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薇

作品数:4 被引量:6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Problem Solving for Better Health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畸形
  • 2篇新生儿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消化道
  • 2篇消化道畸形
  • 2篇化道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 1篇婴儿
  • 1篇婴儿先天性巨...
  • 1篇营养管
  • 1篇幽门环肌
  • 1篇幽门环肌切开...
  • 1篇幽门狭窄
  • 1篇早期肠内营养
  • 1篇手术
  • 1篇手术配合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早期肠内...

机构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李薇
  • 3篇唐维兵
  • 3篇李波
  • 3篇蒋维维
  • 3篇陈焕
  • 3篇吕小逢
  • 3篇张杰
  • 3篇路长贵
  • 3篇徐小群
  • 3篇耿其明

传媒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生儿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的手术配合
2013年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常见消化道畸形,发病率为0.1%,以男性婴儿居多。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进食早、安全性高、瘢痕小、恢复快等优点而被推广运用。
李薇
关键词:幽门环肌切开术腹腔镜新生儿手术配合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消化道畸形
新生儿高位消化道畸形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 评估新生儿高位消化道畸形手术矫治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85例十二指肠、空肠先天性梗阻新生儿术前、术中和术后诊疗过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开展早期肠内营养将患儿分为两组,术中经鼻放置肠营养管、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组[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n =37],术中未放置肠营养管、待胃肠功能恢复开展经口喂养组(对照组,n=48);比较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手术年龄和时间、住院时间、全静脉营养持续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经口喂养时间、术后经口喂养达40 ml/3 h的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营养指标、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手术年龄、疾病分布、营养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EN组手术时间(110.5±14.9) min、术后经口喂养时间(11.7±4.2)d与对照组(110.0±15.3) min、(12.3±2.9)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71、0.508,均P>0.05);EEN组术后初次排便时间、经口喂养达40 ml/3 h的时间、全静脉营养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是(50.1±16.6)h、(17.9±6.0)d、(14.5±5.5)d,(19.4±6.2)d,均比对照组(60.4±21.3)h、(21.3±7.5)d、(17.8±7.5)d, (23.1 ±8.3)d显著缩短,且住院费用(20 022.7±4 615.1)元与对照组(23 036.4 ±5 877.7)元比较显著减少(t值分别为2.885、2.238、2.281、2.266、2.567,均P<0.05);EEN组无肠穿孔、肠扭转、堵管等置管并发症发生,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无呕吐、胆汁淤积发生;对照组术后功能性肠梗阻3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呕吐、胆汁淤积发生率比EEN组显著增加(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8年(6个月~3年),两组生长发育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先天性十二�
吕小逢徐小群耿其明张杰蒋维维李薇陈焕路长贵李波唐维兵
关键词:消化道畸形早期肠内营养新生儿
快速康复外科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被引量:33
2014年
目的:评估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择期手术治疗的72例年龄为2.5~5.0月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家长意愿,其中33例予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联合腹腔镜手术(FTS组),39例予以单纯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以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FTS组与对照组患儿术中出血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FTS组(42±9) d,对照组(46±8) d;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P=0.078),但FTS组要快于对照组。FTS组总住院时间为(10±2) d,住院费用(15316±2273)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4) d和(18641±3082)元(P<0.01)。随访4周,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婴儿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
唐维兵耿其明张杰陈焕吕小逢路长贵蒋维维李薇李波徐小群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婴儿
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在新生儿高位消化道畸形矫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评估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矫治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04例新生儿十二指肠、空肠先天性梗阻病例的治疗过程,根据是否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将患儿分为两组,即术中经鼻放置肠营养管组(置管组,n=54),术中未放置肠营养管组(对照组,n=50);比较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手术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经口喂养达40mL/3h的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患儿在胎龄、出生体重、手术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分别是(131.9±13.5)月,(114.1±13.2)个月,与对照组的(128.7±12.6)月、(110.5±15.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管组术后经口喂养达40mL/3h所需的时间为(17.7±5.1)d,较对照组(21.4±7.4)d显著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置管组无肠穿孔、肠扭转、堵管等置管并发症,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胆汁淤积l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功能性肠梗阻3例,粘连性肠梗阻4例,胆汁淤积6例,发生率较置管组显著增加。结论术中经鼻放置肠营养管用于高位消化道畸形新生儿术后肠内营养,方法简单,无创伤,并发症少,有助于提高喂养耐受性,为新生儿消化道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
耿其明吕小逢张杰蒋维维李薇陈焕路长贵李波唐维兵徐小群
关键词:空肠肠道营养胃肠道畸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