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树森

作品数:15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汉中师范学院生物系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蜻蜒目
  • 3篇虻科
  • 3篇蜻蜓目
  • 3篇木耳
  • 3篇黑木耳
  • 2篇新种记述
  • 2篇栽培
  • 2篇区系
  • 2篇区系分析
  • 2篇蜓科
  • 2篇雌虫
  • 1篇大蜓科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新亚种
  • 1篇雄虫
  • 1篇亚种
  • 1篇药物防治
  • 1篇药物防治试验
  • 1篇蛹虫草

机构

  • 15篇汉中师范学院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陕西省汉中农...

作者

  • 15篇李树森
  • 10篇杨祖德
  • 1篇白文钊

传媒

  • 3篇昆虫学报
  • 3篇动物分类学报
  • 2篇食用菌
  • 2篇西北大学学报...
  • 2篇Entomo...
  • 1篇中国食用菌
  • 1篇四川动物
  • 1篇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 3篇1995
  • 3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8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薯渣栽培金针菇试验
1991年
目前国内栽培金针菇的原料很多,诸如棉子壳、木屑、玉米秆(芯)、麦草、稻草等。用红薯渣生产食用菌,仅见于平菇、凤尾菇,而能否用来生产金针菇,其产量及质量又如何?未见有报道。为此,我们于1988年秋冬,用红薯生产淀粉后的渣进行了金针菇的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金针菇母种为华中农大008号,引自留坝县食用菌种厂。培养料配方:①干薯渣78%;②棉子壳78%;③玉米秆78%;①麦草78%;⑤木屑78%。各配方辅料都是麸皮20%、白糖和石膏各1%。(二)对比试验按各配方将培养料配好后,加水拌匀至手捏指间有水印但不下滴,分别装入17×33cm的聚丙烯薄膜袋中,在1.5kg/cm^2下灭菌1.5~2小时,等温度降至10~15℃时接种,接种量10~15%。接种后放在11~18℃、湿度59~68%的温室中培养。菌丝长满袋后搬入出菇房,拔掉棉塞,打开袋口,罩上纸筒,适时洒水,在85~90%的相对湿度下出菇。
李树森白文钊张聪
关键词:甘薯渣栽培金针菇
釉黑瘤虻雄虫的发现
1988年
1985年Ⅳ月,许荣满和刘增加在《动物分类学报》第10卷、第2期发表了釉黑瘤虻新种雌虫,但末发现雄虫。作者于1987年6月在一林区山坡草地采到雄虫,现报道如下: 雄虫 体长12毫米,翅长10毫米,釉黑色。 头部 眼黑色,具黑色短毛,无眼面和小眼面之分。在眼面下部的1/3处,具三条宽的紫色带(新鲜和回潮);亚胛凸起,釉黑发亮,表面具横皱纹;口具黄白色毛;触角柄节亮黑色,略膨大,呈卵形,表面着生黑色长毛,其长接近直径的1.3倍;梗节短,长约为直径的0.5倍,棕色,表面具有黑色长毛;
李树森杨祖德
关键词:雄虫触角雌虫
元坝戴箭蜒雌虫记述被引量:2
1991年
元坝戴箭蜒Davidius yuanbaensis是笔者(1988)发表的新种,当时未能报道雌虫,今将雌虫记述如下。 体长45mm;腹部长33mm;后翅长30mm。 头部 上唇前缘黄色,其宽度约为上唇的1/3多;前唇基赭石色;后唇基、前额及上额的一半均为鲜明的黄色;大颚基部、颊部亦为黄色,从而与后唇基的黄色连在一起;后头缘上有一条污黄色条纹(雄虫后头黄色);
杨祖德李树森
关键词:雌虫
川北缅春蜒属一新种(蜻蜒目:春蜒科)被引量:2
1994年
川北缅春蜒属一新种(蜻蜒目:春蜒科)杨祖德,李树森(陕西汉中师范学院生物系,陕西汉中723000)在整理秦巴山区蜻蜒标本中,发现有缅春蜒属BurmagomphusWilliamson1907-新种,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汉中师范学院生物系。长度均...
杨祖德李树森
关键词:蜻蜓目春蜓科
大巴山多棘蜒属一新种记述(蜻蜒目:蜒科)被引量:5
1994年
本文报道采自四川通江县的一新种蜒,赵氏多棘蜒Polycanthagynachaoisp.nov.,同时与近似种P.erythromelas进行了比较。
杨祖德李树森
关键词:蜻蜒目
陕西麻虻一新种(双翅目:虻科)
1991年
本文记述了陕西巴山吸血虻一新种——Haematopota bashanensis sp.nov.触角柄节长;盾板后缘和小盾板交界处白色,小盾板全黑;翅端带宽;是本种一些明显特征。正模保存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副模在汉中师范学院生物系。
李树森杨祖德
关键词:双翅目虻科麻虻属
陕西蜻蜒一新种及一新亚种记述(蜻蜒目:大蜒科、丽偬科)被引量:4
1994年
陕西蜻蜒一新种及一新亚种记述(蜻蜒目:大蜒科、丽偬科)杨祖德,李树森(汉中师范学院生物系。陕西723001)角臀蜒属NeallogasterCowley,1934是一个小属,其种类大都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它与大蜒属Cordulegaster亲缘关系极...
杨祖德李树森
关键词:蜻蜓目大蜓科新亚种
太白山南坡吸血虻类的垂直分布及区系分析被引量:3
1993年
太白山南坡的吸血虻类有2亚科、5属、46种。分布于8个垂直带,以1000—1500m的松栎林带最多,600—1000m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混交林带次之,1500—2000m的杂木林带第三,600m以下,2000m以上较少。其区系为古北界与东洋界过渡地带,以古北界为主,600—2000m为过渡中心,1000—1500m为两界分界地带。
李树森杨祖德
关键词:虻科昆虫区系
陕西原一新种记述 (蜻蜒目:原科)被引量:6
1995年
本文报道采自陕西省镇巴县的原科一新种:汉中原Prodasineurahanzhongensissp.nov.
杨祖德李树森
关键词:蜻蜓目
陕西吸血虻类区系分析被引量:1
1992年
木文对陕西吸血虻类区系进行了分析。陕北北纬36°以北,纯属古北界;36°以南至巴山山梁以北为古北到东洋界的过渡地带,过渡中心在秦岭南坡海拔600—2000米处,其问1000一1500米为两界分界线;巴山梁以南纯属东洋界。在我同虻类区系中,陕北属中亚区系;关中包括秦岭南坡海拔1 500米以北属东北亚区系;陕南包括秦岭南坡海拔1 000米以南属长江区系。
李树森杨祖德吴元钦
关键词:区系虻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