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东

作品数:25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再灌注
  • 5篇缺血
  • 4篇心肌
  • 4篇血管
  • 4篇血清
  • 4篇益气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缺血再灌注
  • 4篇灌注损伤
  • 4篇含药
  • 4篇含药血清
  • 3篇丹曲林
  • 3篇蛋白
  • 3篇心肌缺血
  • 3篇血管生成
  • 3篇中药
  • 3篇中药含药血清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机构

  • 25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天津中医药大...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南开医...
  • 1篇生物化学系

作者

  • 25篇李海东
  • 6篇田志辉
  • 4篇赵晓丽
  • 4篇李爽
  • 4篇王丽艳
  • 4篇于公元
  • 4篇宋卓敏
  • 4篇郭彦青
  • 4篇曹颖
  • 3篇刘文天
  • 3篇刘丽丽
  • 2篇孟东
  • 2篇张维铭
  • 2篇方维丽
  • 2篇王靖
  • 2篇陈樱
  • 2篇常光明
  • 2篇李文娟
  • 2篇韩欣欣
  • 2篇沈万秋

传媒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四川中医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糖环境下美罗华对B淋巴细胞株Ramos增殖的抑制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在高糖状态下美罗华对B淋巴细胞周期、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B淋巴细胞株Ramos,将细胞分别以单纯5.5、10.0、15.0、25.0mmol/L葡萄糖培养或另外分别加入10mg/L美罗华培养,即分为葡萄糖组和美罗华组。以上两组培养3—7d,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及其周期情况。细胞增殖和活性以台盼蓝染色法测定。细胞凋亡和周期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5.5、10.0、15.0、25.0mmol/L葡萄糖组B淋巴细胞数量分别为(1.96±0.41)×10^6、(3.49±0.51)×10^6、(3.44±0.67)×10^6、(3.04±0.52)×10^6,凋亡率分别为5.0%±0.9%、4.0%±0.8%、6.2%±1.8%、7.6%±1.3%,S期比例分别为32%±6%、41%±8%、40%±7%、36%±6%;美罗华组细胞数量分别为(1.23±0.23)×10^6、(1.52±0.29)×10^6、(1.38±0.23)××10^6、(1.06±0.23)×10^6,细胞凋亡率则分别23.1%±3.2%、21.2%±4.2%、24.4%±4.8%、26.9%±6.0%,S期细胞比例则分别22%±4%、28%±5%、26%±4%、20%±5%。与葡萄糖组比较,美罗华组B细胞增殖在不同糖浓度亚组均显著减少(t=9.19、5.52、9.75、14.22,均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t:16.62、12.51、11.53、9.12,均P〈0.01),S期细胞比率显著减少(t=5.87、5.19、9.91、7.73,均P〈0.01)。两组细胞增殖数量和S期比率均在10.0mmol/L葡萄糖时最高;两组细胞凋亡率均在25.0mmol/L葡萄糖时最多。结论美罗华通过抑制细胞周期以及促进细胞凋亡实现对B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在高糖状态下更为明显。
陈樱孟东金秋颖张捷邓为民李海东
关键词:美罗华高糖凋亡胰腺Β细胞B淋巴细胞
细胞胆固醇外流率的测定以及细胞外胆固醇和脂多糖对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背景: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研究细胞胆固醇动态变化的方法有局限性。目的:通过BODIPY-Cholesterol标记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检测细胞胆固醇的外流率,并研究细胞外胆固醇浓度和脂多糖对其的影响。方法:RAW264.7细胞采用含有体积分数10%FBS的DMEM培养基体外培养,再用0.025 mmol/L的BODIPY-Cholesterol标记细胞1,2,4,8 h,以无血清DMEM洗涤细胞后,再孵育细胞6,12,24,48,96 h,优化标记细胞的时间及孵育时间。分别采用胆固醇、脂多糖、异常高胆固醇人血清和正常胆固醇人血清处理细胞,再对其胆固醇外流率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与结论:BODIPY-Cholesterol标记细胞2-8 h后,测定胆固醇外流率的结果较好。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经过BODIPY-Cholesterol荧光染料标记2 h后,测定胆固醇外流率,发现其随外加胆固醇浓度(0.1,0.5,2.5 mmol/L)的增大呈递减趋势(P<0.01)。脂多糖刺激后细胞的胆固醇外流率降低(P<0.05)。采用高胆固醇人血清处理细胞后,胆固醇的外流率降低(P<0.05)。结果说明,利用BODIPY-Cholesterol可以定量测定细胞胆固醇外流率,并能研究环境中胆固醇和脂多糖对其的影响。
刘杰郑云梅田志辉常光明李海东
关键词:胆固醇脂多糖RAW
含有MS4A7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构建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构建含有人4次跨膜监视蛋白A(MS4A)基因启动子的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方法用PCR方法扩增获得含有人MS4A7基因启动子的DNA片段,将其连接至TA克隆质粒后转移至虫荧光素酶质粒pGL3-basic中,得到pGL3-MS4A7-Promoter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得到确认;将该质粒转染进入HL-60细胞,并检测细胞中虫荧光素酶的活性。结果 pGL3-MS4A7-Promoter重组质粒插入片段和相邻序列正确,克隆的MS4A7基因片段有启动子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GL3-MS4A7-Promoter报告基因质粒,为进一步研究MS4A7基因的表达调控奠定了基础。
王瑜李艳芸李海东张维铭
关键词:启动子虫荧光素酶
丹曲林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丹曲林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丹曲林处理组,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各组均先用Krebs液灌注平衡30rain。缺血再灌注组在平衡30min后全心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丹曲林处理组Krebs液中加入5μmol/L丹曲林。以氯化四唑染色法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并用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血液动力学变化评估心肌损伤程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以及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两个酶,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和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的活性,来研究丹曲林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丹曲林处理的心肌梗死面积和LDH释放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22.1%比25.3%、(70±6)U/g比(116±10)U/g,均P〈0.05];丹曲林对缺血再灌注心脏的血液动力学没有明显作用,只是冠脉流量有轻微增加。丹曲林处理组高能磷酸化合物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而HGPRT和APRT的活性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7.63±0.72)nmol·mg^-1·min^-1比(12.42±1.12)nmol·mg^-1·min^-1、(4.14±0.22)nmol·mg^-1·min^-1比(4.57±0.39)nmol·mg^-1·min^-1,均P〈0.05]。结论丹曲林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显著促进再灌注心肌的能量代谢,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赵晓丽李海东郭彦青王丽艳曹颖于公元张艳君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丹曲林
树突状细胞与黑色素瘤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对小鼠黑色素瘤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与黑色素瘤细胞(B16)体外共培养后对小鼠黑色素瘤形成的影响。方法提取小鼠骨髓细胞,分化DC,培养至第6天,将细胞分为4组,脂多糖(LPS)组、聚肌胞[Poly(IC)]组、Melan-A抗原肽(Melan-A)组分别加入DC佐剂LPS(终浓度100 ng/m L)、Poly(IC)(终浓度20 ng/m L)、Melan-A抗原肽(终浓度5μmol/L)进行处理,未处理组未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成熟状态。B16细胞与培养第6天的DC共培养2 d。取C57BL/6J小鼠皮下注射B16细胞(8只),DC+B16细胞(8只),LPS(8只)、poly(IC)(8只)、Melan-A抗原肽激活(8只)的DC+B16细胞,接种B16细胞1周再接种DC+B16细胞(5只),对照组(3只)不接种细胞。于接种第14天取部分小鼠处死,取脾脏,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接种第28天测算肿瘤体积。结果 LPS组、Poly(IC)组、Melan-A组成熟DC多于未处理组。接种DC+B16细胞的小鼠未见肿瘤生长;接种第28天,与接种B16细胞的小鼠比较,接种LPS、poly(IC)、Melan-A抗原肽激活的DC+B16细胞及接种B16细胞1周再接种DC+B16细胞的小鼠肿瘤体积减小(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第14天接种DC+B16细胞小鼠脾脏滤泡结构无明显变化,而接种B16细胞及LPS、poly(IC)、Melan-A抗原肽激活的DC+B16细胞小鼠,脾脏滤泡结构增加。结论DC与B16共培养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的形成。
郑云梅和晨辰王世忠沈万秋李海东
关键词:黑色素瘤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小鼠
胃癌组织中miRNA-375基因高甲基化及其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微小RNA-375(miRNA-375)基因表达与基因甲基化调控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3月至8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通过胃镜检查收集90例新鲜组织活检标本,分为2组,胃癌组54例,非癌对照组36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miRNA-375基因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miRNA-375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结果:胃癌组miR NA-375基因表达下调,与非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和非癌对照组miRNA-375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62.96%(34/54)和2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05,P<0.05)。中高分化胃癌组织中miRNA-375基因表达高于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4,P=0.011);miRNA-37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中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分别为44.44%(8/18)和72.22%(2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1,P=0.046)。结论:癌组织中存在miRNA-375基因异常低表达及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miRNA-375基因高甲基化可能抑制miRNA-375基因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培培李阳李海东刘文天张维铭
关键词:胃肿瘤微小RNA甲基化
益气消癥法中药含药血清干预ER mRNA及VEGFR mRNA表达抑制EA.hy926增殖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益气消癥法中药含药血清对人脐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增殖的影响,了解其抑制子宫肌瘤血管生成的途径。[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雌二醇(E2)组、E2加中药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噻唑蓝(MTT)法、划痕法、流式细胞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率及ERαmRNA、ERβmRNA与VEGFR1mRNA、VEGFR2mRNA表达水平。[结果]益气消癥法中药可明显阻断E2对EA.hy926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促进作用,降低ERαmRNA与VEGFR1mRNA、VEGFR2mRNA表达,阻断E2对EA.hy926细胞的凋亡的抑制作用,上调ERβmRNA的表达,与E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作用效果呈剂量相关性。[结论]该法方药可通过下调ERαmRNA与VEGFR1mRNA、VEGFR2mRNA表达,上调ERβ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EA.hy92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其凋亡,干预血管生成是其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刘丽丽李爽李海东宋卓敏
关键词:血管生成
丹曲林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丹曲林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嘌呤核苷酸代谢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n=24)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分为两组,对照组即缺血再灌注组和实验组即丹曲林处理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嘌呤核苷酸代谢产物腺苷,AMP,尿酸的含量变化,以揭示5’-核苷酸酶(5’-nu-cleotidase,5’-NT),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的活性。结果丹曲林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5’-核苷酸酶,腺苷脱氨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丹曲林通过抑制Ca2+超载,降低Ca2+活化的钙蛋白酶对细胞膜骨架蛋白和结构蛋白的降解,以及增强膜磷脂的稳定性,维持细胞完整性,保存细胞内的各种代谢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赵晓丽董嘉良王丽艳郭彦青曹颖于公元李海东
关键词:丹曲林钙蛋白酶细胞骨架
老年人淋巴细胞亚群和脂筏GM1与胆固醇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老年人淋巴细胞亚群、脂筏标志分子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和细胞活化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相关性,探讨高胆固醇水平调节淋巴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样本采用在时间上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体检者60例,年龄60~80岁,其中女30例,男30例。采用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总B淋巴细胞(CD19+)、记忆B淋巴细胞(CD19+CD27+)、初始B淋巴细胞(CD19+CD27-)、总T淋巴细胞(CD3+)、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神经节苷脂GM1水平;采用细胞内染色方法检测活化细胞内磷酸化Stat3的水平,并与胆固醇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D19+B淋巴细胞比例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CD19+CD27+B淋巴细胞比例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CD3+T淋巴细胞、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与胆固醇水平无相关性(P>0.05);记忆B淋巴细胞GM1水平与总胆固醇(TC)和VLDLC、CD3+CD8+T淋巴细胞GM1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正常胆固醇组比较,在BCR抗体刺激后,高胆固醇组记忆B淋巴细胞中磷酸化Stat3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高胆固醇水平是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高胆固醇水平与B淋巴细胞比例、脂筏GM1水平、Stat3的活化以及CD3+CD8+T淋巴细胞GM1水平的相关性,提示其可能调节淋巴细胞增殖、活化、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邹家琦李文娟常光明韩欣欣李海东
关键词:淋巴细胞胆固醇脂筏
不同运动方式和时间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Ⅰ和Ⅳ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背景:急性剧烈运动对机体可造成氧化应激,线粒体生成活性氧造成机体氧化应激和钙离子超负荷,导致骨骼肌功能下降,机体产生疲劳。然而长期规律运动后线粒体产生适应性变化,从而起到保护机体免受过多活性氧损害的作用。目的:观察不同运动方式和时间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Ⅰ,Ⅳ活性的影响。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无氧运动组、有氧运动组和交替运动组。在大鼠运动2,4,6周的时候分别处死,差速离心提取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分光光度法测定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Ⅰ,Ⅳ的活性。结果与结论:运动后有氧组、交替组与无氧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I的活性随时间先增强而后下降;运动后有氧组与交替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Ⅳ的活性随时间而增强,无氧组则下降。说明有氧运动在中长期耐力运动中可有效提高大鼠体内呼吸链复合体酶Ⅰ,Ⅳ的活性,而无氧运动则只能在短期内提高其活性,长时间无氧运动可能导致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酶的损伤,影响骨骼肌工作效率,造成机体疲劳。
郭彦青张敏赵晓丽王丽艳曹颖于公元李海东
关键词:骨骼肌线粒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