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惠民

作品数:177 被引量:1,002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0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7篇介入
  • 56篇栓塞
  • 46篇血管
  • 41篇动脉
  • 36篇介入治疗
  • 29篇静脉
  • 29篇肝癌
  • 23篇栓塞治疗
  • 20篇造影
  • 19篇化疗
  • 17篇肿瘤
  • 16篇血管造影
  • 16篇疗效
  • 16篇化疗栓塞
  • 14篇门静脉
  • 14篇门脉
  • 14篇成形术
  • 13篇放射学
  • 12篇腔内
  • 10篇栓塞术

机构

  • 130篇华中科技大学
  • 25篇同济医科大学...
  • 20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上海市第一人...
  • 3篇河南省洛阳正...
  • 3篇深圳市第二人...
  • 3篇吉林大学第二...
  • 3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湖北省新华医...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太和医院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咸宁学院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市第四医...
  • 1篇三峡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74篇梁惠民
  • 122篇冯敢生
  • 101篇郑传胜
  • 30篇熊斌
  • 25篇夏向文
  • 22篇周国锋
  • 20篇吴汉平
  • 14篇李欣
  • 13篇段旭华
  • 13篇郑传胜
  • 13篇叶天和
  • 12篇韩萍
  • 11篇王奇
  • 11篇任建庄
  • 10篇袁锋
  • 10篇杨建勇
  • 9篇周汝明
  • 9篇梁斌
  • 7篇王精兵
  • 7篇王勇

传媒

  • 55篇临床放射学杂...
  • 22篇放射学实践
  • 18篇介入放射学杂...
  • 13篇中华放射学杂...
  • 9篇世界华人消化...
  • 6篇影像诊断与介...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华介入放射...
  • 3篇第十届中国介...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德国医学
  • 2篇腹部外科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15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16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13篇2006
  • 17篇2005
  • 11篇2004
  • 8篇2003
  • 4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1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芨微球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被引量:9
2001年
孔健冯敢生许林锋梁惠民郑传胜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同轴导管内乳动脉咯血量栓塞效果
门脉注入扩血管药物对鼠门脉高压的作用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研究门脉和下腔静脉注入扩血管药物对门脉和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寻找药物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合适途径及药物。方法采用CCl_4诱发的鼠肝硬变门脉高压模型56只,随机平均分为8组,哌唑嗪(PRZ),维拉帕米(VER),DDPH和硝酸甘油(NG)分别经下腔静脉和门静脉注入,比较药物经此两种途径给药对门脉压(PV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影响。结果四种药物经下腔静脉注入和门静脉注入均可使PVP和MAP下降。其中PRZ,NG,DDPH门脉给药使PVP分别平均下降18.6%,13.9%,12.7%,而经下腔静脉给药PVP下降分别为10.5%,7.2%,2.3%,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VER经门脉和下腔静脉给药PVP下降分别为7.0%和2.6%,无统计学差别。PRZ,NG,VER,DDPH下腔静脉给药使MAP分别平均下降24.1%,15.8%,14.1%,10.4%,明显高于其经门脉给药,后者分别平均下降12.4%,6.1%,3.8%,5.7%,差异均有显著性。VER下腔静脉给药使HR平均下降7.6%,而门脉给药HR平均仅下降1.0%,有显著性差异。PRZ,DDPH和NG经两种途径对HR影响无显著性差别。DDPH门脉给药维持降压时间最久。结论门脉给药是扩血管药物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理想途径,DDPH是较适宜的门脉给药途径降门脉压药物。
吴汉平冯敢生梁惠民
关键词:血管舒张药药理学门静脉高血压
RI与TACE联合栓塞对大鼠Walker-256肝移植模型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与TACE联合栓塞Walker-256肝移植模型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Walker-256荷瘤大鼠于移植后第14天随机分成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组(TACE组)、RI与TACE联合栓塞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各组分别经肝动脉注入:超液态碘油0.5 ml加5-Fu 20 mg/kg;RI 200单位加5-Fu 20mg/kg加超液态碘油0.5 ml;生理盐水0.5 ml。于术后第7天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PCNA增殖率、平均染色强度。结果PCNA增殖率和平均染色强度TACE组为44.98±7.92,168741.41±25410.37;联合栓塞组为45.02±8.42,168539.41±19675.98;对照组为35.43±6.75,137313.01±17380.59。TACE组、联合栓塞组PCNA增殖率和染色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联合栓塞组与TAC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细胞凋亡率TACE组为16.88±2.48;联合栓塞组为23.50±5.33;对照组为11.70±2.76,TACE组、联合栓塞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栓塞组显著高于TACE组(P<0.01)。结论RI与TACE联合栓塞与TACE相比可显著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
乔连铭冯敢生侯继洲李欣梁惠民郑传胜高博
关键词: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化疗栓塞
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经介入后在兔VX2肝癌中表达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rAd-p53,1×1012VP/支)经介入在兔VX2肝癌中的表达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移植法建立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于移植术11d行MRI、CT检查.随机抽取27只移植成功的荷瘤兔,平均分成3组:A组:经肝动脉单纯灌注rAd-p53(5×106VP);B组:rAd-p53(5×106VP)+超液态碘油(每只0.5mL)经肝动脉灌注;C组:瘤内rAd-p53(5×106VP)直接导入.所有荷瘤兔术中均行DSA.介入术后24、72h,6d分别处死实验兔,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瘤周P53和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30只大白兔均经MRI及CT检查,证实有27只种瘤成功,成功率9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中P53和Bax蛋白均有表达,于72h达到最高峰,以C组表达率最高,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53:70.3%±3.4%vs62.4%±3.2%,65.4%±2.1%;Bax:43.7%±2.1%vs35.7%±1.3%,37.6%±2.4%,均P<0.05);C组对Bcl-2蛋白表达率最低,在72h达最低点,与其他两组有显著性差异(12.0%±2.6%vs18.0%±4.3%,16.2%±3.1%,均P<0.05).结论:P53、Bax、Bcl-2蛋白在兔VX2肝癌模型中的表达呈现时间曲线关系;不同rAd-p53介入导入方式P53蛋白表达不同,以瘤内及瘤周直接注射方式表达最高,超液态碘油混合灌注及单纯肝动脉灌注次之.
罗仕华郑传胜冯敢生梁惠民周国锋夏向文
关键词:肝癌模型基因表达
双亚基共表达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2真核质粒pEGFP-C1_IL-12的构建及表达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构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人白细胞介素12双亚基目的基因(hIL-12,P35、P40)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_IL-12,为进一步研究基因的定位、表达及hIL-12的抗肿瘤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脂多糖(LPS)诱导后的人脐带血淋巴细胞总RNA,RT-PCR法扩增人白细胞介素12的双亚基P35和P40的全长cDNA,采用重叠PCR法连接两个亚基,双酶切双亚基片段及载体pEGFP-C1,T4DNA连接酶连接,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挑取阳性克隆,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质粒构建成功。借助脂质体将重组质粒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PCR及测序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EGFP-C1_IL-12构建成功,RT-PCR及Western blot法证实重组质粒在HepG2细胞内正常表达。结论携带报告基因(GFP)和双亚基目的基因(hIL-12,P35、P40)的重组真核质粒pEGFP-C1_IL-12构建成功,并能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中表达。
夏向文李欣冯敢生郑传胜梁惠民张泽富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重叠PCR
白芨微球行门脉栓塞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兔移植性肝癌门脉癌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以白芨微球行门脉栓塞 (TPI)联合肝动脉栓塞术 (TAE)对兔移植性肝癌门脉癌栓的治疗作用。方法 种植VX2瘤株的大白兔 3 0只 ,随机分为三组 ,采用三种方法治疗 ,对比观察疗效。结果 对照组、TAE组及TAE +TPI组 :肿瘤生长率分别为 45 .7%、-3 .3 %及 -81.8% ;肝内转移率分别 10 0 %、60 %及 0 % ;门脉主干癌栓的发生率分别为 90 %、70 %及 10 %。结论 TAE +TPI是一种有效地防治肝癌及门脉癌栓的方法 ;
万智勇冯敢生郑传胜梁惠民王精兵张贵祥缪竟陶
关键词:瘤栓门脉栓塞碘油
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外伤性盆腔大出血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探讨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术在治疗外伤性盆腔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 :13例因外伤造成骨盆骨折并发盆腔大出血的患者 ,均行髂内动脉或其分支栓塞术 ,栓塞材料采用明胶海绵和弹簧钢圈。结果 :13例患者均在栓塞后立即止血成功 ,术后血压逐步回升至正常水平。无 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髂内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外伤性盆腔大出血的一种安全、迅速。
兰为顺甘万崇代潜吴汉斌杨勤梁惠民
关键词:外伤性栓塞出血放射学介入性
急性胰腺炎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治疗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经导管栓塞治疗的方法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或胃肠道出血患者行血管介入诊疗的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结果19例患者共行血管造影检查23次,发现胰及胰周血管破裂出血者9例次(9/23,39.1%),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者10例次(10/23,43.5%),脾静脉血栓形成1例次(1/23,4.3%),不能明确出血部位者4例次(4/23,17.4%)。其中13例患者行经导管栓塞治疗。随访1~7个月,5例再发出血,其中4例再次血管造影均发现新的出血病灶,3例患者再次行栓塞治疗,其中2例患者最终因合并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另1例患者经过2次栓塞后无再出血。结论血管造影诊断和经动脉栓塞治疗是急性胰腺炎并出血时首选的紧急治疗方法。
王勇梁惠民郑传胜周国锋冯敢生
关键词:胰腺炎血管并发症假性动脉瘤栓塞术
介入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介入断流术后的远期生存率(累计生存率)和累计再出血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实施介入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A、B、C级患者分别25、25、11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中、重度分别为10、31、20例;术前有上消化道出血史患者47例。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和累计再出血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之间以及不同程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之间生存率的差异;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患者术后1、3、5、8年生存率分别为94.9%、78.7%、66.0%、35.3%,累计再出血率分别为6.6%、27.7%、44.1%、65.6%,中位生存期为78.6个月。Child A级患者术后1、3、5、8年生存率分别为95.5%、90.9%、77.9%、44.5%;ChildB级分别为96.0%、83.3%、69.5%、45.3%;Child C级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9%、40.4%、30.3%。ChildC级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ChildA级(χ^2=14.1993,P=0.0002)和ChildB级患者(χ^2=9.7887,P=0.0022),而后两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64,P=0.352)。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术后1、3、5、8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100.0%、100.0%、80.0%;中度曲张患者分别为93.2%、78.5%、61.0%、27.2%;重度曲张患者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0%、67.1%、53.8%。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中度曲张患者(χ^2=4.5425,P=0.033)和重度曲张患者(χ^2=5.448,P=0.0196),而后两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72,P=0.5391)。术前Child评分≥12分(OR=5.119,P=0.0029)、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OR=3.291,P=0.0391)和术前末次出血量�
胡育斌冯敢生梁惠民周国锋夏向文郑传胜熊斌
关键词:肝硬化门体分流术
IL-12基因治疗对兔VX2肝癌的微血管及免疫微环境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白介素12(interleukin 12,IL-12)基因治疗对介入栓塞后兔VX2肝癌模型的肿瘤微血管,以及对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探讨IL-12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成功建立VX2移植性肝癌模型的新西兰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1组为对照组,经动脉灌注生理盐水,2组行肝动脉碘油化疗栓塞(超液态碘油+丝裂霉素),3组经肝动脉灌注治疗基因(编码人IL-12的重组基因),4组行肝动脉内碘油化疗栓塞+经肝动脉灌注治疗基因(超液态碘油+丝裂霉素+肝动脉内灌注编码人IL-12的重组基因).于治疗后第14天处死所有实验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值与CD3^+、CD4^+、CD8^+效应性T细胞,以及Fox P3^+调节性T细胞.结果:化疗栓塞组肿瘤微血管密度、Fox P3^+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CD3^+、CD4^+、CD8^+T细胞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I L-12基因治疗后肿瘤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化疗栓塞组与对照组,而CD3^+、CD4^+、C D8^+T细胞高于化疗栓塞组与对照组,两个基因治疗组(3组与4组)之间无明显差异.IL-12基因治疗后,Fox P3^+细胞变化不明显,3组与1组之间差异、4组与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L-12基因治疗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并且诱导CD3^+、CD4^+、CD8^+效应性T细胞浸润,但存在于肿瘤中以及化疗栓塞后高表达的Fox P3^+调节性T细胞可能会限制IL-12的抗肿瘤作用.
夏向文李欣刘一鸣梁斌郑传胜冯敢生梁惠民
关键词:白介素12化疗栓塞基因治疗肿瘤血管生成免疫微环境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