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沫
- 作品数:27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1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和抗HBV药物的药学监护被引量:1
- 2016年
-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困难,预后差,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对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行肝移植术的患者进行病历分析和药学监护,主要分析该患者术后免疫抑制剂和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使用情况,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和血药浓度监测,协同医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降低排斥反应和乙型肝炎复发的风险,充分发挥药师深入临床、指导合理用药的作用。
- 林良沫黄春新韩方璇
- 关键词:肝移植免疫抑制剂抗HBV药物药学监护
- 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辅助系统JPKD和SmartDose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辅助系统JPKD和SmartDose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和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方法:本研究主要有2部分内容,一部分内容是使用SmartDose预测85例我院住院患者万古霉素的首次血药浓度,计算实...
- 林良沫符祥俊陈君钟莉莉黄春新吴琼诗王敏
- 关键词:万古霉素
- 文献传递
- 我院儿科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及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过程中甲氨蝶呤(MTX)血药浓度监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受HD-MTX化疗的患儿资料,采用均相酶扩大免疫分析法(EMIT)监测MTX血药浓度并记录化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共纳入50例患儿,化疗201次,监测血药浓度362例次。亚叶酸钙(CF)解救前MTX血药浓度在HD-MTX+6-MP组和HR1+HR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到的排泄延迟例数较少(1. 49%)。当解救3次时44. 75%的患儿MTX血药浓度<0. 3μmol·L^(-1),当解救8次时96. 69%的患儿MTX血药浓度<0. 3μmol·L^(-1),只有1. 49%的患儿需要解救8次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34. 53%)、心脏毒性(23. 27%)、肝功能异常(15. 86%)和口腔黏膜损伤(8. 95%)为主要的不良反应。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具有指导CF解救和发现排泄延迟的作用。以EMIT法监测MTX血药浓度<0. 3μmol·L^(-1)可认为是安全的,多数患儿不需要解救8次以上。在化疗过程中应当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包括心脏毒性,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 林良沫钟莉莉陈君黄春新
- 关键词:甲氨蝶呤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65例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数据的分析,探讨血药浓度监测对优化治疗方案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肾毒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万古霉素平均血药浓度(17.49±9.81)mg·L^(-1),处于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占41.54%。当患者肌酐清除率≥110 mL·min^(-1)·1.73 m^(-2)时,按常规剂量给药其平均血药浓度(7.47±3.32)mg·L^(-1),难以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血药浓度的升高增加肾毒性的发生风险。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在优化治疗方案中发挥重要作用。
- 林良沫黄春新韩方璇
- 关键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肌酐清除率肾毒性
- 我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情况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我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以我院进行allo-HSCT并采用环孢素联合短程甲氨蝶呤为基础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14岁和≤14岁两组,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次数、静脉和口服两种给药途径下的环孢素剂量和血药浓度结果,探讨环孢素血药浓度分布和达标情况。结果:≤14岁组环孢素的给药剂量明显大于>14岁组且前组达到目标血药浓度所需时间更短,两组患者环孢素血药浓度分布情况和达标率(36.24%vs 37.52%)无显著性差异(P=0.598)。共有17.39%的患者因各种原因将环孢素更换为他克莫司。结论:环孢素血药浓度的分布和达标率在上述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儿童患者可耐受较高的环孢素剂量,有助于尽早达到目标血药浓度。
- 符祥俊黄莉郭丽刘丹林良沫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环孢素血药浓度
- 番石榴致环孢素血药浓度升高患者的药学监护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深入临床、提供药学监护服务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肾移植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发现其近期环孢素血药浓度异常升高。通过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联合用药情况、实验操作方法以及饮食情况等影响因素,发现患者很有可能因为食用番石榴导致环孢素血药浓度升高。结果: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其他检查指标,逐步调整患者的给药方案后,患者的环孢素血液浓度恢复至正常范围。结论: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及早发现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并及时干预,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林良沫黄春新
- 关键词:环孢素血药浓度番石榴药学监护
- 某院2015年-2020年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回顾分析2015年—2020年海南省人民医院(下称"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医院收治的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收集并分析患者的科室分布、血药谷浓度分布情况、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以及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24)h)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比值(AUC_(0~24)h/MIC)的分布情况。结果:医院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和送检科室逐渐增多,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的总达标率为39.36%(581/1476),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为10.65%(59/554)。83例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开展了AUC_(0~24)h/MIC监测,其总达标率为34.45%;当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15~20 mg/L时,AUC_(0~24)h/MIC达标率为95.00%。结论:医院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开展初步实现规范化和常态化,下一步计划规范MIC的检测,计算出更准确的AUC_(0~24)h/MIC,以指导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使用。
- 符祥俊肖坚王和芳劳行刚林良沫
- 关键词: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血药谷浓度
- 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JPKD和SmartDose在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评估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JPKD和SmartDose在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中的应用。方法:以2018年4月-2019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并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SmartDose预测万古霉素初始给药方案的稳态血药谷浓度,计算实测浓度与预测浓度之间的绝对权重偏差和相对预测误差。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的χ2检验分析患者体质量指数(BMI)正常与否、急性肾损伤(AKI)发生与否分别对绝对权重偏差的影响。对于稳态血药谷浓度不达标的患者进行万古霉素给药方案调整,使用JPKD和SmartDose系统分别预测调整给药方案后的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计算实测浓度与预测浓度之间的绝对权重偏差和相对预测误差,评估两者的预测能力并针对3例患者进行实例分析。结果:SmartDose预测初始给药方案的患者入组85例,其万古霉素稳态血药谷浓度预测值为(11.36±5.96)μg/mL(2.34~29.33μg/mL),实测浓度为(11.44±6.57)μg/mL(3.10~29.50μg/mL),绝对权重偏差为22.95%,相对预测误差为2.72%。BMI正常与否对绝对权重偏差有显著影响(χ2=4.75,P=0.029),AKI发生与否对绝对权重偏差无显著影响(χ~2=0.236,P=0.627)。JPKD和SmartDose预测调整给药方案的患者入组22例,其万古霉素的稳态血药谷浓度预测值分别为(11.06±3.58)、(12.15±4.35)μg/mL,实测浓度为(12.57±4.50)μg/mL,绝对权重偏差分别为18.30%、18.68%,相对预测误差均值分别为-8.65%、-0.44%。两个系统预测值的绝对权重偏差均<30%。3例患者预测结果的绝对权重偏差也均<30%。结论:JPKD和SmartDose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用于优化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案。
- 林良沫符祥俊陈君钟莉莉吴琼诗黄春新王敏
- 关键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
-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开展与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介绍我院PIVAS的设施、人员和工作流程等情况,探讨开展PIVAS的意义并在工作实践中分析PIVAS存在的不足之处。PIVAS能有效促进医院临床药学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用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等。PIVAS的开展对我院临床药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林良沫
-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临床药学
- UPLC测定类鼻疽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及其个体给药方案的优化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检测海南省类鼻疽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血药浓度,并结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f%T>MIC计算模型优化该类患者抗感染个体给药方案。方法4例类鼻疽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达稳态后,取用药前30 min和3 h的血样,采用甲醇沉淀蛋白和二氯甲烷萃取的外标UPLC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E-Test法测定相应的最低抑菌浓度,运用Excel软件计算f%T>MIC,从而评价类鼻疽患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药效达标情况。结果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在0.5~200.0μg/mL内线性良好(R2=0.995和0.993)。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提取回收率为(82.70±9.14)%和(92.86±4.50)%,方法回收率为(90.92±4.63)%和(98.48±2.95)%,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99%和11.40%,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00%和13.87%。4例类鼻疽患者中,1例出现f%T>MIC不达标情况,经计算调整治疗方案后疗效改善。结论成功建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血药浓度测定的方法学,结合f%T>MIC计算模型为海南省类鼻疽患者提供个体化给药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王敏陈君林良沫吴琼诗韦超超郑亚妹蔡兴俊吴华
- 关键词:类鼻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超高效液相色谱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