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超强
- 作品数:78 被引量:454H指数:1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OMOM胶囊内镜结肠疾病检查临床应用初步评价
- 目的探讨国产 OMOM 胶囊内镜对结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计算 OMOM 胶囊内镜检查结肠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等指标。结果国产 OMOM 胶囊内镜在合理质控条件下可以完成对结肠的检查,...
- 王雷樊超强李宜辉郭红田小溪赵国策赵晓晏
- 文献传递
- 金属钛夹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评价金属钛夹对急性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电子胃镜下对52例ANVUGIB施行金属钛夹止血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及有无并发症。结果所有ANVUGIB病例经胃镜下金属钛夹治疗后立刻止血。仅有2例术后再次出血,再次给予钛夹钳夹后成功止血。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金属钛夹治疗AN-VUGIB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 柏健鹰王沂芹郭红王雷樊超强张朋彬赵晓晏
- 关键词:金属钛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内镜下分型与术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内镜下的形态特征与病理学类型的关系,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中心已行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的165例L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65例患者中,行内镜手术126例,外科手术22例)。结果 165例LST患者中,其中颗粒均一型(LST-G-H)9个,结节混合型(LST-G-M)124个,平坦隆起型(LST-NG-F)32个,假凹陷型(LST-NG-PD)0个。病理结果:癌变16个,低级别上皮内瘤变74个,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5个,息肉或腺瘤20个。结节混合型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下癌的发生率47.58%(59/124),高于颗粒均一型22.22%(2/9),但无显著差异;平坦隆起型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黏膜下癌的发生率31.25%(10/32)。总体比较:各亚型的病理类型比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7.6301,P=0.2665),各亚型和病理类型在形态特点的分布比例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颗粒型、非颗粒型中,LGIN、HGIN以及Cancer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大肠LST内镜形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多发生于直肠。其内镜下各分型的癌变率及恶性潜能均较高,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 彭学樊超强于劲杨歆邓磊谢霞廖忠莉聂绪彪鲜承宏刘恩杨仕明柏健鹰
- 关键词: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病理学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结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y spreading tumor,LST)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于28例直径大于5 cm的LST行ESD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归纳分析其治愈性情况、病理特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8例病变均为颗粒型(LST-G),其中颗粒均Ⅰ型7例,结节混合型21例,病变直径约(6.88±2.10)cm,最大病变直径约12 cm,其中环周病变为4例,手术操作时间为25-380 min,中位时间为72.5 min,病变整块切除率为92.2%(26/28);治愈性切除率为89.3%(25/28);穿孔发生率为10.7%(3/28);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0.7%(3/28),术后狭窄发生率为10.7%(3/28),术后随访3-29个月未见局部复发。结论未侵犯黏膜下层的LST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可行的,但其手术难度较大,因此必须要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在完善的内镜设备情况下进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于劲樊超强邓磊谢霞杨歆廖忠莉聂绪彪谯秋健杨仕明柏健鹰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1.4 m内镜对空肠上段病变的诊治价值
- 2010年
- 目的 探讨1.4 m内镜对空肠上段病变的诊治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至2009年间,对疑为空肠上段出血或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并已行一次或一次以上内镜检查和全消化道钡餐检查而未发现确切病变者作为实验组,共115例,均换用1.4 m内镜检查,至十二指肠降段后,再尽量深插至空肠上段,如发现病变,对其进行活检或治疗.选择2004年至2007年间与实验组病情条件类似者115例作为对照组,仍采用胃镜检查,经同样方法进行诊治.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成功插镜至十二指肠降部.实验组和对照组插至十二指肠水平部分别是112例和107例,插至升部分别是109例和72例,插至近段空肠分别是102例和35例.实验组插至十二指肠水平部、升部和近段空肠的成功率分别为97.39%、94.78%和88.70%;对照组分别为93.04%、62.61%和30.43%,实验组和对照组插镜成功率,在十二指肠水平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十二指肠升部和近段空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实验组共发现病变31例(26.96%),对照组共发现病变6例(5.22%),组间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实验组成功活检或内镜下治疗20例,其中12例占位性病变其病理和位置与术后基本一致;对照组成功活检证实水平部间质瘤、腺癌和P-J综合征各1例,钩虫病3例.结论 1.4 m内镜能比胃镜更深入地插入空肠,对十二指肠降段以下尤其是空肠上段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治价值.
- 樊超强王雷张霞于劲赵国策赵晓晏
-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空肠
- 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内镜分型与病理的关系被引量:14
- 2014年
- 目的通过普通白光内镜及窄带成像放大内镜(narrow-band imaging combined with magnifying endoscopy NBI-ME)观察早期食道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分型,并探讨其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内镜分型及病理结果。结果 152例患者157处病灶纳入研究,其中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襻(intrapapillary capillaryloop,IPCL)为Ⅳ型的有12处,V1型有42处,V2有42处,V3有56处,Vn有5处,内镜下征象为0-Ⅱa型有34处,0-Ⅱb型有95处,0-Ⅱc型有22处,0^-Ⅱa+Ⅱc型有6处。经病理组织证实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为58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为54处,癌为45处。6.4%(10/157)侵犯黏膜下层浅层(sm1),93.6%(147/157)局限于黏膜内。IPCL分型和病理组织的恶性程度具有相关性(列联系数C=0.559 2,P<0.05),LGIN的IPCL以Ⅳ及V1型为主LGIN以IPCL为Ⅳ及V1型为主,HGIN以V2及V3型为主,癌以V3及Vn为主,白光内镜下分型和病理的恶性程度具有相关性(列联系数C=0.496 8,P<0.001),癌主要以0-Ⅱa型为主,HGIN及LGIN中以O-Ⅱb型为主。结论通过白光内镜及NBI-ME观察发现,白光内镜分型和病理具有相关性,癌主要以0-Ⅱa型为主,HGIN及LGIN中以O-Ⅱb型为主;IPCL分型也和病理组织的恶性程度具有相关性,LGIN的IPCL以Ⅳ及V1型为主,HGIN以V2及V3型为主,癌以V3及Vn为主,因此通过对5种食管黏膜IPCL的形态观察及内镜下分型可以推测病理组织学诊断,提高镜下对国人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以指导正确的治疗方法及镜下随诊。
- 谢霞樊超强于劲杨歆邓磊廖忠莉杨仕明柏健鹰
- 关键词:早期食道癌
- 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效果评价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评价经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8月至2014年6月期间,经我院电子胃镜及超声胃镜诊断来源于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所有符合手术条件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在麻醉下行ESTD切除病变,并进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记录病变信息及术中情况,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4例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经ESTD完整切。4例患者因肿瘤横径大于3.5 cm无法完整经食管取出而转外科切除。切除标本按长径及横径测量,切除病变长0.8-8.5 cm,平均2.55 cm;横径0.5-3.0 cm,平均1.65 cm;手术时间20-280 min,平均68 min。11例术中发生单纯皮下气肿,发生率20%,3例出现术中可见穿孔,发生率(5.6%),1例术后发现膈下少量游离气体,发生率1.8%,均保守治疗后恢复。术后54例病变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诊断均为平滑肌瘤,切缘均为阴性。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气胸,无术后隧道内出血。术后采用胃镜及超声胃镜随访时间1-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随访期内未见肿瘤残留或复发病例。结论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STD)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微创和高难度的手术治疗方式,因其保留了正常黏膜可以覆盖创面,大大减少了穿孔风险,具有损伤小,切除精度高的特点,是一种治疗食管固有肌层来源的黏膜下肿瘤的安全可行的方法。
- 邓磊于劲樊超强廖忠莉谢霞聂绪彪彭学杨歆滕冬梅杨仕明柏健鹰
- 关键词:食管黏膜下肿瘤固有肌层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对长期全胃肠内营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PEG组65例,鼻饲(NGF)组46例,比较2组患者置管前和置管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同时比较置管前后患者吸入性肺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制定生存质量调查表,对比分析2组生存质量。结果 2组患者BMI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在术后较术前均显著增高(P<0.05),PEG组与NGF组比较,术后3个月内BMI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无显著差异,但与术后6个月时相比差异显著,PEG组均显著高于NGF组(P<0.05)。2组吸入性肺炎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在术后1个月内无显著差异,3个月后有显著差异。结论 PEG可以显著改善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吸入性肺炎及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长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途径。
- 武桂琴樊超强张选平陈怡丽
- 关键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胃肠内营养体质量指数吸入性肺炎生活质量
- 内镜清创术与外科清创术治疗胰腺坏死感染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评估内镜清创术与外科清创术两种方法治疗胰腺坏死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6月至2016年6月新桥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完成的胰腺坏死感染内镜清创术患者34例为内镜组,以同时期西南医院和大坪医院完成的胰腺坏死感染外科清创术的患者34例为外科组,分析比较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内镜组的病死率为8.82%(3/34),显著低于外科组41.18%(14/34)(P<0.01);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11.76%(4/34),显著低于外科组67.65%(23/34)(P<0.01);两组并发症主要为出血、器官衰竭和休克,分别为2.94%(1/34)和61.76%(21/34)、0%(0/34)和41.18%(14/34)、2.94%(1/34)和47.06%(16/34),内镜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科组(P<0.01);两组复发率均为8.82%(3/34);内镜组的手术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高于外科组,分别为2.62(1~10)次和1.06(1~2)次(P<0.01)、83.5(7~175)d和54.2(2~154)d(P<0.05)、35.18(2.81~147.61)万元和21.84(3.33~74.27)万元(P<0.01)。结论胰腺坏死感染内镜清创术的并发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外科清创术,内镜清创术的手术次数、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高于外科手术。
- 樊超强刘恩杨歆林辉景江建柏健鹰杨仕明赵晓晏杨学森
- 关键词:胰腺坏死感染内镜外科清创术
- OMOM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术中小肠镜检查对小肠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
- 目的探讨 OMOM 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术中小肠镜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 OMOM 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及术中小肠镜对临床小肠出血患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气囊小肠镜与术中小肠镜比较...
- 王雷田小溪柏建鹰樊超强赵晓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