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显超
- 作品数:115 被引量:190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推广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 犬细小病毒上海株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 2020年
- 为研究上海地区犬细小病毒的流行情况,采集疑似犬细小病毒感染犬的肠内容物,无菌处理病料后同步接种猫肾脏F81细胞,盲传至第5代出现细胞病变,从肠内容物中分离出1株病毒。采用细胞培养病变观察、病毒形态学鉴定、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细胞敏感谱试验、红细胞凝集试验、部分理化特性鉴定和VP2序列的测定等方法,鉴定分离株为犬细小病毒,命名为CPV-2/canine/Shanghai/01/2018。该病毒的TCID50为105.3/0.1 mL,血凝效价为28,病毒测得VP2基因序列的全长为1755 bp。与已知序列比较,其核苷酸同源性为98.3%~99.1%,氨基酸同源性为97.3%~99.3%。对其VP2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确定该细小病毒属于CPV-2c亚型。研究提示,上海地区CPV存在不同的基因亚型,在进行疫苗免疫时应当选择正确的疫苗株。
- 杨显超赵洪进邓波鞠厚斌葛菲菲李鑫王建刘健
- 关键词:CPV
- 近年来屠宰场上市肉猪群主要病毒病感染情况调查
- 为了解屠宰场上市肉猪只主要病毒病的感染情况,对2011-2014年采自上海五个屠宰场759份血清样品采用ELISA方法进行了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抗体监测,对720套组织样品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了FMDV、PRRSV、...
- 鞠厚斌刘佩红周锦萍杨德全李凯航葛菲菲刘健杨显超吴秀娟李鑫
- 犬呼吸道感染情况调查与流行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犬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的组成和感染特点。【方法】本研究选取2022年来自中国18个省份动物诊疗机构的400例具有临床呼吸道症状的犬鼻拭子和口咽拭子样本,采用恒温核酸扩增芯片法对病例样本进行6种犬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在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结果】400份样本中犬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总检出率为97.25%,犬副流感病毒(CPIV)检出率最高,为35.00%,其他依次为犬支原体(M.canis,31.00%)、犬呼吸道冠状病毒(CRCoV,28.50%)、犬瘟热病毒(CDV,18.50%)、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10.50%)和犬流感病毒(CIV,1.50%)。混合感染92例,混合感染率为23.00%,其中,二重感染77例,占混合感染病例的83.70%,以CPIV和犬支原体、CRCoV+CPIV、CRCoV和犬支原体较为常见,阳性率分别为4.75%、4.25%和3.75%;三重感染12例,占混合感染病例的13.04%;四重感染2例,占混合感染病例的2.17%;五重感染1例,占混合感染病例的1.08%。经皮尔逊卡方检验,除CDV在不同年龄间差异显著(P<0.05)外,其他5种呼吸道病原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品种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犬呼吸道病原谱组成复杂,主要以CPIV、犬支原体、CRCoV、CDV、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为主,且易发生混合感染,一年四季均可感染,秋冬季节尤为显著,应持续开展系统性、延续性研究,为精准防控犬呼吸道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 鞠厚斌杨德全李鑫金季赜晓王建沈素芳杨显超葛杰朱九超沈海潇卢军唐文红吴秀娟唐燕婷盛文伟
-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病原谱
- 液相芯片技术在沙门氏菌血清型分型上的初步探索被引量:3
- 2015年
- 本文利用液相芯片技术对沙门氏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实验,并与沙门氏菌传统血清学分型作比较,通过对4株沙门氏菌菌株进行检测和鉴定,得到了前2株分别为猪伤寒沙门氏菌、第3株为肠炎沙门氏菌的鉴定结果。实验结果验证了液相芯片方法在血清型分型上的快速性和高敏感性,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吴秀娟杨显超李凯航王建
- 关键词:液相芯片沙门氏菌
- 猫科动物冠状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及其基因的进化分析
- 2021年
- 为了解冠状病毒在猫科动物的感染情况,对采自上海某动物园的猫科动物144份样品进行检测,并对获得的阳性样品进行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SARS-CoV-2荧光RT-PCR检测全部为阴性;FCoV荧光RT-PCR检测阳性3份。测序结果显示,检测到FCoV的ORF3、ORF7和S基因均呈遗传多样性,序列存在很大的个体间差异。3a、3b和3c基因主要表现为氨基酸突变。7a基因在第9位(F)、12位(V)和47位(S)均未发生氨基酸替换。它们均具有完整的7b基因。S基因的S1/S2裂解位点处有连续的R-R-S/A-R-R-S序列模体,符合FECV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特征。在第1045位(M)、1047位(S)和1108位(D)均没有发生氨基酸的完全替换。上述结果显示,这3株病毒均为致病性低的FECV。基于ORF3c和S2基因的遗传进化树显示,SH1951与SH2003和SH2004处于同一分支,与血清型Ⅰ型毒株的亲缘关系最近;而基于ORF7b基因的进化树显示,SH1951与SH2003和SH2004处于不同的遗传进化分支,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因此,需要加强对野猫的管理与监测,防止野猫携带的FECV或其他病毒传染给豹猫。
- 杨德全鞠厚斌朱九超葛菲菲杨显超李鑫沈海潇赵洪进王建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血清型生物型
- 2014年上海城区家养犬猫刚地弓形虫血清学抗体情况调查被引量:5
- 2015年
- 为监测自2002年起弓形虫病防控技术实施以来上海市区犬猫弓形虫病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应用弓形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4年本市4个城区免疫点收治的共291条犬和91只猫的血清样品进行了抗体检测。ELISA检测结果显示,2014年犬、猫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50%和5.49%,不同季节间差异显著(P<0.05),春季最高,为16.48%。本次调查表明上海市区仍然存在犬猫弓形虫感染,但弓形虫病防控技术的实施对降低其感染起到一定作用。笔者对16例弓形虫抗体阳性家养犬病例和5例弓形虫抗体阳性家养猫病例进行了回访调查,结果发现,该21例动物主人的弓形虫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 邓波葛杰杨显超李凯航周锦萍
- 关键词:弓形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2011-2020年上海地区犬只狂犬病本底状况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为掌握上海市犬只狂犬病免疫状况、抗体水平和流行情况,评估犬只狂犬病流行风险。方法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上海市2011-2020年犬只狂犬病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海市注册犬只狂犬病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为83.8%(95%CI:83.3%~84.3%),流浪犬抗体平均合格率为17.7%(95%CI:15.8%~19.6%),一犬伤多人事件(伤人数≥2)犬只狂犬病病毒阳性率高达94.1%;从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情况看,各年份、各区、各监测场点犬只狂犬病抗体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流浪犬与城镇犬、示范村农村犬、养殖场犬等不同类型犬只之间的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海市注册犬只狂犬病免疫措施扎实,效果确实;上海属于狂犬病的自然疫源地,流浪犬未构筑有效免疫屏障,不足以阻断病毒在群内的传播,是当前上海狂犬病流行的最大风险点,建议进一步强化流浪犬的免疫研究和收容管理。
- 夏炉明杨显超龚国华王建刘健鞠厚斌吴秀娟陶田谷晟于讳茹李凯航卢军李增强朱晓英陈伟锋常晓静吴嘉文赵洪进
- 关键词:免疫状况
- 2021-2023年上海市猪伪狂犬病净化监测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为了解后非洲猪瘟时代上海市种猪场猪伪狂犬病防控净化情况,2021-2023年对上海市14个种猪场共1933份猪扁桃体组织和精液进行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检测,共3108份血清进行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和gB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时间、空间分析。结果显示,2021-2023年监测的14个种猪场PRV病原学检测均为阴性,血清样品PRV gE抗体总阳性率为0.32%,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51%、0.20%和0.27%,场群阳性率分别为7.14%、14.29%和7.14%。统计不同地区种猪场PRV野毒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奉贤区PRV gE抗体阳性率最高,崇明区、浦东新区、嘉定区和江苏大丰区gE抗体均为阴性;从季度分布来看,4个季度的PRV gE抗体阳性率都低于1%,但第一和第二季度样品gE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第三、四季度的;gB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21-2023年监测的14个种猪场gB抗体总体合格率达93.31%,个体合格率分别为96.33%、93.72%和90.26%。此外,不同区及不同季度的种猪场PRV gB抗体的合格率均超过90%,说明疫苗免疫效果良好。结果表明上海市自2014年开展猪伪狂犬疫病净化工作至今,猪伪狂犬病防控净化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 冯桂丹向蒙杨显超杨德全吴秀娟李凯航赵洪进王建
- 关键词:伪狂犬病血清学病原学疫病净化
- 重组酶扩增技术概述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重组酶扩增技术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类等温扩增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核酸检测方法,具有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等优势,在现场快速检测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重组酶扩增技术的技术原理、优点和难点,重点阐述了其在病毒、细菌、寄生虫及其他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重组酶扩增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 陈兴浩李鑫沈海潇张校培徐丽娜张鹤平葛菲菲杨显超刘健白艺兰王建杨德全赵洪进
- 上海市定点监测猪群伪狂犬病病原学调查与病毒分离鉴定被引量:8
- 2019年
- 为了解上海市定点监测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对2014—2015年来自兽医疾病诊断中心、种猪场、屠宰场和规模场的1 863份样品进行PRV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48份PRV核酸阳性,总阳性率为2.6%(48/1 863),其中2014年为4.3%(39/898),2015年为0.9%(9/965),呈现大幅下降趋势,表明上海市通过加强PR免疫,淘汰散养和中小型养殖场,加强种猪场PR净化等措施,使本市猪群的PRV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对部分阳性样品用BHK-21细胞进行PRV分离鉴定,共获得12株病毒,并对其中1株毒株进行了病毒毒价测定,获得了稳定的毒价,这为下一步的动物试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 鞠厚斌杨德全葛菲菲刘健李鑫杨显超齐新永邓波王建周锦萍
-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病原学调查病毒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