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彩玲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3篇受体
  • 2篇蛋白
  • 2篇腋窝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耐药
  • 2篇激酶
  • 2篇激素
  • 2篇激素受体
  • 2篇氨酸
  • 2篇表皮
  • 2篇表皮生长因子
  • 2篇雌激素
  • 2篇雌激素受体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酪氨酸
  • 1篇蛋白酪氨酸激...

机构

  • 5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7篇林彩玲
  • 4篇林志武
  • 4篇陈晓耕
  • 2篇蔡永东
  • 2篇韩蕾
  • 1篇林靓
  • 1篇何毅辉
  • 1篇翟长元
  • 1篇林镇和
  • 1篇王汉晋
  • 1篇陈彩龙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福建省立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根治术的乳腺浸润性癌病例,共纳入1002例,均为女性,腋窝清扫范围为腋中组或腋下组水平,收集临床病理因素及分子分型,采用χ^2检验筛选ALNM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得到相应的比值比(OR)。结果χ^2检验发现年龄、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是ALNM的危险因素,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大小(OR=1.900,P<0.05)与脉管侵犯(OR=3.390,P<0.05)是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分子分型间ALNM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的意义(χ^2=19.418,P<0.05)。管腔A型与三阴型肿瘤ALNM率较低(37.50%与35.24%),Her-2阳性型及管腔B(Her-2阳性)型与ALNM紧密相关(64.95%与60.50%),其中Her-2型肿瘤ALNM风险是管腔A的2.55倍(P<0.05)。结论不同特征的乳腺癌伴随不同的ALNM风险,术前充分评估ALNM风险,合理选择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或腋窝清扫术,避免手术评估过度或不足。
林彩玲何毅辉林志武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腋窝淋巴结转移
多学科治疗结直肠癌伴肝多发转移的近期疗效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伴肝多发转移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结直肠癌多发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CRLM患者采取新辅助全身化疗后切除原发病灶,并对肝转移灶进行多次TACE及RFA的综合治疗方式,观察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结果:治疗后疗效评价CR 13例,PR 8例,综合治疗短期有效率达100%;随访1年生存率为85.71%,2年生存率为47.62%,3年生存率为23.81%,疾病进展中位时间(17.80±10.23)个月。结论:综合治疗CRLM可以取得较理想的近期效果,并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林彩玲陈晓耕林镇和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
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在早期乳腺癌保腋窝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染料法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早期乳腺癌保腋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4月30日收治的118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常规行美蓝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对于术中未找到前哨淋巴结或前哨淋巴结冰冻病理阳性者,进一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118例患者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109例,检出率92.4%;共检出223枚,平均检出1.89枚/例;其中前哨淋巴结病理阳性39例,最终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48例。仅行SLNB的患者腋窝操作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分别为(4.3±2.5)min和(4.0±2.4)d,行ALND者相应时间分别为(15.7±5.8)min和(20.6±7.9)d,前者具有明显优势,且术后均未出现患侧上肢功能障碍、水肿、麻木、疼痛等不适。结论美蓝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乳腺癌保腋窝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林志武林彩玲韩蕾陈晓耕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乳腺癌美蓝
新辅助化疗辅以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分析
2017年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辅以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对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50例乳腺癌患者经评估后采用新辅助化疗,观察化疗前、化疗2、4、6周期后的治疗效果、CTC阳性率。结果 50例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31例(62%)、部分缓解5例(10%)、疾病稳定7例(14%)及疾病进展7例(14%),总有效率为72%。化疗前及化疗2周期、4周期、6周期后CTC的阳性率呈逐渐下降状态,平均每7.5 ml外周血中的CTC个数也呈下降状态。结论新辅助化疗不仅能有效缩小乳腺癌原发灶,预示药敏,同时降低外周血CTC水平,减少肿瘤可能存在的转移及复发风险。
林彩玲林志武陈晓耕韩蕾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
18F-16α-氟雌二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晚期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诊疗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18F-16α-氟雌二醇(^18F-FES)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评估晚期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状态及预测内分泌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1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对患者行^18F-FDG及^18F-FES PET/CT显像,对ER+(ER阳性)者行内分泌治疗一个月后再次复查FES PET/CT显像,分析穿刺病灶基线FES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免疫组化ER表达的相关性,分析病灶基线FES SUVmax值与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13例患者,8例ER+,FES SUVmax(3.45±2.10),5例ER-,SUVmax为(0.88±0.19),以FES SUVmax>1.5为ER阳性,则FES SUVmax诊断乳腺癌病灶ER阳性的敏感度为75.0%,特异度100.0%,阳性预测值100.0%,阴性预测值71.0%,2例假阴性患者均为ER低表达(1%和5%);6例ER+患者进行内分泌治疗,PR病例基线FES SUVmax明显高于SD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病灶FES的摄取值与免疫组织化学ER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病灶基线FES摄取值可预测内分泌治疗的疗效,为晚期乳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林彩玲林志武陈晓耕陈彩龙林靓
关键词:雌激素受体阳性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在乳腺癌耐药机制中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多种肿瘤中存在过度表达。在三苯氧胺耐药(TAM—R)的乳腺癌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过度表达预示着肿瘤预后不良。研究乳腺癌TAM-R的机制及寻找克服耐药的方案十分重要。已有大量临床前研究显示EGFR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乳腺癌细胞产生TAM—R,临床上已有应用EGFR抑制剂于TAM-R乳腺癌的报道,但并非所有患者都能从中获益。EGFR抑制剂的原发或继发耐药是临床上遇到的新难题。
林彩玲蔡永东
关键词:受体表皮生长因子雌激素受体Α他莫昔芬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在三苯氧胺耐药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途径在三苯氧胺(TAM)耐药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形成过程的变化,及抑制该途径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1×10^-7nmol/L的三苯氧胺诱导、建立三苯氧胺耐药细胞(TAM—R)细胞株,以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lqRT—PCR)、Westernblo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cF_7与TAM.R细胞中EGFRmRNA、P—AKT蛋白的表达及TAM—R细胞给予EGFR及AKT抑制剂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TAM—R细胞中EGFRmRNA和p-AKT蛋白的表达较MCF-7显著提高(P〈0.05);给予ZD1839和SH-6阻断EGFR/AKT信号通路后,p-AKT表达受到抑制(P〈0.05),TAM—R细胞的G0—G1期比例提高,其中20μmoL/LZD1839组高达88%,细胞增殖指数下降(P〈0.05)。结论EGFR/AKT信号通路在MCF-7细胞对TAM耐药的形成中提供了非雌激素途径的生长信号。
王汉晋林彩玲蔡永东翟长元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三苯氧胺耐药乳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