质量浓度可能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情进展的辅助指标。 刘恒 陈晶 李晓华 李珊 盛红 霍汝亚寒 武宜亮关键词: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2 极低出生体重儿体格及智力发育的近期随访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近期的体格及智力发育情况。方法对53例存活出院的VLBWI进行随访,测量体重、头围、身长及智力检测。结果 VLBWI有身高、体重、头围之一异常者占30.2%,异常率高低与随访年龄段有关,智力低下的发生率为18%,智力低下与新生儿时期疾病、早期教育等因素有关,与机械通气、固尔苏应用无显著关联。结论对VLBWI生后及时有效治疗、预防颅内出血、控制并发症,以及早期教育可促进VLBWI智力发育。 武宜亮 陈晶 李珊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 体格 智力发育 不同分娩方式足月新生儿脐血皮质醇水平及其与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足月新生儿脐血皮质醇水平及其与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关系,进一步揭示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RDS的发病机理,为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RDS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20例足月新生儿,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其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60例)、非选择性剖宫产组(30例)、自然分娩组(30例),其中选择性剖宫产组又分为RDS组30例及选择性剖宫产正常对照组30例。在足月新生儿娩出5 min内留取脐静脉血备检,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脐血皮质醇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1)选择性剖宫产组脐血皮质醇水平低于非选择性剖宫产组及自然分娩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选择性剖宫产RDS组脐血皮质醇水平低于选择性剖宫产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选择性剖宫产组及选择性剖宫产RDS组男性与女性脐血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选择性剖宫产RDS组胎龄<39周新生儿与胎龄≥39周新生儿脐血皮质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脐血皮质醇水平低于非选择性剖宫产儿及自然分娩儿,其机理可能与选择性剖宫产儿的应激状态不完善有关;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的脐血皮质醇水平降低可能与选择性剖宫产足月儿RDS的发生密切相关。 武宜亮 董自江 朱礼刚 肖志辉关键词:选择性剖宫产 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2015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25例PPHN患儿进行高频振荡通气,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25例患儿中1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其余全部治愈。治疗后12 h通气氧合明显改善,二氧化碳分压(PCO2)由(75.35±10.20)mm Hg(1 mm Hg=0.133 k Pa)下降至(60.38±9.20)mm Hg,氧分压(PO2)由(38.75±8.20)mm Hg上升至(56.70±5.30)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4 h气道压力(Paw)明显下降,吸入氧浓度(Fi 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肺动脉压力由(58.26±12.15)mm Hg下降至(24.43±13.7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治疗PPHN效果好,在无NO吸入治疗的情况下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殷其改 武宜亮 杨婷婷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血气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