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栗方

作品数:59 被引量:256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廊坊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侵袭性
  • 13篇曲霉
  • 12篇曲霉菌
  • 12篇小鼠
  • 12篇耐药
  • 11篇真菌感染
  • 11篇菌病
  • 10篇曲霉菌病
  • 10篇霉菌病
  • 9篇侵袭性肺曲霉...
  • 9篇肺曲霉菌
  • 9篇肺曲霉菌病
  • 8篇药物
  • 8篇真菌
  • 8篇耐药性
  • 7篇深部真菌
  • 7篇免疫
  • 6篇药性分析
  • 6篇医院内
  • 6篇免疫缺陷

机构

  • 57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承德医学院附...
  • 3篇河北省人民医...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沧州市中心医...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河北省儿童医...
  • 3篇邢台市人民医...
  • 3篇邯郸市第一医...
  • 3篇邯郸市中心医...
  • 3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8篇栗方
  • 40篇曹彬
  • 39篇杨春霞
  • 38篇黎斌斌
  • 38篇刘颖梅
  • 35篇王珊珊
  • 31篇王春雷
  • 18篇曲久鑫
  • 18篇刘振嘉
  • 13篇郭萍
  • 12篇王鹏
  • 12篇沈鸿
  • 10篇曲寿山
  • 9篇王清涛
  • 8篇杜小玲
  • 5篇谷丽
  • 5篇巫琳
  • 4篇张雨雨
  • 4篇詹庆元
  • 4篇李晓莉

传媒

  • 11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中国真菌学杂...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第七届全国抗...
  • 2篇全球华人临床...
  • 2篇第6届中国医...
  • 2篇全国首届真菌...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2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侵袭性念珠菌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侵袭性念珠菌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北京朝阳医院(CYH)和北京协和医院(PUMCH)诊断的侵袭性念珠菌院内感染资料,研究发生率和病死率,确定抗真菌治疗和预后的关系;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判定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2家医院侵袭性念珠菌院内发生率逐年上升,CYH和PUMCH分别由2004年的0.053%和0.025%升高到2006年的0.074%和0.049%。菌血症是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主要类型(55.8%),其次是腹腔感染(26.0%)、胸腔感染(9.1%)和胆道感染(7.8%)。白念珠菌占院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首位(57.1%),热带念珠菌第2位(19.5%),其次是光滑念珠菌(14.3%)和近平滑念珠菌(2.6%)。氟康唑对于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敏感性分别为97.7%、86.7%、63.6%和100%;两性霉素B对不同念珠菌属的敏感性均为100%。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粗病死率37.7%;其中43例念珠菌血症未接受抗真菌治疗者病死率为72.7%,接受抗真菌治疗者病死率3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氟康唑的治愈率在PUMCH为63.6%,在CYH为52.6%。结论侵袭性念珠菌院内感染在大型综合医院发生率逐渐上升,病死率高,应该不断加强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监测,努力提高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的水平。
曹彬王辉巫琳孙闻嘉栗方刘颖梅
关键词:念珠菌病真菌血症死亡率氟康唑发生率
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的临床和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阿萨希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asahii)系毛孢子菌属中的一种,为酵母样真菌,是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免疫受损患者和新生儿的条件致病菌,可有皮肤感染、肺部感染和播散性感染。近10余年来,有关阿萨希毛孢子菌的报道有所增多,我们在2008—2009年共发现8例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现报道如下。
栗方曹彬刘颖梅张雨雨黎斌斌王珊珊郭萍杨春霞王春雷
关键词:毛孢子菌属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分析和干预评价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调查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现状,探索开展目标性监测和环境干预对MDROs感染防控的效果,为降低MDROs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检出的MDROs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前后高危因素、感染部位、标本来源、MDROs感染率、干预措施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后MDROs感染发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MDROs目标性监测和环境干预,可降低多重耐药菌在院内的传播和流行。
栗方可潮徐晓琳石国华李李宋晓静张倩颖史攀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干预措施
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院内传播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调查北京朝阳医院2000-2010年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研究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的遗传多样化和基因型分布,探讨其院内传播的分子机制。方法对82株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菌种收集统计;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Chromagar)结合VITEK-2Compact YST卡进行菌种初筛鉴定;PCR扩增其CAI区微卫星序列;应用CAI区SSCP图谱和GeneScan相结合对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型的比较分析;药敏试验采用ATB FUNGUS 3系统和E-test对5种抗真菌药物进行MIC值测定。结果 2000-2010年朝阳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共2320株,检出侵袭性假丝酵母菌148株,占6.4%,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61株占41.22%,为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首位;无菌体液病原菌4093株,检出侵袭性假丝酵母菌属253株,占6.2%,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多150株,占59.29%;临床独立来源的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82株,基于微卫星片段CAI区共有38种基因型;6例患者不同来源标本分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型完全相同;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中ICU最高占52.44%,值得重视;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泊沙康唑的敏感率均为100.00%;氟康唑为97.56%。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仍然占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首位,基因分型显示侵袭性白色假丝酵母菌呈多态性分布,发生侵袭的菌株基因型与定植的基因型有关。
栗方巫琳李晓莉刘颖梅曲久鑫黎斌斌王珊珊杨春霞刘振嘉王春雷曹彬
关键词:分子机制基因分型
血(1-3)-β-D-葡聚糖对非粒细胞缺乏的深部真菌感染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非粒细胞缺乏的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北京金山川公司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 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深部真菌感染组、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各30例标本中血(1-3)-β-D-葡聚糖的含量。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浆中(1-3)-β-D-葡聚糖含量为(0.003±0.002)ng/L;深部真菌感染组为(0.188±0.207)ng/L;细菌感染组为(0.008±0.006)ng/L;经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健康对照组与深部真菌感染组(1-3)-β-D-葡聚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深部真菌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1,3-β-D-葡聚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对照组与细菌感染组1,3-β-D-葡聚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中(1-3)-β-D-葡聚糖检测可在拟诊早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机体是否感染真菌的信息,G试验方法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可作为真菌感染的一个诊断指标,以0.02 ng/L为诊断阈值其敏感性、特异性较理想。
栗方曹彬刘颖梅谷丽黎斌斌王珊珊杨春霞郭萍王春雷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
北京地区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性研究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五家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IRPA)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04.6~2005.12北京地区五家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性213株IRPA,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美罗培...
杨春霞王清涛栗方黎斌斌杜小玲肖白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金属酶OPRD2
文献传递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65
2008年
目的对医院两年来住院患者深部分离的真菌进行检测和耐药性分析,了解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方法患者血液、无菌体液培养经ESP-256血培养仪培养,分离出的菌株采用显色培养基和API 20C AUX进行鉴定;对丝状真菌用棉蓝染色直接镜检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在5400份血液和无菌体液标本中,分离真菌117株,阳性率2.17%;真菌构成比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1.03%、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8.80%、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7.09%、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8.55%、检出前3位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占42.74%、肝胆外科占22.22%、介入科占18.80%;分离的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分别为氟康唑86.95%、两性霉素B 100.0%、伊曲康唑93.04%、5-氟胞嘧啶93.91%。结论血液和无菌体液中真菌感染以假丝酵母菌属最多见,非白色假丝酵母菌比例逐年增高,药敏结果显示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增加。
栗方曹彬杜小玲刘颖梅黎斌斌王珊珊杨春霞曲寿山王清涛
关键词:深部真菌无菌体液耐药性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小鼠动物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小鼠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动物模型,为阐明IPA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基础研究。方法用环磷酰胺造成小鼠免疫抑制,双侧鼻孔滴入烟曲霉菌孢子,分别于24 h、48 h、72 h、96 h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通过肺组织病理、肺组织真菌培养确定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模型是否构建成功。结果 IPA模型组的组织培养可见烟曲霉菌,病理切片模型组小鼠72 h时可见较严重的出血和充血;96 h时肺内有菌丝,肺泡间隔增宽,组织坏死。正常状态感染烟曲霉小鼠72 h可见充血,肺泡弹性纤维被破坏;96 h仅表现为炎症和出血,未见菌丝。结论成功建立了小鼠IPA动物模型,为研究侵袭性曲霉菌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防治奠定了基础。
栗方曹彬曲久鑫沈鸿刘振嘉王鹏
关键词:小鼠近交BALB烟曲霉菌免疫抑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Dectin-1和TLR2/TLR3/TLR4受体在免疫缺陷小鼠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表达
目的:本研究利用小鼠动物模型,探讨烟曲霉感染免疫缺陷小鼠TLR2/TLR3/TLR4对树突状细胞植物血凝素-1(Dectin-1)表达的影响.通过检测TLRs和CLRs受体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的表达,揭示介导IPA肺损伤的...
栗方王春雷王鹏曹彬刘颖梅曲久鑫沈鸿刘振嘉杨春霞黎斌斌王珊珊
关键词: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免疫缺陷
文献传递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小鼠动物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免疫抑制小鼠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动物模型,为阐明IPA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基础研究。方法用环磷酰胺造成小鼠免疫抑制,双侧鼻孔滴入烟曲霉菌...
栗方曹彬刘颖梅曲久鑫沈鸿刘振嘉杨春霞黎斌斌王珊珊王春雷王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