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霞

作品数:243 被引量:1,291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9篇期刊文章
  • 3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0篇糖尿
  • 120篇糖尿病
  • 60篇胰岛
  • 52篇1型糖尿病
  • 45篇细胞
  • 44篇自身免疫
  • 38篇隐匿性
  • 37篇病患
  • 36篇抗体
  • 35篇糖尿病患者
  • 35篇成人隐匿性自...
  • 33篇胰岛素
  • 25篇自身免疫糖尿...
  • 25篇口腔
  • 24篇隐匿性自身免...
  • 22篇成人隐匿性自...
  • 21篇谷氨酸脱羧酶
  • 20篇1型糖尿病患...
  • 17篇自身抗体
  • 16篇膜下

机构

  • 196篇中南大学湘雅...
  • 44篇中南大学
  • 13篇佛山科学技术...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南华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长沙市中心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深圳市儿童医...

作者

  • 236篇李霞
  • 138篇周智广
  • 60篇黄干
  • 43篇杨琳
  • 36篇颜湘
  • 24篇罗说明
  • 23篇凌天牖
  • 18篇彭健
  • 16篇林健
  • 15篇王建平
  • 13篇陈小燕
  • 10篇高义军
  • 10篇肖湘成
  • 10篇谢志国
  • 9篇谢雨婷
  • 9篇唐炜立
  • 7篇何斌斌
  • 7篇向宇飞
  • 6篇蒋铁建
  • 6篇何凌

传媒

  • 33篇中华糖尿病杂...
  • 2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9篇中国糖尿病杂...
  • 1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0篇中华内分泌代...
  • 8篇中国现代医学...
  • 6篇中国医师杂志
  • 5篇临床口腔医学...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实用内科...
  • 4篇中华糖尿病杂...
  • 3篇当代护士(下...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15篇2023
  • 16篇2022
  • 11篇2021
  • 11篇2020
  • 11篇2019
  • 8篇2018
  • 12篇2017
  • 11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0篇2010
  • 13篇2009
  • 11篇2008
  • 12篇2007
  • 11篇2006
2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尿素氮水平尿毒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BUN水平尿毒血清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影响,并探讨尿毒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比色法测定HUVEC上清液NO、MDA的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胞浆iNOS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清液iNOS蛋白水平。结果:尿毒血清各组均可上调HUVEC的MDA生成,且以BUN≥50mmol/L的尿毒血清组对MDA上调最明显(P<0.01);尿毒血清各组可下调HUVEC的NO生成,呈BUN浓度依赖性关系(P<0.01);尿毒血清各组可激活HUVEC的iNOS,诱导细胞生成大量NO,但随着BUN水平的升高,NO、iNOS呈下降趋势,BUN≥50mmol/L尿毒血清组下降显著(P<0.01)。结论:尿毒血清对HUVEC有毒性作用,呈BUN浓度依赖性关系,尤其是BUN≥50mmol/L时,细胞损伤更为加重。
刘丽平彭佑铭李霞贾珂王建文
关键词:内皮细胞一氧化氮丙二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新星奖论文摘要2:PPARγ激动剂对自身免疫糖尿病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
2009年
PPARγ激动剂-格列酮类药物作为胰岛素增敏剂,已广泛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新近发现,格列酮类药物可增加胰岛B细胞的胰岛素颗粒含量,具有潜在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能预防或延缓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动物模型-NOD小鼠发生糖尿病。我们率先对LADA(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发现罗格列酮有助于LADA患者胰岛功能的保护。但其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李霞王安平刘碧莲郑瑛颜湘周智广
关键词:PPARΓ激动剂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胰岛功能论文摘要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对非肥胖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对非肥胖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为历史性队列研究。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于2008至2012年间建立的LADA队列中筛选出10例接受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500~850 mg, 2次/d)的非肥胖LADA患者(双胍组), 同时根据1∶1匹配单用胰岛素治疗的对照组。随访时间共3年, 在基线和随访期间测量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进行混合膳食耐量试验并检测血清空腹C肽(FCP)、餐后1 h C肽(1hCP)、餐后2 h C肽(2hCP)、峰值C肽(CP_(max))、C肽变化量(ΔCP)和C肽曲线下面积(AUCC)以评估胰岛功能。同时每次随访均记录患者的胰岛素用法及用量, 并计算患者每日每千克胰岛素用量。通过重复测量数据协方差分析比较随访期间两组之间代谢指标及胰岛功能的差异。结果在3年随访期间, 双胍组在36个月时SBP较基线有所升高[分别为(123±6)和(114±11)mmHg(1 mmHg=0.133 kPa), P=0.043], 两组BMI、腰围、WHR、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及胰岛素用量较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6个月即出现1hCP较基线显著降低[分别为(462.1±378.9)和(923.6±895.7)pmol/L, P=0.039], 胰岛功能随着随访时间显著衰减。而双胍组到随访24个月时才观测到FCP较基线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96.0±264.2)和(463.9±304.3)pmol/L, P=0.017], 随访终点时双胍组各胰岛功能评价指标较基线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随访12个月时双胍组胰岛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然而到随访24及36个月时, 两组间C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提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可能有助�
武超颜湘杨亚玲黄干向宇飞李霞周智广
关键词:糖尿病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二甲双胍胰岛Β细胞功能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人类主要的死亡原因。2012年全球约有150万人因糖尿病死亡,其中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肌梗死或卒中。关注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安全性,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迫在眉睫。近年来,新型降糖药物层出不穷,探索这些药物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或事件的影响,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霞周智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抑制剂蛋白2葡萄糖转运
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通过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在老年人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系统梳理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理论,为开展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促进活动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总结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并对影响因素及机制按“病因链”逻辑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目前研究多集中反映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普遍较差,而在生活质量的影响路径方面,国内外研究均一致地认同口腔临床状况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起直接影响作用,其他因素起间接影响作用。结论研究工具及研究设计上,国外研究比国内研究更为综合和深入。国内研究近年仍主要停留在横断面研究,而国外近年较多研究利用纵向追踪设计。在影响因素研究上,国外研究对影响因素研究更为全面,对影响机制研究更为量化。国内研究主要关注个人社会人口学因素、健康相关行为和口腔临床状况,而国外研究在此基础上涵盖更多外环境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等。
苏淑文张建明邓瑞冰李霞
关键词: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老年人影响因素
糖尿病连续疾病谱:理念与实践被引量:14
2019年
糖尿病的连续疾病谱学说于2003年提出,即各类型糖尿病[从1型糖尿病、高滴度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低滴度LADA到2型糖尿病]在总体上呈现为一个连续的疾病谱。随后通过胰岛功能、免疫状态、炎症水平、代谢特征、遗传背景等证据均予以证实。该学说的创立,从机制上揭示了临床异质性的原因,从诊断上使多维度精准分型成为可能,从治疗上为制定个体化方案提供指导,从预测上为疾病发展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但目前该学说尚未纳入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不能完全解释糖尿病的异质性,因此该学说仍需进一步完善。
肖扬李霞周智广
关键词:1型糖尿病疾病谱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临床异质性LADA个体化方案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比较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与2型糖尿病(T2DM)血管并发症(包括微血管病变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差异。方法比较203例LADA患者与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及糖尿病家族史匹配的他DM患者24h尿白蛋白、眼底检查或荧光造影、心电图、肌电图、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等方面的差异。结果①微血管病变:LADA患者较T2DM患者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高(39.9%vs.28.6%,P〈0.05),而2组间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大血管病变:LADA患者较T2DM患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低(38.9%vs.55.7%,P〈0.01;33.0%vs.45.3%,P〈0.01),2组间冠心病及脑梗死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ADA患者与T2DM患者血管并发症存在差异:LADA患者糖尿病肾病患病率较高,而高血压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较低。
王晓华周智广李霞黄红光李长罗林健杨琳
关键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53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暴发性1型糖尿病(F1D)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来自全国19家医院的53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与日本的161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章臻翊罗说明李霞杨琳林健颜湘王臻郑超黄干周智广
文献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环氧合酶2组蛋白H3乙酰化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环氧合酶2(COX-2)mRNA表达情况及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乙酰化状态。方法分离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2名正常对照PBMC,实时定量-PCR法检测TNF—α及COX-2mRNA表达情况。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检测TNF—α及COX-2启动子区H3乙酰化状态。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PBMC TNF-α及COX-2 mRNA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增高,分别为正常对照的2.28±0.09倍及2.78±0.26倍(P〈0.05);TNF-α启动子区H3高乙酰化(1.54±0.43比0.97±0.39,P=0.0094);COX-2启动子区H3高乙酰化(1.20±0.58比0.64±0.21,P=0.016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PBMC TNF-α及COX-2启动子区域H3高乙酰化可能导致TNF-α及COX-2基因过表达,从而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侯粲赵明李霞李一君蔺怡陆前进周智广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环氧合酶2单个核细胞
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探讨新诊1型糖尿病(T1DM)患者胰岛自身抗体和其他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或住院的205例新诊断T1DM患者为研究对象,17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瘤相关蛋白-2抗体(IA-2A)和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等胰岛自身抗体,以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21-羟化酶抗体(21-OHA)、组织型转谷氨酰酶抗体(tTGA)等其他器官特异性抗体。对阳性患者进一步检测甲状腺和肾上腺皮质功能,探讨T1DM患者联合检测胰岛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以及合并其他器官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和关联性,并研究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非参数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T1DM患者GADA、IA-2A和ZnT8A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70.2%(144/205)比0.6%(1/170)、42.9%(88/205)比0和30.7%(63/205)比0(0/170)]。(2)T1DM患者TPOA、TGA和21-OHA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4.9%比7.6%、18.5%比5.9%、2.9%比0,χ2=19.493、13.332、3.375,均P<0.05);tTG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1DM患者联合检测GADA、IA-2A和ZnT8A可使阳性率达82.9%。(4)GADA、IA-2A阳性的T1DM患者更易合并TPOA和TGA阳性,IA-2A阳性者容易合并tTGA阳性;拥有2个或更多胰岛自身抗体的患者更易合并TPOA和TGA阳性。(5)T1DM患者合并Graves病的比例高于健康对照(4.4%比0.6%,P<0.05)。结论T1DM患者易合并其他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对胰岛自身抗体阳性、特别是多抗体阳性的T1DM患者,筛查其他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谢志国邬婷李霞黄干周智广
关键词:胰岛自身抗体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