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宏

作品数:1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庆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4篇血肿
  • 4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4篇颅内
  • 4篇脑损伤
  • 3篇动脉瘤
  • 2篇血管
  • 2篇诊治
  • 2篇诊治体会
  • 2篇神经内镜
  • 2篇栓塞
  • 2篇肿瘤
  • 2篇外科
  • 2篇外伤
  • 2篇外伤性
  • 2篇外伤性后颅窝...
  • 2篇外伤性血肿
  • 2篇显微手术
  • 2篇疗效

机构

  • 14篇安庆市立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李志宏
  • 11篇查正江
  • 8篇施正生
  • 8篇毛以成
  • 7篇罗斌
  • 6篇方晖
  • 5篇王俊
  • 5篇汪文斌
  • 5篇孔权
  • 5篇杨友忠
  • 4篇陈新生
  • 3篇周和平
  • 3篇陈新生
  • 2篇方辉
  • 2篇赵鹏
  • 2篇陈敏
  • 1篇吴霞
  • 1篇汪文兵
  • 1篇张平平

传媒

  • 3篇安徽医学
  • 2篇立体定向和功...
  • 2篇安徽省第九次...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实用全科医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1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 初步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 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应用微导管技术对14例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经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的治疗。结果 14例全部栓塞成功,无死亡病例。大部分患者恢复正常,Hunt-Hess4-5级的患者恢复到生活自理。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施正生陈新生孔权毛以成方晖罗斌李志宏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栓塞
体外深低温保存钴-60灭菌自体颅骨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2024年
目的 探讨体外深低温保存钴-60灭菌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外科行颅骨修补术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选择自体颅骨瓣修补的42例为研究组,三维钛网修补的4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相关并发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及健康状况、术后6个月修补失败率和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手术相关并发症(癫痫、感染、出血、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积液)总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颅骨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优于钛网组(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无骨瓣吸收和感染病例,对照组钛网外露1例需取出修补材料,修复失败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和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方面(外观不对称、气温变化敏感、头部不适、行核磁检查受影响、颅骨变形或凹陷、焦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深低温保存钴-60灭菌自体颅骨和定制三维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均较好,但自体颅骨修补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术后满意度更高,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张清超查正江李志宏周和平李建
关键词:自体颅骨深低温
颅内肿瘤512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我科1989年7月以来开展颅内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以我科开展头颅MR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前后所有颅内肿瘤手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比较。结果: 头颅MR应用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开展后我科颅内肿瘤的手术例数明显增加,死...
查正江李志宏王俊陈新生施正生毛以成杨友忠方晖罗斌汪文斌孔权
关键词:颅内肿瘤显微手术手术疗效显微神经外科
文献传递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的效果评价
2023年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前者以传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者以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研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面肌痉挛强度评分、面肌痉挛频度评分、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评分、听力水平、特异性生活质量(hemifacial spasm-8,HFS-8)量表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面肌痉挛强度和面肌痉挛频度评分、术后7d和随访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FDI评分、听力、HFS-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将神经内镜用于显微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和安全性更佳,临床前景更广。
熊登喜赵鹏李志宏陈敏查正江
关键词:原发性面肌痉挛复发率
66例重度急性硬膜下出血的救治体会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重度急性硬膜下出血的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地选择颅脑创伤后6小时内入院、首次头颅CT就显示硬膜下出血、GCS评分<9分的患者66例,分别予完全保守治疗8例,早期急诊手术22例,延期急诊手术治疗32例。余4例因病情过重未予治疗。结果早期急诊手术组死亡9例、重残5例、再手术8例,延期急诊手术组死亡3例、重残1例(P<0.05),保守治疗组完全恢复,仅3例有视力损害。结论延期急诊手术是重度急性硬膜下出血的主要治疗措施,恰当地运用保守治疗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益。
施正生李志宏毛以成方晖孔权罗斌汪文兵
关键词:颅脑损伤手术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8例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原因。方法:分析8例快速自然消散的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结果:72 h内8例硬膜下血肿均完全消散。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是血液重新分布的结果,并不是血肿的吸收。有助于快速消散的因素有脑萎缩、蛛网膜破裂、颅骨骨折伴硬脑膜撕裂等。
杨友忠陈新生施正生毛以成方晖汪文斌罗斌李志宏王俊赵鹏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
颅内肿瘤352例诊治体会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我科1990年7月以来开展颅内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以我科应用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术(MR)与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前后所有颅内肿瘤手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比较。结果头颅MR应用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开展后我科颅内肿瘤的手术例数明显增加,死亡率显著下降。结论头颅MR的应用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开展使我科颅内肿瘤的手术疗效明显上升。
查正江吴霞方晖陈新生李志宏施正生毛以成
关键词:颅内肿瘤显微手术
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重症颅脑损伤
陈新生张平平查正江施正生毛以成杨友忠方晖罗斌汪文斌李志宏王俊
该项目应用亚低温治疗(33℃~35℃)重症颅脑损伤41例。治疗3个月以后GOS标准随访、对比,探求颅脑损伤的最佳亚低温治疗时程。预期达到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进一步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关键词:颅脑损伤亚低温脑保护重症
夹闭及栓塞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术后认知功能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 探讨夹闭及栓塞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ICA)的疗效并观察其术后认知功能.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安庆市立医院收治的100例ICA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A组采用弹簧圈瘤腔内栓塞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动脉瘤颈夹闭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血管闭塞率、认知功能评分(即刻记忆、延迟记忆、定向功能、计算能力和注意力、语言功能和视觉空间)、预后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即刻记忆、延迟记忆、定向功能、计算力和注意力、语言功能和视觉空间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良好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簧圈瘤腔内栓塞和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ICA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动脉瘤颈夹闭术预后更好,而弹簧圈瘤腔内栓塞在临床疗效、患者认知功能上更有优势,临床应针对不同的病征,择取更适当的治疗手段.
李志宏查正江唐剑
血清miR-125b-2-3p对闭合性颅脑损伤预后判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寻找闭合性颅脑损伤预后血清标志物,为闭合性颅脑损伤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对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GSE123336数据集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筛选出有潜在研究价值的miRNA-miR-125b-2-3p。利用mirPATH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和miRNA靶基因预测。判断可能的失调机制。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miR-125b-2-3p在我院临床搜集的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血清样本中的表达。分析miR-125b-2-3p是否存在差异表达以及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有无相关性。结果GEO GSE123336数据库中top3差异基因为miR-125b-2-3p、miR-10b-5p、miR-99b-5p。差异miRNA的富集分析提示,miR-125b-2-3p与MAPK通路和Sphingolipid(鞘磷脂类)信号通路关联紧密。miR-125b-2-3p表达量在头部击打后(23.79±24.96)较头部击打前(5.35±6.28)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结果证实,miR-125b-2-3p在我院样本中表达量随着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轻型1.02±0.36、中型2.23±0.53、重型3.33±0.90、特重型3.74±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25b-2-3p表达量和病人GCS评分负相关,和损伤严重程度显著正相关。miR-125b-2-3p血清表达量与GOS分级呈现负相关(Ⅰ/Ⅱ4.12±0.74,Ⅲ3.45±0.51,Ⅳ2.40±0.66,Ⅴ1.34±0.71,P<0.05)。结论血清miR-125b-2-3p是闭合性颅脑损伤潜在的预后标记物。血清miR-125b-2-3p高表达预示着不良预后。
李建朱林查正江刘杰黄纯李志宏
关键词:颅脑损伤MIRNA标志物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