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素英

作品数:17 被引量:355H指数:9
供职机构:香港浸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12篇汉语
  • 9篇习得
  • 6篇语言
  • 5篇二语习得
  • 4篇语篇
  • 4篇汉语作为第二...
  • 3篇定语
  • 3篇定语从句
  • 3篇体标记
  • 3篇情状
  • 3篇情状类型
  • 3篇从句
  • 2篇谚语
  • 2篇英谚
  • 2篇语法
  • 2篇语言习得
  • 2篇语义
  • 2篇习得研究
  • 2篇母语
  • 2篇母语影响

机构

  • 17篇香港浸会大学
  • 3篇北京语言大学
  • 2篇延边大学
  • 2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作者

  • 17篇杨素英
  • 13篇黄月圆
  • 2篇崔希亮
  • 2篇曹秀玲
  • 2篇王德春
  • 2篇高立群
  • 1篇陈前瑞
  • 1篇张旺熹

传媒

  • 5篇当代语言学
  • 4篇世界汉语教学
  • 2篇汉语学习
  • 1篇语言文字应用
  • 1篇浙江树人大学...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语定语从句的习得及"零代词许可等级假设"
杨素英黄月圆
关键词:二语习得
汉英谚语修辞被引量:4
2002年
从谚语本身的修辞特点和谚语的修辞作用两方面对比了汉英谚语的修辞特点。第一方面重点对比谚语中设格的巧妙运用 ,从语言描绘手段辞格和语言表现手段辞格角度对比两种语言谚语的修辞特点。第二方面从谚语形式的形象理据和同义熟语的角度对比两种语言谚语的修辞作用。
王德春杨素英黄月圆
关键词:谚语修辞
汉语定语从句的习得及“零代词许可等级假设”
前关于定语从句习得的研究中,有三个受到广泛注目的假设:1)名词难易等级假设(Noun Phrase Accessibility Hierarchy);2)辨识难度假设(the Perceptual Difficulty ...
杨素英黄月圆
关键词:二语习得定语从句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把”字句习得研究被引量:41
2004年
“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这项研究从情状类型来调查母语为英语的外国留学生的“把”字句习得状况。我们做了三项“把”字句专题测试——造句、改句、判断句子,把不同的情状类型均匀地分布在测试题中。我们发现,英语学生对“把”字句的终结性关键语义有明显的意识,这种意识与语言习得中的“情状假设”普遍倾向一致。这一发现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黄月圆杨素英
关键词:汉语对外汉语教学语言习得语法
现代汉语数量表达问题研究被引量:30
2004年
本文回顾汉语数量表达问题的研究状况 ,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杨素英黄月圆曹秀玲
关键词:数词量词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话题句习得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本文通过测试语料和自由作文语料考察母语为英语、日语和韩国语的汉语习得者在各种汉语话题句的合法度判断、话题回指辨认和话题句运用方面表现出来的共性和差异,探讨制约汉语话题句习得的因素。我们的发现主要有三点:第一,习得者并没有经历一个普遍的话题为主的阶段;第二,习得者在初期是以SVO的最简结构来分析句子的,因此句子结构影响他们对话题的使用和理解;第三,母语中的话题突出特点可以正迁移到话题突出的目标语中,但由于习得者的保守性,母语正迁移在习得后期比早期更明显。
曹秀玲杨素英黄月圆高立群崔希亮
关键词:汉语习得主语突出母语影响
《汉语语气词“了”:汉语的语篇构造和语用标记》介绍被引量:12
2009年
M.van den BergWu Guo杨素英黄月圆(译)
关键词:语用标记语气词汉语语篇
体标记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情况考察被引量:13
2013年
本研究采用包含口语、小说和报刊新闻三种语体的语料库对"了1"、"着"、"在"、"过"这四个主要体标记在不同语体中的使用情况做了比较全面的考查,有一些新的发现,或者说为一些以前的观察找到了进一步的语料支持。首先,体标记在小说中使用频率最高,在报刊中使用频率最低。另外,四个体标记中,"了1"的使用频率最高,"在"的使用频率最低。"着"和"在"不出现在"叙述"动词/小句中。"过"大部分出现在"非叙述"动词/小句中,但也少量出现在"叙述"动词/小句中。"了1"绝大部分出现在"叙述"动词/小句中。但有终结点并在某个参照时间前完成或结束只是"了1"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了1"的出现与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故事情节的发展、句子的音韵节奏、动词的情状类型、动词后的宾语类型等等。
杨素英黄月圆
关键词:语体语篇结构
“体假设”及“了”“着”的二语习得被引量:9
2016年
在时-体标记习得研究中,有一些广泛存在的倾向,即:习得者往往将简单过去时(包含完成体)标记的使用仅限于终结性情状,而将非完成标记的使用仅限于非终结性情状。在许多语言中,这种有限制的使用导致标注不足。学者们把这些普遍存在的倾向总结为"体假设"。本研究使用语料库对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习得汉语体标记"了"和"着"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用来解释"体假设"的普遍原则(Shirai&Andersen(1995)的"原型假设"和Bybee(1985)的"相关原则")在汉语中有直接的表现,正好吻合了习得者的普遍倾向,因此有利于汉语体标记的习得。标注不足现象不严重,反而有一些过度标注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体假设"提出修改建议,使之更具普遍性。
杨素英
关键词:体标记情状类型
句子类型、情状类型、语篇进展与汉语中介语体标记的使用被引量:3
2017年
本文以"汉语水平考试作文语料库"中母语为日语学生的作文为语料,分析句型、动词情状类型和语篇进展等因素对中介语中"了"、"着"、"过"、"在"等体标记使用的影响。结果显示:习得者对某些句型和句子结构对体标记使用的制约掌握较差,出现多用或者少用体标记的错误;由于汉语的特殊性,习得者体标记使用不足的现象不严重,但存在多用的现象;习得者在前景句中存在少用"了"的现象,而在背景句中存在多用"了"和少用"着"的现象。本研究对体标记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和体标记的教学有一定的意义。
杨素英
关键词:体标记句型情状类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