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超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直肠
  • 3篇结直肠
  • 2篇手术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恶性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药理
  • 1篇药理学
  • 1篇药理学研究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预后
  • 1篇预后不良
  • 1篇诊治
  • 1篇诊治探讨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量

机构

  • 6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李超
  • 4篇徐靖
  • 2篇赵永捷
  • 2篇王娟
  • 2篇张帅
  • 1篇满艺
  • 1篇尹注增
  • 1篇刘兴强
  • 1篇王荫龙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实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5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ERAS组)和对照组,其中ERAS组24例,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法处理,对照组21例,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方法处理,比较两组在术后康复指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2.71±0.23)d vs(4.17±0.15)d]、术后第1天血糖更稳定[(6.23±0.32)mmol/L vs(8.17±0.53)mmol/L]、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更低[(1.42±0.19)vs(2.75±0.18)]、导尿管留置时间缩短[(1.73±0.21)d vs(4.00±0.28)d]、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4.14±0.23)d vs (7.69±0.31)d]、术后住院d数更短[(6.92±0.28)d vs(9.58±0.5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一系列治疗措施能够促进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
李超徐靖张帅张巨东武广海赵永捷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结直肠恶性肿瘤腹腔镜围手术期
闭孔疝一例诊治探讨
2014年
闭孔疝作为腹外疝的一种,占全部疝的0.05%~0.14%[1],临床罕见.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和典型体征,容易误诊漏诊,造成延误治疗,预后不良.有文献[2]报道,闭孔疝的病死率为12% ~ 70%.本文结合临床报道1例闭孔疝,探讨如何早期正确诊断与及时有效地治疗闭孔疝.
满艺尹注增李超王荫龙
关键词:闭孔疝诊治预后不良腹外疝特异性病死率
无褶皱吻合技术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吻合新技术无褶皱吻合术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54例左半结肠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急诊就诊,确诊结直肠梗阻且腹部CT测量扩张肠管直径>30 mm。急症行内镜下经肛肠道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术中取活检,病理结果证实恶性肿瘤。限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术中应用无褶皱吻合技术进行一期吻合。术后随访7~24个月,评估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54例均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术中测量近端肠管直径29.50~45.80 mm,平均(36.29±4.51)mm;远端肠管直径19.50~32.60 mm,平均(24.93±4.19)mm。近远端肠管管径不一致,行无褶皱吻合术,吻合放置抵钉座时间3~5 min,平均(3.80±0.79)min。术后无吻合口出血、狭窄、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未发生局部复发等远期并发症。结论:无褶皱吻合技术应用于结直肠恶性梗阻支架置入术后吻合确切,手术安全、可靠。
王娟武广海张帅李超徐靖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检查自膨式金属支架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吴茱萸治疗结直肠癌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吴茱萸治疗结直肠癌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通过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GeneCards数据库查找吴茱萸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结直肠癌相关靶点,利用R语言(R 3.6.3)分析吴茱萸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作用靶点,并对关键靶点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以及基因本体(GO)和信息通路(KEGG)富集分析。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获得吴茱萸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靶点162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吴茱萸通过PI3K-Akt,AGE-RAGE,MAPK,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细胞衰老,TNF,松弛素,细胞凋亡,HIF-1,雌激素,铂类耐药,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抵抗,P53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结直肠癌作用。结论:吴茱萸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结直肠癌,为吴茱萸的分子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王娟李超徐靖
关键词:结直肠癌网络药理学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合并急性肠梗阻5例被引量:4
2017年
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hirschsprung allied disease,HAD)又被称为赫什朋相关疾病,以便秘、腹胀为主要临床表现,与以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缺如为病理特征的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不同,其病理特征为病变肠段神经节细胞在数量与质量异常。多数患者幼儿即有慢性便秘症状,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加重,可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入院。我院自2013年6月—2016年6月共收治成人HAD5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2例,女3例。年龄36~62岁,平均51岁。既往均有长期便秘史,1例少年时期即出现排便困难,呈进行性加重,需长期口服泻剂或灌肠方可排便;4例结肠传输实验提示慢传输型便秘,曾因肠梗阻反复住院治疗。查体均可见腹部膨隆,3例可见肠型,均无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亢进。
刘兴强李超赵永捷
关键词:成人先天性巨结肠肠梗阻外科手术
补充维生素D对肥胖患者减重效能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补充维生素D对肥胖患者减重效能和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 连续选取2023年3—12月在天津市人民医院肥胖门诊就诊的190例肥胖伴维生素D缺乏患者, 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维生素D组(各95例)。对照组给予限能量高蛋白饮食联合中等强度运动, 维生素D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维生素D补充剂, 14 000 U/周, 干预时间持续24周。中途两组由于各种原因出组25例, 最终对照组79例、维生素D组86例纳入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基线和干预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体重、体重指数、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等指标差异, 采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来评估IR程度, 分析补充维生素D对肥胖患者减重效能和IR的影响。结果干预前两组血清25(OH)D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维生素D组血清25(OH)D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30.90±7.55)比(16.00±4.34)μg/L](t=-15.35;P<0.001)。干预后两组体重、体重指数、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bA_(1c)、HOMA-IR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对照组:(93.32±13.47)比(98.95±14.31)kg、(33.74±5.09)比(35.80±5.52)kg/m^(2)、(39.77±11.87)比(44.12±12.79)kg、(183.76±40.95)比(204.01±32.18)m^(2)、5.00(4.55, 5.67)比5.24(4.68, 6.42)mmol/L、16.78(13.94, 24.30)比22.56(15.95, 31.2)mU/L、5.55%±0.53%比6.05%±0.99%、4.11(3.14, 5.57)比5.51(3.61, 8.49);维生素D组:(88.14±17.66)比(104.43±22.02)kg、(31.02±5.10)比(36.66±5.98)kg/m^(2)、(35.51±12.87)比(46.67±13.33)kg、(166.50±49.50)比(213.64±40.14)m^(2)、4.70(4.35, 5.07)比5.17(4.77, 6.30)mmol/L、13.18(9.87, 18.84)比21.67(15.78, 32.74)mU/L、5.43%±0.48%比6.21%±1.22%、2.88(1.99, 4.21)比5.19(3.82, 9.27)], 且维生素D组体重、体重指数、脂肪量、内脏脂肪面积、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
高新颖李周慧灵侯党敏杜美洋张艳菊王新诚李超张饰徐靖李春君
关键词:维生素D肥胖脂肪量胰岛素抵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