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琼

作品数:129 被引量:277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金属学及工艺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8篇基因
  • 23篇病毒
  • 16篇细胞
  • 14篇结核
  • 14篇肝炎
  • 13篇酶链反应
  • 13篇聚合酶
  • 13篇聚合酶链反应
  • 12篇多态
  • 12篇多态性
  • 12篇乙型
  • 12篇乙型肝炎
  • 12篇合酶
  • 12篇杆菌
  • 11篇PCR
  • 9篇血管
  • 8篇血清
  • 8篇耐药
  • 7篇蛋白
  • 7篇球菌

机构

  • 123篇四川省人民医...
  • 10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华西医科大学...
  • 4篇川北医学院
  • 4篇四川省卫生管...
  • 4篇成都铁路局
  • 4篇南充市中心医...
  • 3篇川北医学院附...
  • 3篇泸州医学院
  • 3篇四川大学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内江市第二人...
  • 3篇宜宾市第二人...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四川省劳动卫...
  • 2篇自贡市第一人...
  • 2篇四川省医学科...
  • 2篇成都市第八人...
  • 2篇四川省医学科...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127篇杜琼
  • 30篇杨明清
  • 20篇黄文芳
  • 19篇杨正林
  • 18篇张丁丁
  • 18篇张玲英
  • 14篇邓君
  • 13篇喻华
  • 13篇刘华
  • 12篇饶绍琴
  • 11篇林婴
  • 8篇刘小琦
  • 8篇杨洋
  • 7篇钟亚玲
  • 6篇颜英俊
  • 6篇陶剑虹
  • 6篇洪华
  • 6篇黄文方
  • 5篇曾昭惠
  • 5篇刘祥琴

传媒

  • 9篇四川省卫生管...
  • 8篇医学科技
  • 7篇四川医学
  • 7篇实用医院临床...
  • 4篇中国实验诊断...
  • 4篇西部医学
  • 3篇江西医学检验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广西医学
  • 3篇华西医学
  • 3篇川北医学院学...
  • 3篇职业卫生与病...
  • 3篇现代检验医学...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淮海医药
  • 2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陕西医学检验
  • 2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贵州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08
  • 3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 15篇2004
  • 10篇2003
  • 13篇2002
  • 11篇2001
  • 11篇2000
  • 6篇1999
  • 6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53途径在辛伐他汀诱导K56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处理后的P53通路和细胞周期的分子水平变化,以说明P53途径在辛伐他汀抑制K562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和用辛伐他汀处理K562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辛伐他汀作用后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变化,用RT-PCR检测P53通路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LDP法检测P21蛋白变化的水平。结果辛伐他汀能使K562细胞停滞在G0/G1期,明显诱导K562细胞凋亡,大多数P53通路基因和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出现差异表达。P21蛋白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上调。结论P53通路可能在辛伐他汀诱导的K56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发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周定安黄文芳刘文胥国强杜琼赵慎许毅
关键词:K562细胞P53通路凋亡
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Ⅱ一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M2 3 5T)、血管紧张素Ⅱ一型受体AT1 R(A1166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四川籍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RFLP)方法分析人类白细胞染色体DNA中AGT、AT1 R基因多态性。结果 :12 2例EH病例组与 87例正常对照组AGT等位基因频率T、M分别为 :T :0 .82 8vs 0 .661,M :0 .172vs 0 .3 3 9。AT1 R等位基因频率A、C分别为 :A :0 .968vs 0 .989,C :0 .0 3 2vs 0 .0 11。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EH病例组AGT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和TT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 =11.7,P <0 .0 1和 χ2 =15 .6,P <0 .0 1)。结论 :AGT基因多态性与EH密切相关 ;而AT1 R基因多态性与EH无关。
林婴杨明清尹一兵黄文芳陶建虹杜琼邓君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原受体基因多态性原发性高血压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sFas、sFasL和IL-18水平及意义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血中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配体 (sFasL)和白细胞介素 18(IL 18)水平及意义。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 70例RA患者血中sFas、sFasL、IL 18和类风湿因子 (RF)、C 反应蛋白 (CRP)含量。结果 RA患者sFas、sFasL、IL 18、RF、CRP含量分别为 ( 3.75± 1.79)ng/ml、( 12 15± 10 17)pg/ml、( 6 6 .6± 4 9.6 ) pg/ml、( 4 87±6 6 1)IU/ml、( 2 .75±4 .14 )mg/dl,与对照组 [( 2 .37± 1.2 9)ng/ml、( 4 43± 2 4 5 ) pg/ml、( 32 .2± 2 0 .5 ) pg/ml、<30IU/ml、<0 .0 1mg/dl]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sFasL与CRP、RF呈正相关 (r =0 .5 36 ,r =0 .394 ,P <0 .0 5 ) ,sFas与IL 18呈正相关 (r =0 .80 8,P <0 .0 1)。结论 sFas、sFasL、IL
张玲英洪华叶长宁杜琼杨明清
关键词:血清学检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速率散射比浊法
尖锐湿疣鳞状细胞癌变6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尖锐湿疣鳞状细胞癌变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6例尖锐湿疣继发鳞状细胞癌变病例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龟头或外阴尖锐湿疣久治不愈,HPV基因亚型检测4例为高危型16/18型,病理组织切片显示,Ki-67强阳性表达,P53蛋白高表达。结论有慢性迁延病史的尖锐湿疣患者,结合病理组织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有助于判断有无鳞状细胞癌变。
李志清杜琼董丹丹潘宁
关键词:乳头瘤病毒尖锐湿疣
乳头瘤病毒、单疱病毒感染及其与宫颈癌前病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R-HPV,HPV6、11)、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Ⅱ)感染及其-9宫颈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1876份宫颈细胞学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测定HR—HPV,HSV-Ⅱ和HPV6、11的核酸,并对其宫颈组织进行细胞学检测。结果18—25岁、26—35岁、36—55岁组HPV6、11感染率分别为7.68%、4.09%和2.94%,HR—HPV感染率分别为11.61%、11.78%和9.96%,HSV—Ⅱ感染率分别为3.53%、3.11%和3.19%。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HR—HPV感染率分别为:未出现异常细胞(NILM)4.19%(68/1621),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55.85%(64/115),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83.99%(42/50),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92.85%(39/42),鳞状细胞癌(SCC)100%(3/3)。宫颈细胞学异常组HR—HPV与HPV6、11合并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HPV6、11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高而下降,HR—HPV感染率-9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HPV6、11感染率存在年龄差异性,HR—HPV和HPV6、11混合感染更易导致宫颈癌前病蛮.
阮艳秋刘伟平殷明刚杜琼
关键词:HPV6HPV宫颈癌
核因子-κBp50和P16^INK4A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最常见于HPV6、11型感染。国内外研究表明CA可发生癌变,因此尖锐湿疣与癌变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尖锐湿疣组织中核因子(NF)-κBp50和P16^INK4A表达进行了研究,以便进一步了解尖锐湿疣的发病机制。
谭超路永红和玉仙杜琼李文竹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P16^INK4A
以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为分子基因标志检测白血病微量残留病
2001年
目的:探讨以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为白血病克隆的分子基因标志,检测白血病微量残留病,并预测预后的可能性。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DNA,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9例急性白血病和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患者的降钙素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对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阳性者,以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为白血病克隆的分子基因标志,应用PCR技术定期追踪检测骨髓微量残留病。结果:20例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均存在微量残留病。完全缓解后微量残留病持续阳性或转阴后再次出现阳性,提示将发生骨髓复发,能提早2~11个月预示疾病的复发。微量残留病较早转阴并持续长期阴性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结论:以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为白血病克隆的分子基因标志,应用PCR 技术能起到监测白血病骨髓微量残留病的作用,为预测白血病的预后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唐义平邓承祺杜琼李戈张晋琳缪世锟
关键词:微量残留病降钙素基因高度甲基化白血病
端粒酶活性在诊断神经胶质瘤中的应用
2004年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TRAP)方法检测胶质瘤病例67例,其中Ⅱ级组30例,阳性8例(26.7%);Ⅲ级组16例,阳性11例(68.7%);Ⅳ级21例,阳性17例(80.9%)。结果67例胶质瘤中36例(53.7%)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阳性率随肿瘤级别增高而增(P<0.05)。结论胶质瘤瘤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阳性率随肿瘤级别增加而增高。
杜琼宋林红王勇腾飞鹏颜英俊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端粒酶
尖锐湿疣鳞状细胞癌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鳞状细胞癌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尖锐湿疣鳞癌变的临床特征,病理改变,病毒基因亚型分布,与同期首诊、单纯性尖锐湿疣相比较。结果尖锐湿疣鳞癌变病程长(平均31m),首诊、单纯性尖锐湿疣病程较短(平均3m);病理切片显示前者核硝酸银染色硝酸银颗粒/核面积比显著大于后者;首诊、单纯性尖锐湿疣感染的HPV基因亚型主要为低危型6/11型,尖锐湿疣鳞癌变感染的HPV基因亚型主要为高危型16/18型。结论尖锐湿疣鳞状细胞癌变在病程,病理,病毒基因亚型上显著区别于首诊、单纯性尖锐湿疣。
李志清杜琼宋林红杨映云赵蓉平杨州
关键词:乳头瘤病毒尖锐湿疣癌变鳞状细胞
过敏性紫癜患者sVCAM-1、TNFα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sVCAM 1、TNFα在过敏性紫癜 (HSP)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分析 (ELISA)法检测 6 2例HSP患者血浆sVCAM 1、TNFα含量。结果 HSP急性期患者血浆sVCAM 1、TNFα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 ,而HSP缓解期患者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且sVCAM 1与TNFα呈正相关。结论 sVCAM 1、TNFα可能参与HSP血管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血浆sVCAM 1、TNFα检测有助于对HSP病情发展作出判断。
张丁丁杜琼杨洋叶长宁张玲英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SVCAM-1TNFΑ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