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
- 作品数:7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秦岭松栎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被引量:6
- 2014年
- 为探讨林地土壤生物活性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在火地塘林区选择秦岭中山地带广布的松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林地土壤不同土层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及相关理化指标含量,分析了它们的变异规律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3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4种土壤酶的活性均呈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细菌在土壤微生物群落中占绝对优势,比例高达99%;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氮质量分数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酶的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总体相关性显著。
- 陈军军侯琳李银白娟张硕新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土壤理化性质松栎混交林
- 抚育间伐对松栎混交林碳收支的影响
- 抚育间伐是人为干扰森林生态系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其不仅可以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而且会使林内环境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发生波动。本研究以秦岭中山地带广布的森林类型松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系统群落调查的基...
- 李银
- 关键词:抚育间伐碳密度松栎混交林土壤呼吸
- 文献传递
- 秦岭山地松栎混交林优势草本N,P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5
- 2013年
- 氮(N)和磷(P)是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元素,而植物氮磷(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研究植物的养分利用状况提供了有效途径。研究林下草本优势种叶片N,P元素含量,可为判断其生长限制性元素及探索提高其生产力的途径提供参考依据。以秦岭松栎混交林内优势草本为研究对象,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秦岭山地松栎混交林内草本优势种,分析优势草本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林内草本偶见种较多;优势草本叶中N,P含量和N∶P比的均值分别为(17.51±3.01)mg.g-1,(1.74±0.79)mg.g-1和(11.67±4.01);优势草本叶片中N与P的含量间存在线性关系;随着草本叶片中P含量增加,N∶P比总体呈下降趋势;研究区松栎混交林内草本优势种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和野青茅(Deyeuxia sylvatica)生长受土壤中可利用的N限制,升麻(Astilbe chinensis)不受土壤中可利用的N,P含量限制;开展森林抚育,促进凋落物分解有利于提高松栎混交林内草本生产力。
- 侯琳白娟李银陈军军张硕新
- 关键词:松栎混交林NP
- 秦岭松栎混交林碳密度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2
- 2014年
-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秦岭松栎混交林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松栎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231.79±8.46)t·hm-2,其中植被层、土壤层、凋落物层碳密度分别为(111.72±6.55)、(110.74±6.72)、(9.33±0.75)t·hm-2,分别占整个松栎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48.20%、47.77%、4.03%。(2)乔木层碳密度为(97.54±5.67)t·hm-2,占植被层碳密度的87.31%,占整个生态系统碳密度的42.08%;乔木层碳密度中,树干所占比例最大,为47.32%。(3)松栎混交林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5.55±0.54)t·hm-2·a-1,年净固碳量为(3.04±0.32)t·hm-2·a-1,年净吸收CO2量为(11.14±0.75)t·hm-2·a-1。
- 李银侯琳陈军军白娟张硕新
- 关键词:碳密度松栎混交林
- 秦岭山地主要森林凋落物化学组分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秦岭山地主要森林凋落物的化学组分,为应用Yasso07土壤碳模型估算和预测秦岭山地森林土壤有机碳变化动态提供必要参数。【方法】利用醇浸提法和酸碱洗涤法,测定生长于秦岭火地塘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云杉(Picea asperata)、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锐齿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和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6个主要树种非木质凋落物、细木质凋落物、粗木质凋落物中的醇溶性(ESC)、水溶性(WSC)、酸溶性(ASC)和不溶性(NSC)4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1)不同树种凋落物的化学组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针叶树种凋落物中ESC、WSC、ASC和NSC的含量分别为(78.23±39.51)^(102.11±40.48)g/kg、(106.43±36.66)^(144.25±60.02)g/kg、(482.09±73.01)^(507.09±56.58)g/kg和(277.42±25.13)^(314.03±16.08)g/kg;阔叶树种的凋落物中ESC、WSC、ASC和NSC的含量则分别为(111.63±68.24)^(129.99±39.10)g/kg、(158.64±70.36)^(184.96±51.20)g/kg、(452.28±51.95)^(489.56±52.39)g/kg和(232.77±44.44)^(240.17±94.81)g/kg。(2)各树种不同凋落物类型间化学组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非木质、细木质和粗木质凋落物中的ESC、WSC、ASC和NSC的含量分别为(21.27±4.12)^(175.77±24.30)g/kg、(53.30±2.40)^(237.10±29.73)g/kg、(404.23±15.79)^(597.45±4.88)g/kg和(166.11±69.77)^(327.98±4.91)g/kg。(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秦岭山地主要树种凋落物可分为两大类,华山松、油松、华北落叶松和云杉这4种针叶树种聚为一类,红桦和锐齿栎这2种阔叶树种聚为一类。【结论】在不同区域应用Yaso07土壤碳模型时,不宜直接采用模型提供的凋落物4类化合物含量参数。
- 白龙龙李银侯琳罗春林耿增超成鸿飞
- 关键词:凋落物化学组分碳释放秦岭山地
- 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39
- 2016年
- 利用2011^(–2)012年野外标准地实测资料,结合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研究了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602.73 Tg,其中乔木层、灌草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储量分别为122.88 Tg、16.73 Tg、11.36 Tg和451.76 Tg,分别占生态系统碳储量的20.39%、2.78%、1.88%和74.95%;在各森林类型中,阔叶混交林碳储量为138.03 Tg,所占比例最大(22.90%);在森林各龄组中,幼、中龄林约占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70.66%,是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20.80 t·hm^(–2),乔木层、灌草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分别为24.65 t·hm^(–2)、3.36 t·hm^(–2)、2.28 t·hm^(–2)和90.51 t·hm^(–2)。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层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土壤层碳储量对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贡献较大。浙江省天然林乔木层碳密度整体表现为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而人工林乔木层碳密度表现为过熟林>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浙江省幼、中龄林林分面积占比重较大,占全省森林面积的76.76%,若对现有森林进行更好的经营和管理,可以增加浙江省森林的碳固存能力。
- 李银陈国科林敦梅陈彬高雷明简兴杨波徐武兵苏宏新赖江山王希华杨海波马克平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