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瑛
- 作品数:14 被引量:6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百草枯中毒与多胺摄取系统被引量:6
- 2010年
- 百草枯是广泛使用的除草剂。百草枯中毒事件屡见不鲜,死亡率较高,且目前临床缺乏有效解毒药物。百草枯中毒机制可能为循环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氧化应激所致。百草枯主要蓄积于肺。百草枯选择性入肺主要通过多胺摄取系统,定位细胞主要为Ⅰ、Ⅱ型肺泡细胞及细支气管细胞。目前仍没有完全揭示人和动物多胺摄取系统的相关报道。本综述主要回顾百草枯多胺摄取系统的研究历史。
- 杭瑛朱长清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多胺氧化还原反应中毒事件解毒药物
- 血管新生及其相关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8年
- 新血管形成有三种机制: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动脉生成(arteriogenesis)和血管新生(angiogenesis)。血管发生指南内皮祖细胞分化形成血管,最初发现于胚胎发育期,目前成熟动物体内亦有发现。动脉生成指新形成或原有的血管沟重塑形成更大并肌组织化的小动脉和侧副管。其在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和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均有发现。
- 杭瑛方炜
- 关键词:血管新生血管发生动脉生成新血管形成胚胎发育期细胞分化
- 拉贝洛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对PAPPA、PLGF、sFIt 1影响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研究拉贝洛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疗效及对血清妊娠关联血浆蛋白A(PAPPA)、胎盘生长因子(PLGF)、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sFIt 1)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采取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采用拉贝洛尔治疗,治疗4周。比较血压控制情况、血清PAPPA、PLGF、sFIt 1水平、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PAPPA水平下降,PLGF、sFIt 1上升,且观察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顺产率(85.4%)高于对照组(65.9%),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7.3%)低于对照组(46.3%)(均P<0.05)。结论:拉贝洛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可提高疗效,通过对患者血清PAPPA水平下调,PLGF、sFIt 1水平上调发挥药效作用。
- 徐吉雯叶婧乔允杭瑛
-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拉贝洛尔尼莫地平胎盘生长因子
- 透出液中白介素6和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水平与腹膜溶质高转运的关系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透出液中白介素6(IL-6)和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水平与腹膜高通透性的关系。方法将60例稳定的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根据腹膜平衡试验中4 h透出液肌酐与血浆肌酐的比值(D/Pcr)分为L/A组(D/Pcr<0.65,n=39)和H/A组(D/Pcr≥0.65,n=21)。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透出液中IL-6和Tie-2的质量浓度,分析IL-6和Tie-2水平与D/Pcr的相关性。结果 H/A组患者透出液中IL-6和Tie-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1.71±8.88)pg/mL和(1.23±0.43)ng/mL,均显著高于L/A组患者的(13.94±5.43)pg/mL和(0.95±0.43)ng/mL(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透出液中IL-6和Tie-2水平均与D/Pcr呈正相关(r=0.366,P=0.004;r=0.402,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出液中IL-6和Tie-2水平是影响D/Pcr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07,P=0.026;β=0.162,P=0.006)。结论腹膜高转运的CAPD患者存在较明显的腹腔局部炎症和血管新生。透出液中IL-6和Tie-2水平是影响腹膜通透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腹腔局部炎症和血管新生与腹膜通透性的改变有关。
- 杭瑛方炜林爱武戴慧莉倪兆慧钱家麒
- 关键词:白介素6TIE-2血管新生
- 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Tie-2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 2008年
-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属于血管过多性肿瘤,血管新生在其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生成素、Tie-2在HCC血管新生、肿瘤进展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其表达水平对于HCC预后和术后生存率有提示作用。本文就血管生成素及其受体Tie-2在HCC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杭瑛方炜
-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血管新生肝细胞
- 粪便隐血试验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病变的预测意义
- 周慧牟姗王琴施蓓莉顾乐怡杭瑛倪兆慧
- 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预测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病变的预测意义及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76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和18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使用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进行检测,比较两组粪便隐血阳性发生率。同时对CKD患者随访4.5年,分析各项临床、生化指标,并以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或死亡为终点事件。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76例CKD患者IFOBT阳性率17%,高于健康对照组5.3%(r=13.236,P〈0.01)。与IFOBT阴性的CKD患者相比,IFOBT阳性的CKD患者年龄较大[(62.030±15.544)岁比(48.660±19.018)岁,P〈0.011、红细胞沉降率明显升高[(71.800±31.657)mm/h比(57.210±32.712)mm/h,P〈0.05]、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6.230(3.000—14.148)mg/L比3.000(3.000~6.833)mg/L,P〈0.051、Scr明显升高f419.100(103.200~546.625)μmol/L比175.100(68.150±462.950)μmol/L,P〈0.05],而血红蛋白[(97.970±20.590)g/L比(107.170±27.988)g/L,P〈0.05]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11.400(8.671~53.544)ml·min-1(1.73m2)。比35.274(10.961~82.145)ml·min-1(1.73m2)-1,P〈0.01]显著降低。相关法分析显示CKD患者IFOBT检测值与eGFR(r=-0.20,P〈0.01)呈负相关;与Set呈正相关(r=0.171,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r=0.175,P〈0.05)。Logistic回归和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FOBT检测值、eGFR和红细胞沉降率是CKD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Kaplan.Meier分析显示IFOBT检测值〉100μg,L是影响CKD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易发生结直肠出血性疾病,粪便隐血阳性是影响CKD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
- 周慧牟姗杨海芸王琴施蓓莉顾乐怡杭瑛倪兆慧
- 关键词:预后结肠疾病直肠疾病
- 肺炎克雷伯菌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单中心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P)引起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s)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临床日常诊疗提供有意义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诊治的50例KP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KP-CAUTI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结果,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结果:50例KP-CAUTIs患者中,74%为男性,年龄多在65岁以上,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多见,患者住院时间常大于1个月。KP-CAUTIs患者常伴随多种慢性合并症。侵入性操作、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表达和多药耐药(MDR)在KP-CAUTIs患者中所占比例较高。抗生素药敏方面,KP-CAUTIs患者对大多数常见抗生素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根据ESBL表达分组后,复杂尿路感染(cUTI)是ESBL阳性KP-CAUTIs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568;95%CI:4.082~577.794;P=0.002)。结论:KP-CAUTIs患者表现出较为鲜明的临床特征。cUTI是影响KP-CAUTIs患者ESBL表达的潜在危险因素。
- 刘晓蕾黄欢朱长清杭瑛
- 关键词: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广谱Β-内酰胺酶
- 粪便隐血试验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结直肠病变的预测意义
- 目的: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常常由于疾病本身并发症的原因,以及受到激素、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的影响,胃肠道病变广泛存在,易出现消化道出血。众多的研究表明,在较严重的CKD患者和进行透析治疗的病人中,上消化道粘膜炎症和其他微...
- 周慧牟姗王琴施蓓莉顾乐怡杭瑛倪兆慧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粪便隐血试验病理诊断
- 白介素-6、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与腹膜溶质高转运的关系
- 背景: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保持良好的腹膜功能是长期腹膜透析的基础。长期腹膜透析中腹膜通常会发生形态学与功能改变。血管新生、间皮细胞脱落、间皮下纤维化、血管病变是典型的组织形态学变化。随着透析治疗时间...
- 杭瑛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