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本鹏
- 作品数:215 被引量:908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罐装式喷药机
-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保护领域,公开一种罐装式喷药机。所述的罐装式喷药机,包括:药液罐、动力装置、水泵、喷头;水泵由动力装置带动,可实现长距离、持续地输送药液,操作人员无需背负药液,一次喷洒可实现为两行甚至多行作物喷施药液,...
- 杨本鹏蔡文伟杨学伍苏然曾军彭李顺
- 文献传递
- 机械收获条件下14个甘蔗品种在海南临高的区域试验评价被引量:1
- 2023年
- 为筛选适宜海南蔗区种植的高产、稳产、宜机收甘蔗优良新品种,以参加全国第十四轮区试的13个新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为供试材料,在机械收获条件下,进行了1年新植和2年宿根的田间区域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糖1301、福农10-14405、桂糖13-386和粤甘51号4个品种蔗糖分较高,宿根性和丰产性较好,适宜在海南蔗区进一步扩大面积开展生产性示范推广。
- 蔡文伟彭李顺曹峥英武媛丽甘仪梅杨本鹏
- 关键词:甘蔗机械收获
- 甘蔗ShPR10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蔗ShPR10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本发明首次从甘蔗叶片中克隆获得ShPR10基因的ORF序列,全长570bp,编码一个不稳定亲水蛋白,与玉米ZmPR10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高达91.53%,两者在...
- 冯小艳张树珍王文治王俊刚杨本鹏沈林波冯翠莲赵婷婷
- 强宿根性甘蔗新品种中糖1号的选育被引量:7
- 2020年
- 中糖1号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从粤糖99-66×内江03-218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甘蔗品种。该品种表现为出芽整齐均匀、分蘖力强、宿根发株多、有效茎数多、丰产、宿根性强,耐旱、耐寒。海南临高试验结果,一新两宿3年平均蔗产量,中糖1号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2.13%,其中宿根一季和二季蔗茎产量分别为8.626 t·(667 m^2)^(-1)和8.576 t·(667 m^2)^(-1),分别比对照增产33.23%和30.45%。一新两宿3年平均产糖量,中糖1号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糖21.1%;其中宿根一季和二季产糖量均为1.08 t·(667 m^2)^(-1),分别比对照增糖25%和28.6%。该品种于2018年5月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的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
- 甘仪梅杨本鹏武媛丽曾军曹峥英彭李顺蔡文伟张树珍
- 关键词:甘蔗宿根性丰产
- 膜下滴灌减量施肥对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探讨不同膜下滴灌减量施肥模式对甘蔗生长、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分析最佳减肥模式,为科学指导甘蔗膜下滴灌施肥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空白对照(CK_(0))、常规施肥(CK_(1))和滴灌+常规施肥(CK_(2))为对照,设置1个膜下滴灌施肥处理T_(100)(施肥量同CK_(1))以及3个膜下滴灌减量施肥处理T_(80)、T_(70)和T_(60)(减量20%、30%和40%),对甘蔗主要农艺性状、产量、蔗糖分、产糖量、经济效益及养分利用率等生产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CK_(1),增加滴灌的CK_(2)有效茎数明显提高,而T_(100)在分蘖率、株高、有效茎数、成茎率方面均显著提升,T_(80)和T_(70)则主要对有效茎数和成茎率促进明显。在产量方面,相对CK_(1),CK_(2)及T_(100)、T_(80)、T_(70)均显著增加,2年平均产量分别提升了13.64%、32.20%、27.00%和20.18%。在各滴灌施肥处理间,相对于T_(100),T_(80)产量并无显著变化,而T_(70)和T_(60)产量显著减少。在蔗糖分和产糖量方面,各滴灌施肥处理间蔗糖分并无显著差异,而产糖量与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T_(100)和T_(80)产糖量最高,且二者间无显著差异。在纯收益方面,仅有T_(100)和T_(80)较CK_(1)获得显著增加,2年平均收益分别增加4534.4元/hm~2和3953.8元/hm~2。T_(70)和T_(60)纯收益相较于T_(100)则呈现显著下降,其中T_(60)纯收益甚至比CK_(1)还低2350元/hm~2。在肥料利用率方面,所有滴灌施肥处理氮、磷、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CK_(1),其中T_(80)肥料利用率最高,2年试验平均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达到48.36%、27.70%和68.95%,分别较CK_(1)提高了28.42、17.95和30.71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在中等肥力砖红壤蔗区,采用T_(80)膜下滴灌减量施肥模式,可以同时获得较理想的甘蔗产量和收益。
- 彭李顺曹峥英蔡文伟蔡文伟杨本鹏
- 关键词:甘蔗养分利用率
- 转Cry2A基因抗虫甘蔗植株的培育被引量:8
- 2020年
- Bt基因具有广谱杀虫性,培育转基因抗虫品种为甘蔗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思路。为了检验Cry2A基因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本研究构建了由玉米Ubi启动子驱动的Cry2A基因高效植物表达载体Cry2A-3300,利用农杆菌介导技术,对甘蔗胚性愈伤组织材料进行遗传转化,经过筛选培养及再生培养共得到46株抗性植株。对抗性植株进行PCR扩增检测,15株呈阳性;进一步利用RT-PCR,表明外源基因Cry2A在转录水平上得到有效表达。室内抗虫鉴定的结果表明Cry2A基因可有效抑制害虫的生长,这将有利于后期进行田间防治。
- 王文治胡天娇杨本鹏王俊刚冯小艳熊国如冯翠莲赵婷婷沈林波林拥军张树珍
- 关键词:甘蔗螟虫
- 康乃馨ACC氧化酶cDNA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被引量:6
- 2002年
- 以康乃馨(DianthuscaryophyllusL.)花瓣为材料,用改进的异硫氰酸胍一步法提取总RNA,根据已报道的康乃馨ACC氧化酶(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icacidoxidase,ACO)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通过RT-PCR方法获得一约1.2kb特异片段,把该片段连接到PGEM-Teasyvector上进行测序,其全长共1156bp,编码区915bp,共编码304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与国外SavinKw报道的康乃馨ACC氧化酶基因的cDNA序列完全相符。推断该基因在康乃馨种内可能是完全或高度保守的。
- 张树珍杨本鹏刘飞虎
- 关键词:ACC氧化酶CDNA克隆
- 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过程中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吸收及累积特征被引量:2
- 2024年
- 探讨甘蔗脱毒原种苗不同生长时期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累积需求状况,为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栽培过程中养分管理提供参考。试验分别在2020、2021年进行,调查中糖1号甘蔗脱毒原种苗全生育期生长情况,测定其生物量及其在各生育阶段根、茎、叶中氮、磷、钾各营养元素的含量,并分析氮、磷、钾的累积量、阶段吸收量、日吸收速率。结果表明:甘蔗脱毒原种苗从种苗假植到种茎最佳收获时需6~7个月可达15茎节,在7、8月至9月下旬(茎1期至茎2期)蔗茎生长速度最快,以茎4期(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干物质量累积增加最快,此阶段为生物量累积的关键阶段。在甘蔗脱毒原种苗全生育期中各元素含量及累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钾>氮>磷,在根茎叶各器官中蔗叶、蔗茎始终为氮、磷、钾含量相对较高的器官,氮、磷、钾累积量在茎伸长生长1期前主要贮存于蔗叶中,而后以蔗茎为新的主要贮存器官。甘蔗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在苗期和分蘖期分别为24.84%、26.18%、27.74%,在茎1~3期(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分别为55.54%、58.61%、52.30%,茎4、5期(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分别为19.62%、15.20%、19.96%。因此,可根据各元素的阶段吸收量进行合理施肥,进而提高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的品质和经济效益。试验明确了甘蔗脱毒原种苗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的需求状况,可为今后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规模化繁育生产的科学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提高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效率和养分资源利用效率。
- 蒋淑停彭李顺杨本鹏杨本鹏杨学
- 关键词:甘蔗
- 甘蔗蔗糖转运蛋白ShSUT4基因序列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蔗糖转运蛋白ShSUT4基因序列,是以近源物种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CDS序列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从甘蔗成熟茎节提取总RNA,用PCR法扩增,结合RACE技术克隆到甘蔗蔗糖转运蛋白(ShSUT4)基因的...
- 张树珍王俊刚杨本鹏蔡文伟
- 文献传递
-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中蔗糖转化酶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能够有效提高植株生物量和糖分,而蔗糖转化酶则是甘蔗生长和蔗糖积累的关键酶。拟分析3种甘蔗蔗糖转化酶基因,即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oluble acid invertase,简称SAI)、可溶性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简称NI)和细胞壁酸性转化酶(cell wall-bound invertase,简称CWI)基因在脱毒种苗、常规种苗全生育期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细胞壁酸性转化酶主要在脱毒健康种苗拔节期未成熟叶片、茎及成熟期叶片、未成熟茎节中上调表达,尤其在成熟期未成熟茎节中大幅上调表达,促进茎节的快速生长和蔗糖的卸载及积累;液泡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可溶性中性转化酶主要在成熟期叶片和未成熟茎节中上调表达,有利于促进成熟期脱毒健康种苗茎秆中糖分积累及对单糖的快速利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脱毒处理可以提高甘蔗生长后期蔗糖转化酶的表达量,有利于生物量和蔗糖含量的增加,可能是脱毒健康种苗增糖增产的分子调节机制之一。
- 王俊刚赵婷婷杨本鹏蔡文伟冯翠莲曾军熊国如张树珍
- 关键词: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蔗糖转化酶表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