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急性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2篇早幼粒细胞
  • 2篇早幼粒细胞白...
  • 2篇三氧
  • 2篇三氧化二砷
  • 2篇全反式
  • 2篇全反式维甲酸
  • 2篇维甲酸
  • 2篇粒细胞
  • 2篇粒细胞白血病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急性早幼粒
  • 2篇急性早幼粒细...
  • 2篇急性早幼粒细...
  • 2篇急性早幼粒细...
  • 2篇骨髓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梁虹
  • 6篇姚福生
  • 6篇赵海军
  • 5篇严红
  • 4篇陈荃宏
  • 4篇杨达天
  • 3篇钟龙
  • 3篇吴有智
  • 3篇詹杨
  • 1篇朱晓佳
  • 1篇曹亮
  • 1篇张林
  • 1篇徐海涛
  • 1篇潘明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亚型DLBCL患者bcl-2表达对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对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6例DLBCL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60例、免疫化疗组36例(利妥昔单抗+化疗),再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生发中心型(GCB型)与非生发中心型(N-GCB型)、bcl-2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亚组,分析患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免疫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77.78%)高于化疗组(6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化疗组GCB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N-GCB患者长,也比化疗组GCB和N-GCB患者长(均P<0.05);免疫化疗组N-GCB、化疗组GCB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化疗组N-GCB患者长(均P<0.05)。免疫化疗组bcl-2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bcl-2阳性患者长,也比化疗组bcl-2阳性与阴性患者长(均P<0.05);化疗组中bcl-2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bcl-2阳性患者长(P<0.05),也比免疫化疗组bcl-2阳性患者长(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DLBCL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尤其提高N-GCB患者、bcl-2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
严红姚福生梁虹赵海军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预后
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
2008年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阿糖胞昔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LAG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例复发及难治性AL患者给予1~3个疗程FLAG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难治及复发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7.1%(4/7例),75.0%(3/4例)。FLAG方案治疗总有效率为72.7%(8/11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继发感染。结论FLAG方案对于复发及难治性AL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毒性及不良反应大多能够耐受。
姚福生詹杨梁虹严红陈荃宏钟龙吴有智杨达天赵海军
关键词:氟达拉宾急性白血病复发难治
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首次诱导治疗使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方案与单用ATRA诱导方案的缓解率、缓解时间及生存率(OS),探讨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初治APL患者53例,按照不同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双诱导组(研究组)、单诱导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CR)率和达到CR的时间。双诱导组26例,给予ATRA 25 mg.m-2.d-1口服和AS2O3 0.16 mg.kg-1.d-1治疗直至完全缓解(CR);单诱导组27例,给予ATRA 25 mg.m-2.d-1口服诱导治疗直至CR。达到CR的病例继续应用化疗→ATRA→AS2O3序贯维持治疗。结果①在诱导治疗阶段:双诱导组23/26获完全缓解(CR),CR率88.46%,获得CR的平均时间(24.35±3.97)d;单诱导21/27例获得CR,CR率77.7%,CR的平均时间为(38.05±4.67)d,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CR患者继续序贯治疗3年总生存率(OS):双诱导组和单诱导组分别为(95.65±4.35)%和(71.45±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分析初诊时WBC≥10×109L-1和WBC<10×109L-1的患者的CR率,两组分别为4/9(44%)和40/44(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两组分别为1/9(11.11%)和6/44(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33.35±2.55)%和(77.25±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 ATRA联合AS2O3诱导治疗初治APL,较单用ATRA诱导治疗的缓解率高,CR的时间明显缩短,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复发率低,生存率提高,将两者结合进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梁虹姚福生张林严红赵海军陈荃宏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生存率
T淋巴细胞亚群与白细胞介素-6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细胞比例与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初治MM患者及10例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各细胞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IL-6水平。结果:与对照者相比,MM患者的CD4+、CD4+/CD8+明显降低(P<0.01),均与MM分期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780,-0.832,P<0.01);MM患者的CD8+显著增加(P<0.01),与MM分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37,P<0.01)。MM患者的IL-6水平较对照者显著增加,与MM分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61,P<0.01)。结论:IL-6表达增加及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异常变化可能是MM患者免疫异常的机制之一,两者能作为观察M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杨达天姚福生梁虹徐海涛潘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6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9例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双诱导治疗,对高白细胞患者加用单一化疗药物高三尖衫酯碱(H)或柔红霉素(DNR),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予以输注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29例患者中26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CR)率89.66%;3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姚福生詹杨梁虹严红陈荃宏钟龙吴有智杨达天赵海军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AG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Acla)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初治或复发难治的AML与MDS患者54例,采用CAG方案化疗;获得完全缓解(CR)后选择不同方案交替巩固化疗。结果CAG预激化疗治疗AML及MDS总有效39例(72.2%),CR26例(48.1%),部分缓解(PR)13例(24.1%);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40.7%(22/54),重症感染发生率24.1%(13/54)。1例并发肝功能损害死亡。36例年龄〈60岁的患者总有效28例(77.8%),18例年龄≥60岁的患者总有效11例(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方案治疗AML与MDS-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无病生存期长,是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
梁虹赵海军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预激方案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细菌分布分析
2008年
目的了解血液病住院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中分离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菌株,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细菌56株,主要分布于血液、痰液、尿液等,革兰阳性细菌占14.3%,革兰阴性细菌占85.7%。革兰阴性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各有12株,分别占革兰阴性细菌的21.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5.0%(8/12)和33.3%(2/6)。结论上述结果对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感染患者的经验性用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姚福生朱晓佳梁虹严红陈荃宏詹杨杨达天吴有智钟龙赵海军曹亮
关键词:血液病医院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