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敬民

作品数:20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艺术
  • 2篇文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音乐
  • 2篇音乐学
  • 2篇音乐研究
  • 2篇有感
  • 2篇文化
  • 2篇民族音乐
  • 2篇民族音乐学
  • 2篇传统音乐
  • 1篇道教
  • 1篇道教音乐
  • 1篇道乐
  • 1篇地方剧
  • 1篇地方剧种
  • 1篇地方小戏
  • 1篇调式
  • 1篇调式和声
  • 1篇信仰
  • 1篇旋法
  • 1篇旋法特征
  • 1篇旋律

机构

  • 15篇信阳师范学院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8篇李敬民

传媒

  • 7篇信阳师范学院...
  • 3篇中国音乐
  • 2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音乐探索
  • 1篇黄钟(武汉音...
  • 1篇艺术探索
  • 1篇戏曲研究
  • 1篇美与时代(美...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管窥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发展被引量:2
2003年
在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就此问题做专门的论述。本文从和声学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入手,分析论证了多声部音乐中协和性原则确立的基础,以及其在西方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所起的主导性作用。这一主导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它进入到和声语言相当复杂和丰富的21世纪时,已无法用协和性的一般化概念来概括,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较为宽泛的概念——音响紧张度来表述。这种对声音状态的描述,是以音乐语汇中的音响是否能够表达作品的内涵与思想为准则。
李敬民
关键词:和声理论和弦调式和声
一本以民族音乐学方法论为基础的道乐研究专著——读孙凡《全真正韵闵谱研究》有感
2008年
《全真正韵谱辑》是我国当代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正式出版的全真教派的醮坛科仪音乐谱辑。它集道教音乐文化之大成,传承着我国道教音乐文化的精髓。孙凡所撰《全真正韵闵谱研究》"是我国第一本全面、系统地研究《全真正韵谱辑》的理论著作";她是采用民族音乐学方法论研究《全真正韵闵谱》的第一人。她不仅对道教(全真派)经韵乐章进行了系统的归类和分析,同时阐释了在一种文化样式的传承过程中,人(闵智亭大师)的行为是其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因素。
李敬民
关键词:道乐道教音乐世俗音乐科仪音乐
从淮西民歌的旋律音调中看文化过渡区的音乐风格被引量:3
2002年
音乐文化过渡区域是一个特殊的、客现存在的区域。它不是纯粹的地理学的概念,而是以现实存在的音乐文化属性为依据,所进行的文化区域性划分。其本质是区域间的文化过渡性。文化过渡区域内的民歌,具有多元的文化属性和价值趋向。担负着协调与通道的职能。淮西民歌受到来自中原、江淮、江汉三方面的影响。在音的组合形式上,表现出即与这些区域相似又有所不同,呈现出独特的民歌风格,具有过渡性特征。淮西民歌的音值组合和音高组合是这一特征的最基本表现形式。一方面,它表现在对周边区域音乐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另一方面,又表现在对本区域内的旋律音调进行不断的改造,显现出文化过渡区在地理位置上所具有的优越性。
李敬民
关键词:音乐风格旋律音调
豫南民歌旋法特征研究被引量:11
2000年
豫南有着相当丰富的民歌资源。但长期以来,却很少有专门论述豫南民歌的理论性文章。本文从豫南民歌构成的最基本形态入手,分析、归纳了豫南民歌的旋法特征,并根据豫南民歌的旋律特点,初步进行了豫南民歌风格区的划分,这对今后进一步研究豫南民间音乐,乃至淮河流域的民间音乐都是十分有益的。
李敬民
关键词:旋法特征音乐个性音乐研究
论民族音乐学研究模式的概念、方法和表达方式被引量:4
2011年
民族音乐学研究模式大体上都是围绕音乐本体研究和音乐文化研究两个方面展开。虽然不同的民族音乐学家在研究方法和表达方式上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对音乐现象和音乐成品的研究却是他们研究的终极对象。
李敬民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
河南太康道情戏考略
2002年
太康道情戏是流传在黄淮西部的稀有地方剧种,它正式定名于1957年,以太康道情剧团的成立为主要标志。此前,民间称其为'坠子嗡',亦有称'蛤蟆嗡'的,1926年还曾用过'五阳调'或'五祥调'之名。太康道情戏虽以太康命名,但其流传地域却不取决于行政区划。
李敬民
关键词:地方剧种地方小戏戏曲剧种耍孩儿
从个体到群体的中国音乐教育谱系研究——读杨和平著《先觉者的足迹: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有感被引量:1
2011年
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在中国近百年来的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影响的音乐教育思想,直到今天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音乐教育实践,还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杨和平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李叔同及其浙江籍的支系弟子为研究对象,揭示了中国百年来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发展轨迹,并将这一群体纳入到谱系理论的研究当中,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李敬民
关键词:李叔同音乐教育
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建设之思考被引量:3
2005年
信息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共同选择。数据库系统特别是文献资 料的数字处理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地提高了科研和教学的知识储备与科技含量,从根本上改变了 传统文献资料检索耗时耗力的状况。中原地区有着浩瀚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建立 中原传统音乐资料数据库已势在必行。
李敬民
关键词:传统音乐数据库
论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展演的空间基础——以河南省新蔡县余围子乡吕胡刘村吕庄的杠天神仪式为例被引量:3
2010年
豫南皖西杠天神仪式是在一个特殊的文化空间中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民间信仰活动。近些年来,随着杠天神仪式的复苏,直接影响到豫南皖西农村组织结构和信仰结构的回归。文章以河南省新蔡县余围子乡吕胡刘村吕庄的杠天神仪式为案例,从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和演仪空间三个方面来探讨以传统农耕文化为核心姓氏村落,在自给自足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主导下,构成家族式的社会结构群体,因而实现了信仰家族化的社会理解。
李敬民
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地理条件初探被引量:15
2006年
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区是突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具有自身文化特质的区域。它的形成是民间音乐文化在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以人们日常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社会的精神生活为载体,而逐步积淀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在地理生态环境的三个阶段、历史文化发展的三个时期、民间音乐文化的三种类型的互为因果中形成的。
李敬民
关键词:淮河流域民间音乐融合性文化特性音乐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