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林
- 作品数:12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参数确定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基于国际水协会(IWAQ)提出的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1),文章对活性污泥法数学模型参数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遗传算法在数学模型参数确定中的应用。并运用Matlab软件编写遗传算法程序确定SFBR简化模型参数,最后通过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对遗传算法搜索结果进行检验。模拟结果表明,经遗传算法确定的参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 姚创邵友元杨忠林
- 关键词:活性污泥数学模型遗传算法MATLAB
- 万寿菊中叶黄素的提取及抗氧化研究
- 本文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测定万寿菊中叶黄素、黄酮和多酚等功能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万寿菊花中叶黄素、黄酮和多酚的含量因产地不同而差异较大;万寿菊根、茎、叶、花中几种功能性成分的含量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万寿菊花中功能性成分含量...
- 杨忠林
- 关键词:万寿菊叶黄素抗氧化活性
- 文献传递
- 生物废水处理中除磷机理及工艺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介绍了生物废水处理的PAO除磷机理和DPB除磷机理,讨论了基于这两种机理的几种典型工艺,分析了其优缺点,提出了生物废水除磷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展望了生物废水除磷工艺的发展方向。
- 邵友元姚创汪义勇李卫谭圣君杨忠林
- 关键词:生物除磷生物废水处理SBR工艺
- HRT及EPS对ABR中污泥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分别测定4个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反应器的处理性能及污泥特性结果表明:随着HRT由40.0 h减小到25.0 h,反应器第1格室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及其与混合液中总的悬浮固体浓度(MLSS)之比、最大比产甲烷活性都显著下降,但缩短HRT对较后的格室污泥性能的影响沿水流方向逐渐减小。而且,污泥中疏松层胞外聚合物(LB-EPS)及其多糖的量与最大比产甲烷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87),表明EPS产生有利于ABR在负荷冲击下维持较好的污泥活性。因此,采用ABR能够高效而稳定地处理PTA废水。
- 杨忠林钟中韩萍芳吕效平
- 关键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厌氧污泥水力停留时间胞外聚合物
- 万寿菊中叶黄素的生产技术及应用被引量:12
- 2007年
- 介绍了万寿菊中叶黄素研究开发现状、化学组成、应用,探讨了万寿菊中叶黄素的提取和纯化方法,展望了万寿菊中叶黄素的开发应用前景。
- 邵友元杨忠林陈莹李卫谭圣君姚创
- 关键词:万寿菊叶黄素
-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PTA废水及其相分离特性被引量:5
- 2012年
- 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废水的启动及相分离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62 d的运行,反应器在(35±1)℃、水力停留时间40 h、容积负荷3.60 kg/(m3.d)的条件下,最大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ABR启动成功。沿着水流方向,不同格室中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依次减小,CH4含量不断增加,且污泥中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VSS)及其与总悬浮固体浓度(TSS)之比、产甲烷活性和辅酶F420不断增大,ABR中显示出显著的厌氧微生物相分离特性。
- 杨忠林钟中韩萍芳吕效平
- 关键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生物处理
- 冲击负荷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废水,研究冲击负荷对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经过110 d的运行,在容积负荷为3.60~5.76 kg/(m3.d)条件下,ABR反应器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为67%~81%,表明ABR反应器处理PTA废水具有较高的处理效能和运行稳定性。冲击负荷过程中,第1格室COD去除率显著减小,而其他格室COD去除率均略有增加;此外,沿着水流方向各格室中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ORP)依次减小,pH依次增加,表明ABR反应器的分室化结构为PTA废水处理提供了良好的厌氧相分离环境和运行稳定性。
- 钟中杨忠林吕效平韩萍芳
- 关键词:厌氧折流板反应器PTA废水
-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提取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09年
- 文章论述了国内外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进行天然产物提取的开发利用现状、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具有的优越性、以及在现代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并通过实验考察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和叶黄素提取量上都优于传统溶剂提取法。最后对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于天然产物提取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 杨忠林邵友元姚创
- 关键词:超临界CO2萃取
- CO_2超临界萃取叶黄素工艺条件的优化控制被引量:4
- 2011年
- 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方法探讨了从万寿菊中提取叶黄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影响叶黄素萃取的因素为:时间>温度>压力>CO2流量;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3h,萃取压力25MPa,温度55℃,CO2流量10L.h-1,分离罐Ⅰ温度42℃,压力11MPa,分离罐Ⅱ温度38℃,压力同储罐。在该优化工艺条件下,可萃取叶黄素824mg.(100g)-1原料,提取率达95.7%。
- 徐平如杨忠林邵友元
- 关键词:万寿菊超临界萃取叶黄素
- 高纯大豆卵磷脂新生产工艺被引量:2
- 2007年
- 对从大豆油脚中制备高纯度卵磷脂新工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微滤膜脱色除杂、金属盐沉淀分离和柱层析纯化等耦合新工艺,使产品含量达到97%以上。对乙醇浸提卵磷脂及柱层析纯化工艺条件进行了重点讨论,得出乙醇浸提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室温、乙醇浓度85%、pH值10.0、浸提时间30min、浸提次数3次、料液比1∶3。
- 邵友元谭圣君李卫姚创杨忠林
- 关键词:大豆卵磷脂纯化柱层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