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代彬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树种
  • 1篇天然次生林
  • 1篇统计量
  • 1篇乔木
  • 1篇乔木树种
  • 1篇人工混交
  • 1篇人工混交林
  • 1篇种间
  • 1篇种间关系
  • 1篇混交
  • 1篇混交林
  • 1篇采伐
  • 1篇采伐方式
  • 1篇次生
  • 1篇次生林

机构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2篇林代彬
  • 1篇罗传文
  • 1篇张世英
  • 1篇李国江
  • 1篇鞠永贵
  • 1篇金永岩
  • 1篇胡润田
  • 1篇李盾

传媒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4
  • 1篇199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天然次生林中乔木树种的种间关系被引量:9
2004年
创建了局部联结度指数构造模型 ,构造了一种与密度相关的联结度指数及相应的显著性检验统计量 ,证明了经典联结度检验统计量是本模型的特例。应用联结度定义研究了帽儿山林场的固定标准地数据 10个树种的联结关系 ,得到了几个有显著联结度的树种关系 ,并检测到白桦与山杨间随年龄而变化的联结关系。
罗传文李盾林代彬
关键词:天然次生林乔木树种种间关系统计量
不同采伐方式人工混交林的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是1985年林业部下达帽儿山实验林场1333.3 ha以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 Maxim.)、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为主的与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in)、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A.Henry)、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等混交营造丰产林并进行试验的小结。运用“群落结构”的原理和边行正效应的作用,通过几种不同的采伐方式,进行不同的混交配置,观察幼林(5年生)种内和种间的相互关系,达到不依赖高投入(水、肥)而依靠合理的优化结构导致生物自肥,为生物群体创造较好的生态环境,获得产出与投入的高比值,促其良性循环,增强生态系统的总体功能和后劲。
鞠永贵胡润田张世英林代彬金永岩李国江
关键词:采伐方式人工混交林
全文增补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