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鹏
- 作品数:44 被引量:29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二氧化碳驱油及封存过程中的地质安全界限体系被引量:7
- 2017年
- 针对CO_2驱油及封存过程中的地质安全问题,利用油气封盖理论和油藏工程理论,研究了油藏条件下CO_2驱油及封存的定量地质安全界限体系。研究结果表明:CO_2驱油及封存过程可划分为CO_2注入驱油阶段、CO_2注入封存阶段和CO_2静态封存阶段;CO_2在油藏条件下存在扩散泄漏、低速渗流泄漏和高速渗流泄漏3种泄漏机理;CO_2的地质安全性主要受盖层岩封堵压力、断层岩封堵压力、断层重开启压力、断层岩破裂压力及盖层破裂压力等的控制。研究成果对CO_2驱油及封存项目的选址及风险分析有重要意义。
- 李志鹏卜丽侠
- 关键词:CO2驱油地质安全
- 高浅南区边水断块油藏类型及剩余油特征被引量:9
- 2012年
- 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在开发后期极为复杂,不仅受多个因素的控制,同时,某一种因素单独控制的剩余油非常分散且数量有限。针对高浅南区小断块油藏边水发育的特点,考虑剩余油的主控因素、断块油藏的形状、天然能量的充足程度以及能量供体等将边水断块油藏划分为3类:开启型边水断块油藏、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以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并研究了每种油藏类型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挖潜潜力。发现:开启型边水断块油藏采出程度最高、剩余油少而分散;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采出程度最低、剩余油多而连片;半封闭型边水断块油藏介于两者之间。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种油藏类型的特点提出了下一步挖潜的技术对策。
- 李志鹏林承焰史全党李润泽彭学红
- 关键词:剩余油边水断块油藏油藏类型
- 四川盆地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沉积微相划分及测井识别被引量:7
- 2022年
-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物性测试、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以及测井资料,对川南泸州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地层开展了沉积微相细分,明确了其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泸州地区页岩沉积微相可细分为5个大类、8个小类,其中强还原富有机质富硅深水陆棚相物性好、含气量高、TOC含量高、脆性矿物含量高,是最优微相细分类型,主要分布于龙一段一亚段一小层;(2)利用无铀伽马、自然伽马、钍含量、声波时差、中子、横波时差及钍铀比等7条敏感曲线,通过K-means的贝叶斯判别法划分的页岩地层微相细分类型,与取心结果的吻合率高于90.0%。
- 邱晨闫建平钟光海李志鹏范存辉张悦胡钦红黄毅
- 关键词:测井识别四川盆地
- 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侏罗系构造样式及其控油规律被引量:3
- 2013年
- 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侏罗系构造特征和油气分布研究发现,大规模的差异隆升造成侏罗系引张,在形成披覆背斜的同时,背斜翼部转换带部位形成了张性正断裂,同时也是造成油气分布在构造相对低部位的重要因素。隆升过程中,相对隆起区的侏罗系在挤压作用下形成流体高势能区,导致断层开启时输导的油气难以进入圈闭成藏,隆升结束后断层封闭,遮挡沿斜坡带上倾方向运移的油气,从而使油气在相对低部位断层下降盘的圈闭内聚集成藏。
- 马立民李志鹏林承焰董波卜丽侠崔玲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石西油田侏罗系构造样式差异隆升
- 特低渗透油藏仿水平井注水开发优化设计技术
- 针对特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率低、难以经济有效开发的难题,深化完善了仿水平井注水开发优化设计技术.通过研究,揭示了仿水平井注水开发机理,形成了以裂缝井网适配为核心的仿水平井注水开发优化设计技术.该技术在胜利油田进行了规模化推...
- 郭迎春吕广忠曹小朋李志鹏李忠新
-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优化设计
-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八道湾组辫状河三角洲相的识别及特征被引量:4
- 2007年
-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长期以来被认为属于单调的辫状河沉积。为了更好地探明八区八道湾组油气潜力,提供老井挖潜的有利区带,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充分利用岩心、钻井、测井等资料,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八区八道湾组的沉积特征,从中识别出多种沉积相类型,特别是首次识别出了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研究表明,辫状河三角洲以具较高的砂泥比、巨厚层的砂体叠加,极其发育的双向交错层理、浪成交错纹理,发育规则水平层理的暗色泥岩,典型的河口砂坝垂向层序和以纹层清晰的砂泥薄互层为标志的水下天然堤沉积为其特征,并与湖泊共生。共识别出3种相、7种亚相、13种微相。
- 朱水桥林军金萍王昌勇李志鹏程四洪
-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八道湾组侏罗系克拉玛依油田
- 高浅南区明化镇组单砂体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0
- 2011年
- 为了搞清高浅南区明化镇组内部夹层对层内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更好地对层内剩余油进行开采。利用岩心资料和测井资料对夹层类型和发育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关键生产井资料和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侧积层与射孔井段的位置关系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明化镇组夹层主要为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两者都具有一定的倾角,平均约5°,属点坝砂体的侧积层,延伸范围在1~2个井距左右;同时还见有少量的钙质夹层,平行砂体顶面,主要发育在砂体的顶部和底部,延伸范围小于1个井距。在夹层的作用下,特别是具有一定倾角的侧积层作用下,高浅南区明化镇组单砂体内部剩余油发育4种分布模式:层内多段剩余油、顶部剩余油、中一下部剩余油和几乎无层内剩余油。
- 李志鹏林承焰彭学红卜丽侠汪跃
- 关键词:剩余油夹层射孔井段单砂体明化镇组
- 基于小波与反褶积结合的薄互层岩性界面识别方法
- 2024年
- 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二段岩性复杂多样、变化快,单砂岩体中薄层岩性频繁互层,存在较强的岩性、物性、含油非均质性特征。精细划分薄互层岩性并识别其分层界面是开展储层识别、流体解释及有效储层厚度确立等重要的前提工作。为了精确地识别薄互层岩性的分层界面,从测井信息采集分辨率与信号分析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小波与反褶积相结合的薄互层岩性分层界面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分解和重构原理,对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高、低频分解,提取出反映地层岩性变化的有效信号与高频噪声;然后,对有效信号进行重构,构建一条去除噪声能够表征更接近真实地层信息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最后,利用反褶积方法对重构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高分辨率处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响应薄层岩性的纵向分辨率。经实例井取心岩性资料验证,利用该方法处理得到高分辨率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形态与数值特征能够有效地提高单砂岩体中多套薄互层岩性分层界面识别的精度,为莫西庄三工河组二段储层有效性精细评价提供了依据。
- 李志鹏黄莉莎闫建平杨明林乌洪翠王敏
- 关键词:提高分辨率
- 邵家地区北部断阶带沙四段灰岩油气成藏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为进一步深化邵家地区北部断阶带沙四段灰岩油气成藏研究,明确下步勘探方向,以石油地质理论和油气成藏差异性理论为指导,结合油气藏分布特征,在石油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沙四段灰岩油气藏的输导体系及油气成藏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邵家地区北部断阶带沙四段灰岩油气藏发育4种油气输导体系,分别为断层上、下两盘烃源岩与储层对接初次运移侧向输导体系,上覆中—高成熟度烃源岩初次运移纵向输导体系,深大断裂二次运移纵向输导体系以及不整合面二次运移侧向输导体系。在这4种油气输导体系的控制作用下,研究区发育3种油气成藏模式,分别为油气纵向运移构造成藏模式、油气侧向短距离运移岩性成藏模式和油气侧向长距离运移差异聚集成藏模式。
- 孙玉花李志鹏林承焰刘魁元
- 关键词:断阶带灰岩油气成藏模式沙四段
- 东营凹陷沙四下盐湖相沉积序列被引量:10
- 2014年
- 根据岩心、岩屑和测井等资料,依据沉积学理论和马尔科夫链方法,对东营凹陷东部沙四下盐湖相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和对比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东部沙四下沉积时期盐湖同时存在深水、浅水两种蒸发岩的沉积特征;深水蒸发岩主要与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和深水深灰色泥页岩共生,发育在湖盆中心和北部陡坡带,以石膏和石盐沉积为主;浅水蒸发岩主要与漫湖三角洲粉、细砂岩和紫红色泥岩共生,发育在湖盆南坡的浅水沉积环境中,发育石膏、石盐和碳酸盐岩沉积;第一套膏盐层存在4种对比模式,第二和第三套膏盐层存在两种对比模式。
- 马立民李志鹏林承焰刘振阳李文涛杨显成卜丽侠
- 关键词:膏盐岩盐湖相东营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