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宽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电惊厥
  • 2篇抑素
  • 2篇惊厥
  • 2篇脊髓
  • 1篇电刺激
  • 1篇电针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素
  • 1篇氧化物
  • 1篇色胺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神经元
  • 1篇生长抑素
  • 1篇生长抑素MR...
  • 1篇生长抑素受体
  • 1篇视前区
  • 1篇受体

机构

  • 9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9篇李宽
  • 4篇黄显奋
  • 4篇黄登凯
  • 2篇卢毓青
  • 2篇胡江元
  • 1篇陈钟芳
  • 1篇朱津民
  • 1篇陆世铎
  • 1篇李耀功
  • 1篇赵晓蓉
  • 1篇赵晓蓉
  • 1篇王宏琰
  • 1篇王庆平
  • 1篇何晓平
  • 1篇朱粹青
  • 1篇蒋文华
  • 1篇黄娅林
  • 1篇周敬修
  • 1篇曹小定

传媒

  • 4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生理学报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年份

  • 2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大鼠电惊厥后脑内生长抑素受体的变化
1998年
目的观察大鼠电惊厥后脑内生长抑素受体的变化。方法应用受体结合放射自显影术、计算机显微图象处理技术观测。结果正常大鼠大脑皮层、杏仁核、新纹状体、伏膈核、海马CA区、齿状回、嗅球、弓状核、下丘脑室周区、下丘脑腹内侧核、视前区内侧区、中央灰质、黑质等脑区内有125I-Tyr11-SS28特异性结合;电惊厥后,大鼠颞叶听皮质、梨状皮质、内嗅皮质、杏仁内侧核、海马CA区、齿状回、下丘脑腹内侧核等脑区125I-Tyr11-SS28的特异性结合比正常大鼠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惊厥的发作可能与不同脑区内生长抑素受体的上调有关。
胡江元李耀功李宽黄显奋
关键词:癫痫电惊厥生长抑素受体放射自显影术
电惊厥及电刺激耳大神经抗惊厥时大鼠海马生长抑素的变化
1998年
本工作选用电惊厥大鼠为实验性癫痫模型,观察了电刺激耳大神经对大鼠电惊厥发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刺激耳大神经能抑制电惊厥诱导的大脑皮层痫样放电,并可以明显缓解惊厥症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电惊厥及电刺激耳大神经抗惊厥后海马神经元生长抑素及其mRNA的变化。结果显示:电惊厥时海马CA4区、下托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明显减弱,生长抑素mRNA表达显著增高;电刺激耳大神经抗惊厥后,CA4区,下托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明显增强。生长抑素mRNA表达显著下降。提示:电惊厥时海马生长抑素释放增加,生长抑素基因表达增强,生长抑素的合成增加;电刺激耳大神经抗惊厥后海马生长抑素释放减少,生长抑素基因表达下降,生长抑素的合成减少;电刺激耳大神经对电惊厥的抑制作用与其在海马调控生长抑素基因的表达有关。
胡江元李宽黄显奋
关键词:电惊厥抗惊厥海马生长抑素生长抑素MRNA
兔蓝斑下核内注入6-羟基多巴胺后视前区阿片受体的变化被引量:5
1990年
本文在家兔双侧蓝斑下核内注入6-羟基多巴胺(6-OHDA)20~d后,用甲醛诱发荧光组织化学法显示视前区儿茶酚胺(CA)神经末梢明显减少,其中以内侧区较明显;与此同时,受体放射自显影结果表明,视前区与~3H-埃托啡特异结合的阿片受体密度也明显减少,亦以视前内侧区较显著。上述结果提示,视前区(尤其内侧区)CA 神经末梢上分布有阿片受体。
朱津民何晓平李宽黄登凯曹小定
关键词:视前区阿片多巴胺
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移植胚胎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研究被引量:5
1994年
成年SD大鼠于第九胸髓(T9)处横断损伤,一周后将大鼠胚胎脑干中缝组织细胞悬液植入T9以下的脊髓内,动物存活1~12月,分期处死取材,作5-羟色胺(5-HT)免疫组化的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脊髓损伤后在损伤部位尾侧的脊髓内5-HT阳性标记的纤维末梢消失,移植后于植入部位见许多5-HT阳性标记细胞,其突起在脊髓灰质内长距离延伸,末梢的分布与正常动物相似,并在免疫电镜下见到5-HT能神经末梢的突触形成。
朱粹青李宽陈钟芳卢毓青
关键词:胚胎脊髓损伤血清素
大鼠丘脑束旁核的传入纤维联系被引量:4
1995年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微量注射和微电泳方法,观察大鼠丘脑束旁核(pf)的传入纤维联系。结果表明,pf接受大脑皮质、丘脑室旁核、丘脑网状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外侧核、未定带、上丘、中央灰质、黑质网状部、蓝斑、LorentedeNo'核、小脑齿状核、小脑间位核、前庭神经核、舌下神经前置核、脑干网状结构、某些感觉中继核和脊髓灰质的某些板层的传入纤维。
赵晓蓉李宽陆世铎周敬修黄登凯
关键词:束旁核丘脑辣根过氧化物酶
电针对实验性腹痛大鼠脚间核、黑质内P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1996年
观察腹痛刺激及电针前后脚间核、黑质内P物质(SP)含量的变化。在实验性腹痛大鼠上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象处理。腹膜腔注射醋酸致痛后,脚间核吻外侧区(IPRL)内SP免疫阳性物质的含量明显减少(P<0.01);而腹膜腔注射醋酸后再给予电针,IPRL内SP免疫阳性物质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痛刺激促进了SP从IPRL内释放,在脑内传递痛觉信息。电针可激活痛觉调制活动,抑制SP释放,出现镇痛效应。中脑黑质内的SP免疫阳性物质含量在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痛刺激和电针对黑质内SP含量无明显影响。
黄娅林赵晓蓉黄显奋李宽
关键词:腹痛电针P物质黑质
大鼠内脏大神经电刺激后C-Fo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被引量:4
1994年
有关内脏痛的问题,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但由于内脏痛本身的复杂性,至今其中枢传导途径还不太清楚。本实验刺激大鼠内脏大神经后,利用Fos的免疫组化技术在下列结构中可以发现Fos免疫组化阳性反应的神经元:隔外侧核、斜角带核、丘脑的菱形核、连接核、下丘脑室旁核、中缝背核、兰斑、中缝大核、网状外侧核、脊髓RexedⅠⅡⅢⅩ层等结构。而在对照组的上述结构中没有表达,只在耳蜗背核有较明显的表达。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围绕脊髓中央管和各脑室的周围灰质系统与内脏伤害性刺激有关。这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兴趣。关于这部分的工作我们正在进行中。
王宏琰李宽黄显奋黄登凯
关键词:内脏大神经
大鼠缰核的细胞分区及其至边缘中脑区的投射
1988年
用Nissl和Weil染色法以及HRP和荧光素逆行追踪技术,研究了大鼠缰核的细胞分区及其至边缘中脑区的投射。结果表明:大鼠的外侧缰核可分内侧区、外侧区和中间区,其中包括四个亚核,即内侧亚核、外侧亚核、背侧亚核和腹侧亚核。将追踪物分别输入脚间核、中央上核、中缝背核、脑桥嘴侧网状核或被盖腹侧区,观察到内侧缰核至脚间核的投射存在局部定位关系。中央上核主要接受背侧亚核和腹侧亚核的传出投射;中缝背核主要接受内侧亚核的传出投射;脑桥嘴侧网状核主要接受外侧亚核的传出投射。中央上核、中缝背核、脑桥嘴侧网状核和被盖腹侧区也接受内侧缰核腹外侧区细胞的传出投射。研究结果提示缰核至边缘中脑区不同核群的投射存在分区联系。
林银国蒋文华李宽
关键词:缰核
大鼠楔状核的传入性联系和向脊髓的投射被引量:1
1991年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微电泳于大鼠的楔状核和脊髓内,观察其逆行标记分布。楔状核主要接受同侧额皮质,下丘脑背内侧核,中央上核,中央灰质的腹外侧部,脑桥的网状核,延髓巨细胞网状核,前庭神经核,迷走神经背侧核和脊髓的RexedⅡ-Ⅴ的传入。又在两侧楔状核内见到阳性标记细胞和终末,表明楔状核与脊髓间存在往返性联系。
李宽王庆平黄登凯卢毓青
关键词:楔状核脊髓传入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