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骅
- 作品数:23 被引量:110H指数:5
-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13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临床给予关节镜辅助下内侧支持带紧缩、外侧支持带松解及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经过14个月的随访,11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髌骨恢复良好,关节功能正常;与术前相比,Lysholcm膝关节评分及Tegner活动评分明显改善,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侧支持带紧缩、外侧支持带松解及胫骨结节内移抬高手术可有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朱道信肖诗梁刘振逾陈霞光杨康骅陈少健
- 关键词:关节镜复发性髌骨脱位微创疗效
- 一种运动医学用腿部关节锻炼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动医学用腿部关节锻炼装置,涉及康复器材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滑动设置第一电动伸缩杆,第一电动伸缩杆顶部固定安装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左侧安装有靠背,靠背上固定安装按摩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右侧安装有...
- 杨康骅桂金杰
- 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术后近期姿态稳定与本体感觉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对术后近期姿态稳定与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8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比较两组星形偏移平衡动态测试结果、本体感觉恢复程度。结果术前两组星形偏移平衡动态测试后外侧方向相对位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及对照组星形偏移平衡动态测试后外侧方向相对位移距离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星形偏移平衡动态测试后外侧方向相对位移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15°测试角度及75°测试角度的健侧和患侧被动角度重现偏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15°、75°两个测试角度的患侧被动角度重现偏差度高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健侧15°测试角度及75°测试角度被动角度重现偏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侧15°测试角度及75°测试角度被动角度重现偏差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可有效提升患者术后近期姿态稳定性,促进本体感觉恢复。
- 杨康骅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富血小板血浆本体感觉
-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康复被引量:26
- 2012年
-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膝关节内骨折,常伴内外侧副韧带、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发病率、致残率较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但单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并不满意。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多,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复位丢失、畸形愈合、关节强直、创伤性关节炎等,术后早期积极正确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及治疗并发症,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 杨康骅戴闽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康复
- VEGF抗体抑制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通过观察局部注射VEGF及VEGF抗体对小鼠植骨气囊模型中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影响,探讨VEGF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取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取出的金属关节假体柄,参照真空球磨法体外制备磨损颗粒,PBS配制成浓度为10 mg/mL颗粒悬液。取8~10周龄雌性昆明小鼠50只,体重约25 g。10只作为气囊植骨模型颅骨供体。剩余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颗粒组(B组)、VEGF刺激组(C组)和VEGF抑制组(D组);小鼠背部皮下注射无菌空气制备气囊,第8天切开气囊植入颅骨骨片,制备植骨气囊模型。于植骨后第1天B、C、D组气囊内注入0.5 mL颗粒悬液,A组注入0.5 mL PBS。气囊制备期间第6、7天及植骨后隔天,C、D组气囊内分别注射0.2 mL重组人VEGF和Bevacizumab溶液,A、B组注射0.2 mL生理盐水。植骨2周后取囊壁连同骨片行HE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及ELISA检测。结果各组小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大体观察见A组气囊红肿程度轻,新生血管少;B、C、D组气囊明显红肿,可见较多渗出及新生血管,其中C组最重,B组次之,D组介于A、B组间。组织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发现,B组囊壁明显炎性反应及骨溶解,囊壁厚度、细胞密度及TNF-α、IL-1β、VEGF表达均较A组明显增加(P<0.05);C组囊壁炎性反应及骨溶解最显著,以上观察指标均高于B组(P<0.05);D组囊壁亦可见炎性反应及骨溶解,但以上指标均低于B组(P<0.05),高于A组(P<0.05)。结论 VEGF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中具有促进炎性反应及骨溶解作用,局部给予VEGF抗体可抑制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
- 戴闽钟艳春宗凌杨小刚程明杨康骅
- 关键词: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VEGFVEGF抗体骨溶解
- 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分析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于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中的效果。方法 将9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数字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单纯接受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在术后经阿仑膦酸钠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情况及骨密度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3个月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评分均升高,但术后1 w、1个月两组髋关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双侧骨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BALP、BMP-2显著高于对照组,TRAP、CTX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在经后外侧改良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服用阿仑膦酸钠,能提高术后远期效果,增加骨密度量。
- 杨康骅朱道信罗志环肖诗梁
- 关键词:半髋关节置换术阿仑膦酸钠移位股骨颈骨折
- 肩关节镜带线锚钉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疗效和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对肩关节镜带线锚钉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疗效和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患者84例,按先后序列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患者使用肩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改良Bristow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疗效、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UCL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展90°位外旋角度、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内固定术在进行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李正南王一海罗志环杨康骅杨康华陈剑平肖诗梁
- 关键词:疗效关节功能并发症
-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个性化康复治疗被引量:30
- 2012年
- [目的]研究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通过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的疗效。[方法]随访2008年5月~2010年5月肱骨远端骨折103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对照组50例,术后采取固定、传统康复等常规治疗;康复组53例,根据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进行康复治疗。对其进行随访问卷调查,X线片检查,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评估术后1、3、6个月的肘关节功能。[结果]随访时间1年。按照Mayo评分,康复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1、3、6个月分别为85%、91%、9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82%、88%(P<0.05)。[结论]根据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进行康复治疗对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有效。
- 戴闽杨康骅艾江波帅浪
-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运动康复
-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 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5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方法,并总结经验.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58例患者经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后,优16例(27.6%),良27例(46.6%),可10例(17.2%),差5例(8.6%),优良率为74.1%.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并发症较少,且能有效促进患者早日恢复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朱道信钱锐曾广轩罗志环刘青林杨康骅邓刚
-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 断层DR摄片在股骨颈骨折术后骨愈合的临床应用研究
- 2018年
- 目的:分析断层DR摄片在股骨颈骨折术后愈合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3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断层DR摄片成像和普通X线成像对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骨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对两种诊断方式中股骨颈图像的质量和骨愈合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相关图像采集。术后3个月,断层DR摄片图像优良率为70.00%(21/30),普通X线片优良率为43.33%(13/30),断层DR摄片明显高于普通X线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断层DR摄片图像优良率为83.33%(25/30),明显优于普通X线片[50.00%(15/30)](P<0.05);术后12个月,断层DR摄片和普通X线片图像优良率分别为93.33%(28/30)和53.33%(16/30),断层DR摄片技术诊断效果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诊断股骨颈骨术后骨愈合中,断层DR摄片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是X线摄片的先进方式。
- 杨康骅桂金杰余芳周建国吴海生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骨折愈合X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