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诱发电位
  • 3篇视觉诱发
  • 3篇视觉诱发电位
  • 2篇视敏度
  • 2篇数学模型
  • 2篇敏度
  • 1篇单眼
  • 1篇电生理
  • 1篇毒性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多焦
  • 1篇多焦视觉诱发...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烟毒
  • 1篇眼电生理
  • 1篇眼外伤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血管
  • 1篇荧光血管造影

机构

  • 7篇四川大学华西...
  • 5篇四川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杜采凤
  • 5篇张志威
  • 5篇邓振华
  • 4篇陈晓刚
  • 4篇刘陇黔
  • 2篇易旭夫
  • 1篇包力
  • 1篇幸宇
  • 1篇扬涛
  • 1篇杜显刚
  • 1篇王晓悦
  • 1篇孟丹
  • 1篇王建文
  • 1篇曾丽芳
  • 1篇常云峰
  • 1篇周晓蓉

传媒

  • 2篇法医学杂志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全国第七次法...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全视野视网膜电图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进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F-ERG)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分析其在F-ERG及OCT上的特异性表现。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10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RP的患者37例(74只眼)及正常志愿者38例(76只眼)分别行F-ERG及OCT检查,分析其在F-ERG及OCT检查中的差异。结果 RP患者F-ERG中暗适应0.01 ERG b波潜伏时为(73.24±6.42)ms、b波振幅为(22.87±22.48)μV;暗适应3.0 ERG a波潜伏时为(24.57±6.30)ms,a波振幅为(35.45±25.54)μV,b波潜伏时为(48.19±8.18)ms,b波振幅为(119.47±50.89)μV;明适应3.0 ERG a波潜伏时为(21.01±4.86)ms,a波振幅为(12.59±13.43)μV,b波潜伏时为(38.43±5.00)ms,b波振幅为(27.19±38.12)μV。正常志愿者F-ERG中暗适应0.01 ERG b波潜伏时为(72.63±3.49)ms、b波振幅为(86.36±21.57)μV;暗适应3.0 ERG a波潜伏时为(22.88±1.62)ms,a波振幅为(210.74±43.57)μV,b波潜伏时为(42.59±2.60)ms,b波振幅为(398.29±62.42)μV;明适应3.0 ERG a波潜伏时为(16.61±0.87)ms,a波振幅为(54.26±19.64)μV,b波潜伏时为(33.29±1.11)ms,b波振幅为(176.98±63.44)μV。两组之间除了暗适应0.01 ERG b波潜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48),其余各种反应之间a、b波的潜伏时及振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P患者OCT所示以黄斑中心凹为圆点直径1 mm范围视网膜厚度为(218.66±74.14)mm,3 mm范围为(275.03±47.85)mm,6mm范围为(247.37±46.44)mm;正常志愿者OCT所示以黄斑中心凹为圆点直径1 mm范围视网膜厚度为(250.38±15.79)mm,3 mm范围为(323.64±17.26)mm,6 mm范围为(283.44±12.50)mm;两组之间的差异在各个范围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P患者在F-ERG上表现出各个反应的潜伏时延迟振幅降低,OCT上表现出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厚度变薄。因此,F-ERG和OCT可以有效地评价RP患者黄斑区及周边视网膜的功能,可作为诊断RP疾病的有效方法。
包力王晓悦杜采凤孟丹刘陇黔
关键词: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振幅视网膜厚度
单眼脉络膜结核瘤1例被引量:2
2003年
杜采凤张志威扬涛
关键词:链霉素
眼部拳击伤158例分析
2003年
张志威陈晓刚杜采凤邓振华杜显刚易旭夫幸宇
关键词:眼外伤拳击伤致伤机理视功能
建立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推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后视敏度的数学模型
2006年
目的:探讨运用视觉诱发电位推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敏度的方法及价值。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门诊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病例42例42眼进行黑白方格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刺激时间频率2.9Hz、对比度100%,采用117、59、28、14、7s大小的5个不同空间频率,记录各阈刺激时P1波潜伏期与波幅,采用直线相关与回归等统计分析。结果:阈刺激空间频率(X)与视敏度的对数值(Y)之间关系密切,两者之间的数学模型为Y!=-0.114-0.010X(r=0.756,P﹤0.01),通过PRVEP推算的视敏度与平均视敏度之间无差别(P>0.05)。阈刺激时PRVEPP1波潜伏期(X)与视敏度(Y)的对数值存在较好相关性,回归方程如下:Y!=-1.485+0.008X(r=0.621,P﹤0.01)。结论:在常规眼科检查的基础上,应用PRVEP阈刺激空间频率与视敏度关系的数学模型估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后视敏度有利于客观、准确地判断视功能障碍的程度。
张志威王建文邓振华杜采凤刘陇黔陈晓刚
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视敏度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建立PRVEP空间频率与视敏度间的数学模型
<正> 目的探讨运用不同空间频率下阈刺激视觉诱发电位相关指标推算视敏度的方法及价值。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门诊钝性眼外伤病例98眼进行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分为视神经损伤、外伤性白内障、外伤性瞳孔散大、视网膜损伤...
张志威杜采凤陈晓刚刘陇黔易旭夫邓振华
文献传递
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在客观视野评估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05年
视野检查是法医临床学视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VEP,multi-focalvisuale-vokedpotential)技术能精确、敏感、快速、客观地检测视野。笔者结合国内外文献,对mVEP的刺激、记录、分析方法及其在视野评定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周晓蓉邓振华常云峰陈晓刚刘陇黔杜采凤
关键词: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眼电生理法医临床学
烟毒性弱视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探讨
2004年
目的 研究烟毒性弱视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方法 检验对象为 36例 72眼烟毒性弱视患者 ,视力数指~ 0 .8,眼科常规检查无明显病变。检测条件 :视刺激为黑白棋盘格 ,空间频率 1°2 2′视角 ,时间频率 2 .9Hz ,对比度10 0 % .结果  72眼中 32眼P VEP无波 ,4 0眼P10 0潜伏期延迟。结论 研究说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是诊断烟毒性弱视特别是早期眼底正常的一种好方法。
张志威杜采凤邓振华曾丽芳
关键词:烟毒弱视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