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景宏

作品数:4 被引量:184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小麦
  • 2篇膜脂
  • 2篇膜脂过氧化
  • 2篇UV-B辐射
  • 1篇多胺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绿体膜
  • 1篇叶片
  • 1篇游离脯氨酸
  • 1篇增强UV-B...
  • 1篇植物
  • 1篇体膜
  • 1篇内源
  • 1篇内源ABA
  • 1篇逆境
  • 1篇逆境胁迫
  • 1篇气孔
  • 1篇紫外辐射
  • 1篇紫外线B辐射

机构

  • 4篇兰州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杨景宏
  • 4篇王勋陵
  • 3篇陈拓
  • 1篇安黎哲
  • 1篇冯虎元
  • 1篇雷波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淡黄香青叶面气孔对不同海拔高度的适应表现被引量:5
1995年
对比分析了分布于马衔山不同海拔高度的淡黄香青气孔复体的适应表现。结果表明:随海拔升高,植株叶片上气孔分布区域增大,叶两面气孔数量增加,气孔向外突起程度增加,孔下室及气孔张度增大。同时气孔每天的开放时间缩短。研究认为气孔复体的变化是淡黄香青适应高山低氧低二氧化碳分压的表现,同时也是植株因海拔升高造成的光合物质分配改变的结果。
雷波杨景宏王勋陵
关键词:海拔高度
增强UV-B辐射对小麦叶片内源ABA和游离脯氨酸的影响被引量:85
2000年
研究温室种植的小麦在0(CK)、8.82KJ/m2(T1)和12.6KJ/m2(T2)3种剂量的UV-B辐射下其内源AB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UV-В辐射导致叶绿体膜脂脂肪酸配比改变和IUFA降低、叶片MDA含量升高及ABA和游离脯氨酸积累。分析表明,UV-B辐射对膜系统的损坏也许是内源ABA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的原因之一,而后者也是植物抵抗UV-B胁迫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杨景宏陈拓王勋陵
关键词:小麦UV-B辐射内源ABA游离脯氨酸逆境胁迫
增强紫外线B辐射对小麦叶绿体膜组分和膜流动性的影响被引量:90
2000年
研究了温室种植的小麦在 0 k J.m- 2 (对照 )、8.82 k J.m- 2 (处理 1)和 12 .6 k J.m- 2 (处理 2 ) 3种剂量的紫外线 B辐射下叶绿体膜组分和膜流动性的变化。紫外线 B辐射导致了光合色素 (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的降解、Hill反应的抑制、膜脂肪酸组分配比的改变和不饱和度指数 (IUFA)的下降、膜流动性的降低以及丙二醛 (MDA)含量的升高。分析表明 ,紫外线 B辐射诱导的膜脂过氧化是叶绿体膜系统受破坏的主要原因。
杨景宏陈拓王勋陵
关键词:小麦紫外线B辐射膜脂过氧化
UV-B辐射对蚕豆叶膜脂过氧化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38
2001年
温室种植的蚕豆在 0 ( CK)、8.82 k J/ m2 ( T1)和 1 2 .6k J/ m2 ( T2 ) 3种剂量的紫外线 B( UV-B)辐射引起膜脂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 ,UV-B处理后 ,蚕豆叶片中丙二醛 ( MDA)和 H2 O2 含量升高 ,膜脂肪酸不饱和度指数 ( IUFA)降低 ,脂氧合酶 ( LOX)活性升高 ,超氧歧化酶 ( SOD)活性稍有波动 ,而 3种多胺——腐胺 ( Put)、精胺 ( Spd)和尸胺 ( Spn)在照射7d后均有积累 ,但在处理后期 ( 2 1 d)有所回落。推测由 LOX主导的酶促膜脂过氧化作用和氧自由基引起的非酶促过氧化作用在膜结构的破坏中起重要作用 ,SOD活性和多胺含量的变化是蚕豆对 UV-B胁迫的一种适应性生理反应。
陈拓安黎哲冯虎元杨景宏王勋陵
关键词:UV-B辐射蚕豆膜脂过氧化多胺植物紫外辐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