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尔坚 作品数:46 被引量:286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 广东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子电信 更多>>
^1H-MR波谱评价骨骼肌细胞内脂肪含量的在体和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解释骨骼肌^1H—MRS中的脂峰形念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利用骨骼肌^1H-MRS评价肌细胞内脂肪的方法。方法取5名健康志愿者的小腿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区域行^1H—MRS检查,改变小腿纵轴与主磁场(B0)之间的角度,观察0.80~1.80ppm(×10^-6)处脂峰形态的变化。体外模型研究采用毛细玻璃管束中灌注大最油和脂肪乳液,分别模拟肌纤维细胞外、细胞内脂肪,比较脂峰随模型与B0角度变化的特征。结果小腿骨骼肌在0.80~1.80ppm处可以观察到3~4个峰,各峰相差约0.20~0.30ppm;当小腿纵轴与Bn所成角度增大时,胫骨前肌肌纤维间隙内的脂肪(EMCL)的亚甲基峰逐渐向右侧移位。体外模型很好地模拟了在体骨骼肌^1H—MRS脂峰形态,在0.80~1.80ppm处出现2组甘油三酸酯哑甲基峰和甲基峰,其中心频率相差0.20—0.30ppm,分别代表肌细胞内、外脂肪。由于骨骼肌组织肌纤维走行的高度有序性及肌细胞内、外脂肪的分子分布状态不同,两者感应的化学位移不同而表现出波峰的分离。这种肌细胞内外脂肪峰的分离在肌束与B0一致时最大,在两者夹角接近魔角(54.7°)时无法分离。结论骨骼肌^1H—MRS中肌细胞内、外脂肪发生分离,是一种无创性评价肌细胞内脂肪含量的有效方法;胫骨前肌足进行^1H—MRS检在的理想部位。 马玲 高振华 孟悛非 林尔坚 张小玲 邓德茂关键词:磁共振波谱 骨骼肌 甘油三酸酯 采用体外线圈行前列腺波谱检查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在3T磁共振扫描仪条件下采用体外线圈行前列腺波谱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T磁共振条件下,仅采用体外线圈对29例正常男性志愿者进行多体素三维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志愿者分为3组:青年组(≤40岁,11例),中年组(41岁~60岁,9例),老年组(>60岁,9例)计算每个体素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比值,并分析各个年龄组前列腺基底部、中部、尖部内腺及外周带的1HMRS特点。【结果】①所有志愿者均顺利完成前列腺MRS检查,均能获得有诊断意义的谱线,图像质量佳,信噪比高;②青年组、中年组内腺比值高于外周带;三组间外周带比值无统计学差异;青年组外周带不同部位比值间有显著差异。【结论】仅采用体外线圈在3.0T磁共振条件下能顺利完成前列腺三维质子波谱检查,用体外线圈代替直肠内线圈,使前列腺波谱检查具有无创性和无痛性。 毛丽娟 陈雅青 郭燕 刘明娟 张中伟 林尔坚 孟悛非关键词:前列腺 磁共振 波谱分析 手掌被动运动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 探讨在进行扫描时,用被动运动替代主动运动以激活功能区的可行性,为脑部病变患者BOLD脑功能磁共振检查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比健康志愿者的被动简单运动与常用的主动简单运动脑血氧水平依赖(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象,采用Philips Achieva l.5 T磁共振扫描,左手、右手分别进行静息-主动合掌伸掌运动和静息-被动合掌伸掌运动4种模式BOLD功能磁共振扫描,扫描后分别用工作站软件和SPM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所有志愿者均能完成4种模式脑功能磁共振扫描,配合良好.肉眼观察磁共振工作站和SPM处理得到的解剖、激活区融合图,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激活区范围和位置无显著差异.用SPM处理,得到左手主动运动、左手被动运动、右手主动运动和右手被动运动主要运动感觉区(SMl)激活像数均数分别为42.7±6.4、37.4±3.5、39.6±4.7、32.5±4,辅助运动区(SMA)为9.7±2.3、7.2±1.3、6.3±2.6、5.2±2.8.可见主动运动激活像素值在主要运动感觉区和辅助运动区稍高于被动运动激活区(P<0.05).结论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序列、参数,掌握被动运动对脑运动功能区激活的特点,被动运动可以替代主动运动显示主要运动感觉功能区.对于自主能力较差的脑部病变患者,将会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林尔坚 盘顺平 覃浩玲 王萍 潘希敏 江波关键词:运动皮质 磁共振成像 血氧水平 感觉运动区 肾脏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2000年 目的 探讨肾脏的螺旋CT三期扫描技术及评价其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使用TOSHIBA Xpress/SX型螺旋CT机。对50例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肾脏增强扫描皮质期图像显示皮髓质交界清晰,实质期皮髓质浓密显影,肾盂期清楚显示肾盂盏。50例病例中肾癌40例,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论 螺旋CT的连续快速扫描成像、容积数据采集,提高了肾肿瘤和肾早期炎症性病变的检出和定性。 杨旭峰 林尔坚 徐巧兰 梁淑娴 林佩庄 谢红波 曾芳关键词:肾肿瘤 静态载荷模拟修复下颌磨牙残冠的应力分析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对垂直静态载荷下模拟天然牙齿与金钯合金带桩嵌体的等效应力云图进行比较,分析金钯合金带桩嵌体修复下颌磨牙残冠的等效应力分布。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12在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应用力学系完成。从6颗离体的形态正常的人右下颌第一磨牙中,选取密合度最好且形态接近临床要求的1颗,应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和图像合成软件,建立模拟的下颌第一磨牙和带桩嵌体修复的下颌第一磨牙残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垂直向加载的情况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其应力进行分析。结果:从6颗右下颌第一磨牙中选取1颗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等效应力云图显示,在垂直向加载的情况下,金钯合金带桩嵌体修复后剩余牙体的各个部位的应力均比模拟天然牙小,应力比较集中在远中牙颈周围,尤其是在牙根内侧,并且颊侧比舌侧受到的等效应力稍大。结论:垂直向静态载荷下,金钯合金带桩嵌体使修复后的下颌第一磨牙残冠等效应力降低,但等效应力相对集中于远中牙颈,尤其是牙根内侧的颊侧处。提示对固位形比较差的牙体缺损应通过全冠修复或带桩嵌体修复的形式予以治疗。 连克乾 陈应明 许鸿生 胡玲玲 林尔坚关键词:牙应力分析 牙修复体 下颌第一磨牙 应力分析 嵌体修复 磨牙残冠 DMD患者的小腿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研究 <正>目的通过DMD患者的小腿肌肉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研究,分析DMD患者小腿肌肉微循环情况。方法2011-2013年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收集年龄1-20岁的DMD或BMD患者共12例,其中DMD11例,BMD1例。正常... 梁颖茵 林尔坚 凌坚 张成文献传递 螺旋CT颌骨多层面重建图象及其用于牙种植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6 2000年 目的】应用两种螺旋CT多层面图象重建(MPR)技术检查颌骨,考察这些图象用于牙种植所达到的临床效果。【方法】用螺旋CT对牙种植术前术后的临床病例之颌骨作1mm厚层连续扫描后,CT主机将扫描图象数据传送入工作站,以牙科颌骨多区域MPR软件,和普通颌骨单区域MPR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多区域MPR技术可同时显示数张整体颌骨弓的CT全景片和数十张任意间隔的颌骨弓多区域横断面图象。普通颌骨单区域MPR技术可显示颌骨单区域数张任意平面和任意曲面的图象。【结论】两种螺旋CTMPR分别适用于牙种植术前设计的颌骨检查,和植入后牙种植体的检查。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可较全面检查牙种植术前术后的颌骨形态、结构和骨质、牙种植体与骨结合情况。 陈松龄 林尔坚 匡代军 冉炜 陈宇 李子平关键词:牙种植 MPR 图像重建 1.5 T磁共振成像三点计划扫描技术在腋神经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成像(MRI)T_(2)WI-SPAIR序列三点计划扫描技术(3PPS)在腋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9例经神经肌电图检查确诊(金标准)腋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常规冠状T_(2)WI-SPAIR序列和3PPS技术T_(2)WI-SPAIR序列扫描,对比分析两组图像腋神经的图像特征及灵敏度、特异性评估。结果常规MRI检查确诊40例,诊断符合率为68%;1.5 T MRI三点计划扫描技术确诊56例,诊断符合率为95%;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三点计划扫描技术均高于常规M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患者T_(2)WI-SPAIR序列3PPS技术扫描影像均能同一层面直观、清楚地显示腋神经走形及损伤程度。结论1.5 T MRI三点计划扫描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评估灵敏度、特异度较高,为临床诊治腋神经病变提供直观的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何荣兴 覃浩玲 林尔坚 孙海兴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腋神经损伤 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残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建立带桩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残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制成第一磨牙残冠的制锁式带桩嵌体修复体的模型,将该模型置于水杯中,利用螺旋CT扫描,通过图像合成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结合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建模。【结果】建成后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结论】将牙体修复模型置于水中,经螺旋CT扫描并与有限元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建立复杂的牙模型,且能真实地模拟实际情况,使用性好。 连克乾 林尔坚 胡玲玲 陈应明 许鸿生关键词:三维有限元模型 磨牙 残冠 大肠充气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功能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2 2000年 目的探讨大肠充气螺旋CT图像后处理功能在大肠病变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肠癌及大肠息肉患者进行了大肠充气螺旋呼扫描及空气投影成像(aircastimagingACI)、CT仿真内窥镜(CTvirtualendoscopy,CTVE)、多层面重建技术(multipleplannerreconstruction,MPR)3种图像后处理,并分别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结果34例患者,结肠癌30例,息肉6例(有2个息肉病灶分别位于2例结肠癌的近段肠腔内)。(1)大肠癌充气螺旋CT扫描3种图像后处理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的比较:①ACI:病变分型:正确22例,错误8例。环周侵犯判断:正确24例,错误6例。病变长径判断:正确28例,错误2例。②CYVE:病变分型:正确26例,错误4例。环周侵犯判断:正确25例,错误5例。病变长径判断:正确23倒,错误7例。③MPR:病变分型:正确24例,错误6例。MPR环周侵犯判断:正确30例,错误0例。病变长径判断:正确26例,错误4例。(2)大肠息肉充气螺旋CT扫描3种图像后处理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的比较:ACI:显示病灶4例,未显示2例;CTVE及MPR6例均显示。结论(1)对于大肠癌的诊断,CTVE对病变大体类型显示较好,MPR对于病变范围的判断最为准确,而ACI则有利于病变长径的判断。 余深平 李子平 许达生 林尔坚 林佩庄 徐巧兰关键词:大肠肿瘤 ACI CT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