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德银

作品数:65 被引量:370H指数:13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科院科研基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1篇棉花
  • 14篇栽培
  • 13篇抗虫
  • 12篇基因
  • 11篇移栽
  • 11篇抗虫棉
  • 10篇育苗
  • 9篇生长发育
  • 9篇麦后
  • 8篇移栽棉
  • 8篇棉铃
  • 7篇转基因
  • 7篇转基因抗虫
  • 7篇麦后移栽
  • 7篇基因抗虫棉
  • 7篇高品质棉
  • 6篇栽培技术
  • 6篇麦后移栽棉
  • 6篇成铃
  • 5篇氮肥

机构

  • 62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兴化市农业技...
  • 1篇大丰市农业局

作者

  • 65篇杨德银
  • 62篇徐立华
  • 33篇何循宏
  • 27篇杨长琴
  • 21篇李国锋
  • 19篇陈祥龙
  • 18篇张培通
  • 18篇李秀章
  • 10篇李大庆
  • 9篇徐红兵
  • 7篇郑春宁
  • 4篇刘瑞显
  • 4篇钱大顺
  • 4篇黄骏麒
  • 4篇倪金柱
  • 4篇殷剑美
  • 3篇邹方刚
  • 2篇季春梅
  • 2篇史伟
  • 2篇娄登仪

传媒

  • 13篇江苏农业学报
  • 13篇中国棉花
  • 1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0篇棉花学报
  • 8篇江西棉花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6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麦后移栽棉生理特性及调控技术——Ⅱ.成铃速率与铃数的关系及密度的调节效应被引量:3
1990年
将麦后移栽棉开花期分成四个时段:7月31日以前、8月1~15日、8月16~31日及9月1~10日。灰色关联分析表明,1988、1989年均以8月1~15日的成铃速率(个/亩/日)对亩有效铃数的关联程度最大。因此,提高8月1~15日成铃速率是麦后移栽棉增加亩有效铃数的关键。 密度对8月1~15日成铃速率有明显的调节效应。1988、1989年均以4600~4800株/亩左右,8月1~15日成铃速率最大,因而产量也最高.在一定密度范围内,8月1~15日成铃速率取决于每亩总光合面积和总光合生产量。
李大庆徐立华郑春宁倪金柱王振中杨德银
关键词:移栽期生理特性
留叶枝棉花的成铃规律被引量:28
2002年
试验设置留叶枝 (简化栽培 )处理 ,以去叶枝 (常规栽培 )为对照 ,研究留叶枝棉花的成铃规律。结果表明 :棉花留叶枝有利于早发、早结铃 ,8月 5日前成铃率比去叶枝处理高 8 38个百分点 ;留叶枝棉果枝成铃与去叶枝棉果枝成铃相比 ,单铃籽棉重、单铃铃壳重、铃壳比、单铃种子数和衣分均无明显差异 ;留叶枝棉花的叶枝成铃期后延 ,成铃大多集中在光照富照期内 (7月 2 1日~ 8月 2 0日 ) ;留叶枝处理中叶枝铃重明显低于果枝铃 ,叶枝铃全生育期平均铃重为 3 5 7g ,比果枝铃 4 5 6g低 2 7 73%。
徐立华何循宏李国锋杨德银
关键词:棉花留叶枝成铃规律简化栽培技术
麦后直播棉生物学产量、群体叶面积对皮棉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1993年
棉花麦后直播种植方式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优势,但由于播种迟,生育期短,丰产难度较大。该研究以设置不同密度作为调节棉田群体结构的手段,通过灰色关联和回归分析,揭示棉花在麦后直播条件下生物学产量、叶面积指数变化与皮棉产量的关系,为其丰产栽培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棉田生物学产量是麦后直播棉丰产的潜力所在;调节叶面积指数变化动态,使其苗、蕾期增长快,8月中旬达到高峰(叶指3—3.5),实现棉花库、源旺盛期与当地最佳光热资源期三者间协调同步,这是麦后直播棉丰产之关键。
李大庆徐立华郑春宁陈祥龙杨德银
关键词:麦后直播皮棉产量叶面积
不同密度对科棉1号成铃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李国锋徐立华何循宏杨德银
关键词:种植密度生长发育
陆地棉品种间杂种苏杂16棉铃发育动态研究被引量:22
1996年
棉铃发育过程中,苏杂16单铃子棉主的提高表现为二个方面:一是纤维干重的增加,1991~1992两年平均增加10.0%;二是种子重量的提高,两年平均单铃种仁重增加9.4%。单铃纤维干重的增长与棉铃对位叶大小呈正相关关系,与棉铃对位叶中全N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该杂文组合在棉铃发育过程中表现了较强的“源”“库”生理优势,光合产物积累多,营养物质运转快是该组合获得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
徐立华钱大顺陈祥龙张香桂杨德银
关键词:陆地棉品种间杂种苏杂16棉铃发育杂交
转Bt基因抗虫棉"33B"的源库特征被引量:4
2002年
 以转Bt基因抗虫棉"33B"及对照品种"泗棉3号"为材料,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的源库特征。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33B源器官的生长呈前期缓慢,中后期旺盛的趋势,且叶源质量明显优于常规棉泗棉3号,表现较强的叶源生理优势;33B成铃期后延且集中,单铃库容量较泗棉3号小,但单株库容量大,结铃多,有较高的库容优势。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单株结铃多是转Bt基因抗虫棉33B增产的主要原因。33B虽然源库基本协调,但叶片、铃壳贮存的营养物质向纤维输送速度较缓,部分贮存物质被滞留在叶片和铃壳中,铃期相对较长,铃壳率较高;营养物质流向种子偏多,导致单铃重减轻,衣分下降。针对转Bt基因抗虫棉33B的源库特征,提出适期迟播,增加密度,促进早发,适度化调,增施微肥等调控技术。
徐立华李国锋何循宏杨德银陈祥龙
关键词:转BT基因抗虫棉源库特征库容
无土育苗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被引量:10
2006年
通过无土育苗棉花与常规育苗棉花移栽后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点的比较,结果表明,无土育苗棉花移栽后缓苗期推迟,棉苗偏小,蕾铃期营养生长量亦偏小,单株果枝、果节量偏低,棉花铃重相对较低;无土育苗棉花的优质铃成铃率较高,盛铃期后成铃速率高,持续时间长,结铃多,产量高;同时,棉花无土育苗技术具有省工节本效应。2005年试验中,无土育苗棉花前期活棵慢,发苗迟,苗间差异大。9号台风以后,秋桃成铃率降为最低,表明其根系比较浅,抗御干旱和雨涝的能力较差。
张培通徐立华杨长琴杨德银
关键词:棉花无土育苗生长发育
涝渍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被引量:26
2008年
在棉花盛花期的不同时段对不同品种设置淹水处理试验,研究淹水对棉花产量、产量构成及其形成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淹水后成铃减少是涝渍导致棉花减产的主要原因;淹水能抑制棉铃发育及纤维发育,导致铃重和衣分降低,严重影响产量。棉花盛花期内,涝渍灾害发生越迟产量损失越大。淹水对单铃籽棉干重的抑制作用一般在棉株受淹后10 d开始表现,淹水解除后持续约20 d。开花后10 d左右的棉铃受淹后恢复期很短,对铃重影响最大;刚开始发育的棉铃受淹后恢复期较长,对铃重的影响相对较小;淹水对已处于纤维加厚高峰期棉铃的籽棉干重增长抑制作用较小。淹水对棉纤维干重增长的抑制作用与其对棉铃籽棉干重影响的趋势相似。
张培通徐立华杨长琴杨德银
关键词:棉花涝渍灾害
麦后直播棉与移栽棉开花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1992~1993年选用不同熟性的棉花品种大麦后直播和移栽,比较研究其开花量和强度分布。结果表明,早熟品种的开花启动期较早,持续天数较长,而麦后直播棉的开花持续天数比移栽棉短15天左右,同步性较差,指标A和3均明显低于移栽棉;麦后直播棉累积花量也明显低于麦后移栽棉,开花强度高峰期迟10天左右,且峰值较低;同一种植制度下各品种的产量并不直接取决于花量,其间存在着落花(铃)率这一速率变量起反馈调节作用,高产栽培应设法降解该反馈环对成铃和产量的负向效应。
陈祥龙李大庆徐立华郑春宁杨德银
关键词:麦后直播麦后移栽开花
棉花叶枝发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1
1999年
棉花叶枝的发生受品种、密度、肥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低位叶枝发生量占总叶枝量的70%以上。棉花留叶枝对主茎生长,果枝、果节的发生以及单株主茎成铃有明显的抑制效应。而对群体果节及总铃数有显著的补偿效应,且在一定的密度和肥水条件下,棉花留叶枝的补偿效应大于抑制效应。叶枝成铃比主茎成铃时段后延,成铃大多集中在全年光照富照期内的7月下旬~8月下旬,从而增加了优质铃比例,有利提高纤维品质。
徐立华陈祥龙李秀章何循宏杨德银
关键词:棉花叶枝生物学特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